古巴考察記:常識,決定國家命運

▲ 古巴混血華人

本文有一些不合時宜的部分,但如鯁在喉,不得不說!
大家應該知道,去年底,我去了一趟古巴,寫了幾篇關於古巴的文章。
從後臺留言可以看出,中國人對古巴的印象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 古巴福利很好,醫療、教育免費。
  • 古巴經濟困難,老百姓收入很低。
  • 古巴的一切困難,責任都在美方。
這些觀點,不能說全對,也不能說全錯,歷史和現實,都非常複雜,尤其是古巴這樣的國家,與我們遠隔千里,就像霧裡看花。
親臨古巴,近距離觀察,接觸當地人,我的很多刻板印象都被顛覆!對我來說,古巴就像一個洋蔥,層層剝開之後,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核心。
讓我最意外的是,古巴的現狀,居然與華人有很大的關係。甚至可以說,60多年前,古巴對待華人的方式,就決定了古巴今天的困局。
這個議題不討喜,傳統媒體不便多說。今天,我就把我在哈瓦那的所見所聞,分享給大家。

▲ Hermanos Ameijeiras 醫院

關於古巴,讓我最好奇的是,傳說中的免費醫療。在哈瓦那期間,我特意去了古巴最好的Hermanos Ameijeiras 醫院,該院大樓始建設於1957年,最初是為美國公司 United Fruit Company (聯合果品公司)的古巴總部,後來成為古巴中央銀行大廈。1959年,在古巴解放後的國有化過程中被改建為醫院。
從醫院大門出來後,我看到在馬路對面,有一個老太太,孤零零地坐在一張鏽跡斑斑的椅子上 ,她下身穿了一件花長褲,上身穿著男式的運動套頭衫,顯然,這不是老年婦女的款式,上衣的拉鍊壞了,她用一個辦公用燕尾夾扣住。全身上下,唯一的飾品就是左腳踝上的一條銀色鏈子。
她身前還有一張簡易支架,架上擺放著一些商品,主要是 Sazón Iberia香料包,這個品牌來自是西班牙,在我的印象裡,美國超市的 Sazón Iberia都是幾十包一起賣,非常便宜。而這位老太太的架子上,一共只有不到10包。此外,還有2瓶賓館用的洗髮水,和幾包雜糧。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好奇,這老太太是在幹嘛呢?如果是做生意,這點東西,加起來都沒多少錢,如果不是做生意,擺這些東西,又非常奇怪。
其實,這就是旅行的意義,身處異國他鄉,才能體會到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在中國,這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的行為,而在古巴,卻是很多人的職業,這位老太太的貨源還算多的,我甚至看到有些人在街邊兜售1包洗衣粉,沒錯,就1包。
這就是古巴人的日常,物資匱乏的程度,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也不會相信,就在這「產能過剩」的時代,居然還有這麼寒酸的小生意。
我上次文章裡介紹過,古巴大學退休教師的退休金才2400比索(50人民幣),所幸,部分古巴人在海外有親戚,依靠僑匯改善生活,家裡條件好的,還可以開個民宿,以招待外國人謀生。而沒有額外收入的古巴普通人,生活非常拮据,只能依靠國家配給食品度日。
我用簡單的西班牙語問老太太:¿Cuántos años tiene? (您幾歲了?)
她說:78
因為她有一張中國臉,我就試探性問她:¿China?
在西語裡,中國男人叫Chino,中國女人叫China
她點點頭說:「Si(是的)。」
我又問:¿Tiene nombre chino?(你有中文名字?)。
她想了想,不好意思地張嘴嘗試了幾次,最好,難為情地搖搖手,她連自己的中文姓氏都會確定。說明她根本不會講中文。
她的發音類似Chong或者Cheung,我猜測,她大概姓張,要麼是客家人要麼是廣府人。
然後,我就追問:「¿Cantón(廣東)?
她似乎想起了什麼,激動地點點頭。
在國外旅行的時候,我喜歡街拍路人,態度最友善的是印尼人,幾乎全民笑臉相迎,來者不拒。最不友善的是日本人和古巴人,日本人純粹是不喜歡被陌生人拍照片,古巴人則是要錢,只要錢到位,怎麼拍都可以,如果沒錢,就滾遠一點。
我想給老太太拍照片,於是主動掏出500比索(11人民幣,相當於大學教授月退休金的五分之一)遞給她。
萬萬沒想到,老太太居然不收,面帶笑容,態度堅決。
她說:「你可以拍,我不收錢。」
老太太生活拮据,卻個性清高,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施捨。相比其他古巴人,她非常有「骨氣」,正因為如此,我就對她更有興趣了。
後來,我透過翻譯器,與她繼續交談。
我問她:「你在這裡做生意嗎?」(明知故問,找話題。)
她的答案如我所料,她的退休金不夠用,沒有其它收入,就在這裡擺攤賺點小錢。
她還說:「主要業務是藥品,因為家離醫院近,常年坐在路邊,有人就把藥品放在這裡代售。主要是一些快要過期的藥品,如果不賣掉,就會貶值,甚至作廢。」
但她的架子上,幾乎沒有藥品,我就問:「你的藥品呢?」
她說:「現在古巴物資短缺,普通人去醫院看病,都要自備器材和藥物。幾乎所有的藥品都很緊俏,很快就轉賣掉。」
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來,書包裡剛好有一包芬必得,我出國很多次,這是第一次帶退燒止痛藥,目的就是為了對付古巴的登革熱。於是,我就取出一盒芬必得,將其中一板遞給她。
她連忙推辭,說:「這太貴重了,我不能接受。」
她的態度讓我很吃驚,萬萬沒想到,這麼基礎的藥物,古巴也緊缺。
為了讓她接受,我說:「這不是給你的,我留著也沒用,丟掉可惜,請你把這藥送給有需要的人。」
幾番推辭後,她才勉強接受,連說了好幾次Gracias(謝謝)。
也許是因為芬必得的關係,我的採訪更加順暢了,她有問必答,甚至主動向我講述她的身世,以及古巴華人的歷史。
我原本以為,印尼唐人街的故事最悲慘,萬萬沒想到,古巴唐人街的血淚史,更加悲愴!這是一段被遺忘的悲劇。

本文共5800字,圖片18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