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蒲公英一樣聯結,看到孩子們眼裡的光|C計劃思辨風信使活動

作者:郭兆凡
C計劃聯合創始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和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Tedx演講嘉賓,騰訊、清華等特邀培訓師,曾任職21世紀教育研究院、高盛集團,深耕教育創新領域10年, 《學會提問》導讀專家,專業培養兒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批判性思考能力。
仔細回想,對我過往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和事,是一些人、一些書。
大學剛畢業的時候,我總想著一步步做好職業規劃。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四大做審計,有一天高中的死黨,和那時與我並不熟悉的大學學妹來找我吃午餐,我知道了高盛那時候在招人的訊息;
轉行做公益,也受到一位香港辦公室同事的影響,他先轉行,向我介紹了很多公益行業的資訊和工作機會;
研究生畢業後,我和一位公益領域的前輩吃飯,她推薦我參加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活動,我後來加入了這個機構;
在研究院考察教育專案時,認識了小樹,小樹後來介紹我認識藍方,藍方介紹我認識明欣,我們三個人一起在2016年創立C計劃。
如果沒有這些意料之外的聯結,我可能會走一條很不同的路。
中學時,我就想著去非洲做慈善,是受到三毛的書的影響;
小學的時候,我看了非常多推理小說,對邏輯和推理產生極大的興趣,我現在的職業,就是教人邏輯和推理;
小時候我也痴迷科幻小說,所以我一直有一種信念,只要不違反核心的物理定律,沒有什麼是完全不可能的,這種信念支撐我不斷行動、不盲目從眾。
這些書籍,幫助我形成信念、品質、價值觀的底色。
思維和眼界對人的限制,常常比學歷和金錢對人的限制更大。
這些人、這些書,幫助我聯結到更多可能,開拓思維和眼界,把路越走越寬。
我感到自己是幸運的。所以這些年,我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幫助更多人去開拓思維和眼界,把路越走越寬。
在一定程度上,C計劃做到了。

/NYT/
C計劃讓孩子們學會用複雜的視角和系統的思維看世界和自我,帶孩子們討論那些學校不教,但對人生至關重要的議題。
很多孩子說,C計劃給她們提供了最大的情緒價值,
讓她們找到人生的榜樣和方向,是她們畢業後最想來工作的地方。
前兩天我無意中看到一個跟著C計劃上課四五年的孩子的朋友圈,10條置頂,全部是關於C計劃。
在這裡,孩子們會感受到一個多元的小世界,看到、探討、踐行人生的多樣可能。
但我依然常常想到,那些覺得只有一條漆黑前路的孩子們,以及她們身邊家長們無奈而焦慮的身影。
想起清華大學彭凱平教授的團隊對中國30萬孩子做的調查,發現普遍存在的“四無”現象:孩子們對學習無動力;對真實世界無興趣;對社交無能力;對生命價值無感受。
想到那麼多孩子在用極其低效的方式學習,在成長中失去了眼中的光,是件很讓人悲嘆的事。

/Clemence Thune/
所以,在此,我誠摯地邀請你,每一個瞭解我們、孩子上過我們課程的夥伴,成為“C計劃風信使”。
幫助我們聯結到更多孩子,給朋友的孩子、親戚的孩子、孩子的同學們、網友的孩子,聯結更多的可能:
●孩子被經典書啟蒙和激發的可能,
●孩子能透過提高思維而提高學習效率的可能,
●孩子從C計劃老師和學生身上看到多元價值和生命意義的可能,
●孩子在一個個討論議題中構建起獨立自我的可能,
●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和動機的可能,
●孩子換一個視角看待複雜問題的可能,
……
除了讓更多孩子們的路越走越寬,我們也需要大家的幫助,讓C計劃的路,越走越遠。
我能明顯感覺到,僅僅幾年過去,孩子們感受到巨大應試壓力的年齡,又降低了。很多家長更容易糾結,作業更多了,睡覺時間都不夠了,還怎麼能上非應試的課程?
但是,如果思維不提升,孩子分析、判斷、覆盤的能力不提升,就更可能陷入低效的學習狀態。
你的推薦與聯結,就尤其重要。每一位C計劃的家長和孩子,都在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堅持重視經典書的閱讀、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你們可以讓更多周圍的家長們瞭解,這是重要的、也依然是可能的。
當我們這個多元的小世界變得越來越大,當C計劃和家長們、孩子們一起發出更理性的聲音,當我們和你們一起播下的種子像蒲公英一樣飄散,我們會看到孩子們眼裡的光,也會感受到更好的生活、看到更好社會的希望。
現在加入C計劃蒲公英計劃社群。
推薦朋友,領取現金紅包;
推薦多人,得到打榜紅包。
我們會提供素材資料,幫助大家;
我們也會在社群中討論教育問題,一起創造更多可能性!
掃碼下方二維碼加入蒲公英計劃社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