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獨立理性思考,才是真正遠離電詐風險

正月十六啦,年終於過完啦。我們也可以開始恢復團購推薦的活動了。作為蛇年的第一次團購,我們選擇兩個產品。一個是和我最近一直唸叨的批判性思維、理性思維有關的產品,來自C計劃的閱讀思辨課,希望透過深度閱讀名著、課堂即時互動討論的方式,培養孩子更深入、客觀地看待這個世界。
而另外一組產品也很有“紀念性”:過去幾年我們的開學季文具推薦中,出現的都是日系品牌的中性水筆。原因大家也知道,那就是的確很好用。而今年我們終於找到了一款在效能上不輸日系大牌的國產書寫筆,而且在設計上更符合中國孩子的需求。無論是自己上班、書寫用,還是給孩子做作業寫作文寫日記,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之前也用過一些常見國產品牌的中性水筆,但使用感受一直不太好,除了外觀設計和質感外,更多的問題出現在書寫過程中,比如斷墨、積墨、容易蹭汙、書寫流暢度等等。
直到今年我同事拿來她家孩子發現的這款國產的,點石中性筆。最初因為它家產品的名字有點過於童趣,比如什麼時空艙之類的,我並沒有太“當真”,但真正使用測試之後,就非常驚喜 —— 點石的中性水筆在絕大部分效能對比中都遠超過常規的國產水性筆,不輸於我們對比的日系主流產品。甚至一些特性要比日系筆還要好。
比如我最煩的積墨問題,在書寫過程中,很多國產筆因為出墨多,在筆尖會積攢墨水。在寫字或者劃線的時候,突然有的地方變粗,就是因為積墨導致。更煩人的是,這些積墨經常容易蹭在紙上、手上甚至衣服上。而點石中性筆在我這些天的使用和測評中,從來沒有遇到積墨的情況。這也是為什麼我也很喜歡點石筆的速乾性能,這也比測評中的大部分其他筆的體驗更好。
上方是國產某品牌中性筆,下方是點石中性筆
另外一個我特別在意的,就是書寫的流暢感。我個人很在意書寫的順滑程度,在拿到點石筆之後,就感覺流暢度非常舒適。不過我個人還是擔心這只是自己的主觀誤差。於是做了一個小小的“盲測”——將點石的很多中性筆和一些國產品牌以及日本品牌中性筆混在一起,我閉上眼睛,僅憑手感將筆分類。寫的順滑的放右側,不順的放左邊。
而結果證明了我之前的感受,所有的點石筆和絕大多數日系中性筆都被我盲測歸到了順滑的裡面。不順滑的事三隻國產中性筆,以及一款我多年前買的日系筆(我買這款的時候更多是因為顏值)。
因此無論你和我一樣,喜歡用日系筆,還是主要使用普通的國產中性筆。我都建議大家體驗一下點石中性筆的感受,我相信這會給你很好、新穎的體驗。
今天的第二篇文章會更詳細地介紹點石的這些書寫筆,如果感興趣可以移步瞭解。或者直接進入店鋪選擇下單:
👇 點選下面的圖片進入店鋪小程式👇

給今天文章起了這個標題不是為了迎合熱點,而是前段時間在境外電詐新聞沸沸揚揚的時候,和幾位朋友聊起來這個話題,包括去東南亞玩怎麼能避免這些風險等等。我當時和朋友說:去東南亞玩是需要注意相關風險,但就算不出國,甚至不出遠門,就沒風險嗎?就短短6-7年前,就在離帝都很近的地方,可就有一大堆的著名傳銷窩子:權健、天獅…甚至一些名字現在還健在。

我們永遠不能生活在一個完美的、徹底安全的世界。就算沒有電詐、傳銷,我們還會面對每天氾濫在網際網路、短影片上的各種虛假資訊、噱頭產品、智商稅、黑科技……

所以真正最有用的,不是不出門,而是讓自己有能力識破這些生活中的風險。這也是我作為一個科普自媒體,過去這10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希望能透過理性思維的方式,減少我們生活中的這些雷區

而作為家長,我們的另外一項職責,甚至可能是更重要的職責,

就是教會孩子如何理性、獨立的思考

,去減少他們未來人生中的風險。

所以前天,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跟小朋友聊批判性思維(點選閱讀:“抬槓”和批判性思維),其中跟大家提到由頭,就是年前專門去深圳和做批判性思維產品的合作方談了一上午,然後有了相關的想法。

令人意外的是:在留言區,居然有好幾位讀者馬上反映到這個產品是

C計劃

之所以在年前休假之前,專門去了一趟深圳。原因是我們公司有一位同事,從2021年開始,就一直是C計劃的忠實使用者。一直到今年的寒假還在上。去年在會上,一直跟我推薦這個產品。
但我對這類產品都會比較謹慎:思維邏輯也好,名著閱讀也好,都是非常考驗課程設計。尤其是用直播中小班這種強互動、鼓勵孩子表達的模式,對老師的要求也很高。雖然C計劃本身支援隨時退費,但我認為還是需要更加確認才有信心。
所以在年前我專門去了趟深圳,見了C計劃的負責同事,和她們聊了一上午。收穫一方面是確認了她們在思辨閱讀,尤其是批判性思維這方面的專業性。另一方面就是我自己決定未來要更多地透過公眾號和小朋友聊些深入的話題。
見面的時候,C計劃的同事送了我一個小禮物,是一盒思辨卡片,裡面每張是寫了一個“話題”,讓小朋友和家長可以深度聊天溝通。正好那天下午我去大學同學家做客,就把這盒卡片帶去送給他8歲的女兒。

我最初看到卡片的話題時,還在想,這些話題是不是有點“深”?比如如何看待“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人類設定動物園是不是對的;大學生要不要經濟獨立等等。

那拿去跟同學家8歲的小朋友聊天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小朋友可以有那麼多自己的想法,雖然這些想法可能比較簡單,但和她聊這些話題,對於培養孩子的思辨、邏輯能力,甚至包括深化大人自己的思考,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所以這次開團推薦後,我跟C計劃方面溝通了一下:我個人會自費訂製一批的這個思辨卡片(價值99元),贈送給此次參團的讀者。因為訂製等過程還需要時間,加上C計劃是可以隨時退課的,大家可能需要幾周來確認是否需要,孩子是否適合和喜歡。
所以卡片會在開課後一個月,寄送給繼續聽課的小朋友們。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關注了C計劃的書單,可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就是他們在書目的選擇上很有“勇氣”。雖然其中兒童圖書佔多數,但涉及到的話題深度還是很深的,其中很多話題,是我們平時不太會跟孩子聊起來的。

那孩子能讀懂,能理解,或者能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嗎?
所以在春節假期之中,我還做了另外一件事:我選擇了一本此次C計劃春季班會講到的書(L4的《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自己看了一遍,然後看了C計劃之前一個班級在講這本書的3課時錄影。
《深夜小狗神秘事件》是很著名的一本兒童小說,不過之前我只是聽說沒有看過。之所以選它,是因為知道這本書雖然語言簡單和輕鬆,但故事本身涉及到了幾個比較有深度,難理解的話題:主人公是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兒童,而他除了要尋找殺死鄰居家寵物狗的兇手外,還需要面對自己父母婚姻的破裂問題。

我選這本書,一方面是好奇C計劃會如何跟孩子講,一方面也是好奇4年級的孩子們是否能真的理解這類主題。

而在看完上課錄影之後,我還是蠻驚訝的:不是驚訝C計劃老師本身的教學,這個我之前就相信還不錯。而是驚訝於孩子們——

在老師的引導和提問下,小朋友們都能很踴躍地分享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些的觀點的觀察細緻程度和深度,遠遠超過我以前對這個年齡孩子的設想。甚至他們在自己觀點和老師不一樣的時候,還能堅持表達,求同存異。

這是我希望我們所擁有的最重要能力之一,也是我希望孩子們可以透過這個思辨閱讀課掌握的能力。
如果希望進一步瞭解課程詳情,或是有任何疑問,可以掃下面二維碼加入我們的答疑群。在群內會有C計劃的老師提供詳細的課程介紹、個性化答疑服務。
在介紹C計劃思辨閱讀課的具體內容之前,我先請我身邊最瞭解C計劃產品的同事,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公司裡那位從2021年開始給孩子報C計劃班的同事,聊聊她的心得,給大家做個參考。在決定開團推薦C計劃之後,我請她梳理了一下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也請他家的小朋友自己談談這幾年上課的收穫。
大家好,我是Richie的媽媽,Richie現在11歲半,目前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從Richie三年級開始,我就為他選擇了C計劃的課程,至今已經堅持了整整四年。Richie的早期教育經歷還算豐富:在幼兒園到一年級期間,我們全家在國外生活了兩年,期間他在當地的國際學校就讀。
2021年,我們回到北京,進入一所普通公立小學繼續他的學業。回國後,我們從讀英文書轉向中文書。起初,為了鼓勵Richie多讀中文書,尤其是延續國際學校的精讀經典名著的學習方式,繼續培養他深度閱讀的能力,我開始尋找中文閱讀的相關課程。
後來我偶然瞭解到C計劃,我首先關注到的是它家的書單,《奇蹟男孩》《洞》《夏洛的網》都是我們之前國際學校小學生必讀書目,這讓我有興趣進一步瞭解他們的上課流程。我發現C計劃的教學模式與我們在國外接受的英文課程非常相似,都是閱讀經典童書,展開深入討論。
Richie從小就是一個高敏感度的孩子,回國後教育環境和同學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打算報課的時候,L2級別的"建立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主題更適合他,所以我調低了一個年級,選擇L2課程。
👆2021年購買課程截圖 
這幾年Richie不僅跟著C計劃課程讀了上百本書,而且我看到了他思想和認知特別大的改變和收穫
首先因為這個課程,Richie有更多的溝通和表達的機會我也因此知道幾年前在學校被排斥過,課程真的很貼心,給像Richie這樣高敏感孩子提供了一個安全的“樹洞”,讓他放心表達自己。另外他慢慢理解,當有人給他貼標籤的時候,應該是別人拿出來事實依據,而不是自己去證明,不輕易陷入內耗,這點對孩子內心成長特別重要。
其次,Richie學會了如何區分事實與觀點,有理有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思維方法特別有用,Richie利用這些思維方式,在生活中面對網上鋪天蓋地資訊時,也能保持清醒,不會輕易被帶節奏。
最後,Richie開始瞭解這個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換位思考,多角度的看問題讓他更好理解自己和他人。感覺他不僅能體諒別人,同時還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認知成長了不少。

當看到孩子的成長之後,我向身邊很多朋友都推薦了C計劃的課。很多朋友都會問我思辨閱讀課和普通閱讀課有什麼差別。我個人的感受是兩者差別還挺大的。兩種課程出發點相同,都是讀經典名著。
思辨閱讀課除了跟普通閱讀課帶孩子走進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或深刻的文章,教會他們如何讀懂文字背後的含義,欣賞語言的魅力,理解作者的思想外,思辨閱讀課更關注孩子的思考和討論,更像是一場“頭腦風暴”,它不滿足於讓孩子知道“是什麼”,而是不斷追問“為什麼”“真的對嗎”“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因此在思辨課上,孩子們會學會如何分析問題、拆解觀點、辨別邏輯漏洞,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這種能力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更是讓孩子在短影片時代,面對複雜的世界時,能夠冷靜思考、理性決策,不被偏見或謠言左右。可以說,思辨課培養的是一種“受用一生”的思維能力,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工作甚至生活中,都能成為一個有主見、有邏輯、有洞察力的人。
正是孩子們在校內學習中難以獲得的一項重要能力
這次因為要寫文章的關係,我問了一下Richie,為什麼喜歡上C計劃的閱讀思辨課。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11歲的的孩子思路清晰,有邏輯地表達了他的想法。結合他平時學習生活,我整理出來了幾點:
感受到了更多讀書的快樂。以前看一本書總是急急忙忙的想把整個小說快點看完,看完後也就忘了。跟著C計劃的課,老師會帶著仔細梳理書裡的細節,比如讀《木箱上的小男孩》的時候,老師在課上講了故事的背景,還分析不同人物的特點,發現了書裡隱藏的小彩蛋。現在再讀書的時候,會慢下來,仔細品味,碰到喜歡的書還會反覆看幾遍。
考試中做語文閱讀理解題更加得心應手。之前解題時總是很難把握住作者的寫作意圖,現在他會根據文章的結構,分析哪些是作者的觀點,哪些是事實。找出作者要表達的觀點和論據,這樣一來,答案也寫得更準確。
擁有了更多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前看新聞或是聽別人講話,總是很容易覺得別人說的都是對的。比如看到一個廣告說“吃某種營養品會讓人變聰明”。以前可能看完就會相信,但現在會問:真的嗎?有沒有證據?這廣告是不是虛假宣傳?思辨課教會了怎麼去質疑和思考,不再輕易被說服。
最後,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換位思考問題。以前和父母、朋友產生分歧,可能只會情緒化地認為自己是對的。現在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主動溝通:“爸爸媽媽為什麼這麼說呢?他們的出發點是什麼?”,他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本質,也不會那麼輕易鑽牛角尖。
當我聽到他有理有據地跟我分享他的感受和想法時,我感到非常驚訝和欣慰。驚訝於一個11歲孩子的同理心、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以及他對問題的認知能力,已經遠遠超越了同齡人。這讓我意識到,思辨課不僅僅是在教他如何讀書,更多的是在教他如何思考。
今年寒假雖然比較忙,但我還是給孩子報了C計劃的課。這次因為工作的需求,我也跟著Richie聽了幾節,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Richie剛上完的L5級別思辨閱讀課的流程和細節,給大家做個參考。
這次寒假Richie讀了L5級別《木箱上的小男孩》《安妮日記》兩本書,這兩本書主題和背景都非常相似,這兩本書都是從孩子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時期兒童被迫害的遭受苦難,逃亡和求生的故事。每本書分別用了3個課時學習,一共6個課時。如此相似的兩本書,C計劃思辨課從不同的立足點做到了差異化的教學。
課前閱讀和思考
Richie自己先把書讀完,上課之前會聽一遍課程導讀音訊。此外,思辨手冊裡還有補充材料和課前思考題,引導孩子帶著問題去讀書。
比如《木箱上的小男孩》的導讀音訊中,老師會提前讓孩子們思考:如果你是辛德勒,你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如果你是戰爭的倖存者利昂,面對戰爭的傷痛,面對曾經的加害者,以及冷漠旁觀的人該如何做?這樣的問題讓孩子們在閱讀時更有目的性,也為課堂討論打下了基礎。
👆課前預習準備
每節課是90分鐘,用3節課講完一本書。課程全程由兩位老師負責,一位是主講老師,另一位是班主任。班主任會提前提醒孩子們上課時間,如果有特殊情況需要調課請假,家長也可以直接與教務老師溝通,課後還會透過微信向家長反饋孩子的課堂表現。主講老師則在Classin平臺上與孩子們互動,這樣的安排既保證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也讓家長能夠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結合實際引導討論
第一節課開始,主講老師就用思維導圖把書裡的內容梳理了一遍,還分享了一些書裡的細節。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歷史背景,老師播放了一個簡短的紀錄片,幫助孩子們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
接下來,老師會提出一些問題,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孩子們。孩子們非常踴躍地上臺發言,老師強調,不僅要說出自己的結論,還要給出充分的理由。一節課每個孩子有3-4次上臺發言機會。老師也會照顧到那些不主動舉手的孩子,直接邀請他們上臺。如果孩子沒有想好,老師會鼓勵他們大膽說出“自己再想一想”,課堂氛圍非常輕鬆和包容。
在討論中,老師會逐步引導孩子們從現象到定義,再到方法論。比如,在第一節課中,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猶太人的負面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接著,老師透過抗擊非典過程中的陰謀論,引出了這節課的重點—刻板印象的定義。
在這節課裡,老師鼓勵孩子們多角度思考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老師不會糾正孩子們的發言。唯一鼓勵的地方就是各抒己見,表達的觀點要是突破思維的,論點儘量是前面同學沒有提到的。發表論點同時也得有嚴謹的論據。
沒有上臺的同學也可以積極參與進來,把自己的想法打在留言區。孩子們可以充分活躍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第二節課裡,老師從陰謀論迴歸到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提出來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刻板印象不是貶義詞,它受到原生家庭和成長教育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何破除偏見,更好地從多元化角度去思考問題,成了大家討論的中心。
老師讓孩子們帶入書本中的角色,問他們:“如果你們是利昂的鄰居,你會舉報他還是幫助他呢?”同學們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Richie和大多數同學選擇會舉報,他的理由是可以得到很多賞金,而且會害怕受牽連。老師並沒有糾正他的觀點而是在尊重richie和同學們的想法基礎上,並從其他的角度提出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啟發他們對自己已有的觀點有所反思。
在《安妮日記》的課程中,老師迴歸到了溝通的重要性。老師又提了一個特別有趣的觀點:“誰主張誰舉證”,不要陷入自證。老師聯絡生活跟孩子們指出,如果有人評價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那應該是他拿出來事實依據,而不是你自己去證明自己,不要輕易陷入內耗。這讓我覺得特別有道理,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大人有時候也會陷入這種誤區。
每節課的最後,老師都會把討論遷移到生活中比如在溝通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你怎麼看待。而課程也不僅僅停留在發現“溝通中的問題上”,老師還帶著孩子探討了面對這些問題,什麼才是更理性的方式?並介紹了“非暴力溝通”的邏輯和方法。真心感慨,這是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後才掌握的重要溝通技能,孩子們在L5的思辨課程上就開始學習了。
老師在課堂中,肯定了在意他人的評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如何更好地面對他人評價,既不內耗,又吸納合理建議,這是孩子們需要學習的。從安妮的心理狀態,她的文字和故事出發,隨著討論的深入,最後引出結論:逐步建立一個更強大的自我,看到自己的優勢和價值才是根本。
課後的遷移與活動
每節課後,孩子們需要完成作業,作業可以在Classin上面提交。伴隨整個課程高年級孩子還有讀書會、辯論賽和作文比賽等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不斷豐富了課程形式,幫助孩子們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部分活動內容
我展示了Richie一份課後作業,他曾經受到了同學們的排斥。描述了自己的經歷,表達不支援排斥的理由。
👆Richie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表達不支援排斥的行為
他覺得一起排斥他的人應該換位去思考,這種行為會給受排斥的人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他提出這種行為可能是一種霸凌,除了排斥他的人,監護人也需要承擔相關的責任。最後他提到其中的參與者可能處於”迫不得已”,Richie站在了他人的角度,理解其中有些同學可能面臨的壓力,從而對排斥行為持有一定的寬容態度
Richie展現了一種較為成熟的分析問題的方式,能夠從多個角度考慮問題,並試圖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動機。當我看到他清晰的發表自己的觀點,非常的欣慰和放心,他的這種能力對於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解決衝突非常重要。
👆Richie寫的課後作業
同時我在班級群裡收到了主講老師對Richie的表揚,老師還專門發過來資訊,問問孩子現在在學校還好不,老師在關注課程本身以外,還在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其實我之前並不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過這樣的事情,也沒聽孩子提過。這次我發現C計劃的課像一個安全的樹洞,讓孩子放心自由地去表達自己的感受。
寒假思辨課收穫
每次上完課,Richie都會主動跟我分享他的觀點和感受,我們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順暢和深入。這種親子之間的交流,不僅讓我更瞭解他的想法,也讓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加融洽。
寒假的課程結束後,我看到了Richie的成長。他不僅深入瞭解了一段故事和歷史,還學會了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如何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能夠用邏輯和證據支撐自己的想法。這種思辨能力不僅讓他在學習中更加自信,也讓他在生活中更加從容。
Richie即將邁入青春期,他的身體和思想都在經歷巨大的變化,但我從未擔心他會陷入叛逆的困境。他已經掌握瞭如何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了傾聽他人的觀點,並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我相信,這些能力將伴隨他一生,成為他未來獨立面對世界的重要支撐。
下面是C計劃的詳細介紹及上課流程,春季的每個年級的學習主題和書目,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如果想詳細瞭解,可以繼續往下看。
01
誰是C計劃
C計劃(C指Critical Thinking)創立於2016年, 一直致力於推廣批判性思維教育,系統提高兒童和成人的獨立思考、邏輯思維和理性思考能力。
C計劃的導師團隊都畢業於國內外名校、有著豐富的兒童教學經驗、擅長將思維教學融入讀寫課程中。C計劃受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大附中、北京育民小學等名企和名校進行大量培訓。是國內推廣批判性思維的專業教育團隊。
C計劃思辨閱讀直播課適合一到六年級的小學生,課程透過閱讀—思考—討論,讓孩子學會質疑,論證,最後形成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的表達出來。
02
上課流程
在上課之前,孩子們需要先讀完指定的經典書籍,課堂上輪流上臺分享,在老師的引導下深度思考,最後建立跟生活的連線,把思辨方法內化成孩子的思考習慣。
03
春季課主題和書目
L1:接納自我,理解他人(適合在讀1年級的孩子)
孩子雖小,但要處理的問題可不比成年人少:自我方面,孩子要能應對內心洶湧的情緒、要探索興趣;人際方面,孩子要面對成人的權威命令、和老人的生活衝突、父母間的摩擦;社會方面,孩子可能要開始獨自接觸不同背景和階層的人。
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起自己摸索,更有效的方式是藉助繪本閱讀,在成人的引導下,思考上述主題,塑造相關的底層認知和思維。
C計劃L1春季思辨閱讀課,會透過帶孩子深度閱讀8本經典繪本,幫助孩子將繪本故事與自身經驗結合起來,探討個性的邊界、情緒管理、興趣發展、親情與平等等主題,學習情緒管理、打破盲從、探究原因、利弊分析、理性溝通與表達等思辨技能,培養反思偏見、多元包容等思維品質。
👆可以點選放大
L2:人際關係與同理心(適合在讀2年級的孩子)
二年級是孩子建立同理心的關鍵時期。這時孩子開始對人際關係有一定的意識,開始考慮:我把誰當朋友,誰不喜歡我,老師對我有什麼看法……
孩子如何處理這個時期和同學之間的小衝突,可能會影響他們對友誼的態度、人際交往的能力,還有長期的人際關係。如果等到小學高年級,同學間的小圈子已逐步形成,孩子再想改變交友模式,面臨的困難就大得多。
C計劃L2春季思辨閱讀課,將以7本經典書作為思辨素材,圍繞和父母的關係、和兄弟姐妹的關係、和爺爺奶奶的關係、和同學的關係、和社會不同階層人的關係、和動物的關係,展開討論。
👆可以點選放大
L3:學習邏輯思維,理解公正和權利(適合在讀3年級及以上的孩子)
三年級的孩子也開始有了更強的規則意識,很在意是否被公平對待。
因為缺乏陽剛之氣被欺負、因為是女孩被懷疑能力不足、因為調皮被老師體罰、因為智商不足被排擠、因為敢講真話或不願從眾而被打壓……該如何看待這些不公正的現象?現實中或者文學作品中的人們如何應對這些不公?
L3春季思辨閱讀課上,老師會跟孩子一起探討這些複雜的現象,學習利弊分析、破除謬誤、打破盲從等思維方式,最終建立起自主的道德意識,對自我和他人負責。
👆可以點選放大
L4:思考道德與人性,分析真偽與利弊(適合在讀4年級及以上的孩子)
科技發展、激烈競爭、社會變動都對人的創造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孩子的創造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缺失。曾有多個科學研究表明,讀科幻、聊科學,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孩子和成人的身邊充斥著虛假資訊,有人們的以訛傳訛,有歷史書中耳熟能詳的假事蹟,也有宣傳中虛構的資訊。如何分辨謠言、明辨歷史真偽、識別洗腦宣傳?
春季L4的思辨閱讀課上,我們會帶著孩子們閱讀5本經典書,帶孩子學習區分事實與觀點、非暴力溝通,掌握利弊分析和使用史料證據的方法,培養同理心,形成尊重他人、拒絕盲從和求真等思維品質。
👆可以點選放大
L5:理解人性,尋找內在力量(適合在讀5年級(及以上)的孩子)
五年級是引導孩子關注廣闊世界、形成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時期。避免孩子成長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激發孩子豐盈的內心,促進孩子幫助他人,自我實現,這不僅僅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每個孩子在內卷社會中,找到自身價值和內驅力的重要方式。
C計劃L5思辨閱讀課,選取了5本經典圖書作為思辨素材,讓孩子感受戰爭背後的人道主義、極端環境中的友情和親情、感受到主人公們探索外界的冒險精神、被排擠後重拾友誼的愉悅、經歷喪母創傷後的療愈、遭遇饑荒和輟學後的逆境求生、神話故事中英雄的事蹟……
👆可以點選放大
L6:理解世界的複雜和個體的困境(適合在讀6年級及以上的孩子)
青春期階段,是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孩子理解世界的複雜性、理解個體和他人、社會的關係,以及個體面臨的困境和選擇,這 尤其重要:
  • 完美的烏托邦社會真實存在嗎?會有哪些問題?
  • 如何識別和打破輿論操控?在壓迫的環境中怎樣理解人性的價值?
  • 為什麼留守和流動兒童的聲音會如此寂靜?
  • 遭受歧視和暴力攻擊,可以如何反抗?
  • 面對原生家庭的創傷,怎樣彼此理解、走向療愈? 
C計劃L6春季思辨閱讀課,選取了5本經典圖書作為思辨素材,讓學生更理解個體和社會的關係,以及在遭遇困境時,個體如何做出更好的判斷和選擇。
👆可以點選圖片放大看
04
關於課程Q&A
Q1:
是直播課還是錄播課?
線上直播互動課程。
Q2:
上課用什麼軟體及班額,時長?
上課使用Classin,課前課後作業以及與授課老師溝通都在Classin內進行。L1-L2每班10人,每次課60分鐘,L3每班15人,每次課75分鐘。L4-L5每班15人,每次課90分鐘。L6每班40人,每次課90分鐘。(不同級別班額和上課時長略有差別,詳情可諮詢C計劃顧問老師)
Q3:
上課時間?
2025年春季思辨閱讀課將於2025年3月3日開始陸續開課。L1~L5級別每週上一節,週一到週日晚上均有排課;週末白天也有少量排課。L6級別每週上一節,週五、週六、週日晚上排課。
Q4:
有配套資料嗎?
有,孩子上課需要用到【書籍本身】和課程對應的【思辨手冊】兩類紙質資料,其中思辨手冊C計劃會在課前2周左右,安排【京東快遞】寄送到家。
書籍本身需要自行購買
Q5:
退費政策
隨時可退,退回剩餘未開課課節的費用。  
➢1開課前(手冊未寄送前):實付金額全額退;
➢2開課後:實付金額-課程原價*已開課課時=退回費用
Q6:
可以看回放嗎?課程有效期多久?
可以,有效期半年。但因為課程形式是線上直播互動,所以還是建議按官方提倡的時間上課,互動效果更好。
Q7:
如何選擇級別?
低年級跟學校年級一一對應,如果4年級開始,首次參加思辨課,可以考慮往低一個年級報名。
購商品
C計劃思辨閱讀課L1-L6級別,3月3日陸續開始開課
買贈禮品:
送價值239元的21天實用成人邏輯錄播課,在家長購買思辨課之後48小時內,有贊後臺自動傳送239元課程券到下單的手機賬戶。0元直接兌換21天課程即可。
價值99元的C計劃獨家研發的思辨卡片,會在使用者上完第4次課後統一寄出。
如果希望進一步瞭解課程詳情,或是有任何疑問,可以掃下面加入我們的答疑群。在群內會有C計劃的老師提供詳細的課程介紹、個性化答疑服務。
購時間
團購時間:2

月13日8:30

貨說明
C計劃課程配套的獨家思辨手冊將在下單後的7天內,從深圳京東倉庫發貨。中國內地(不含港澳臺及海外)均享受包郵服務。港澳臺地區及海外地區需由收件人自行承擔郵費。
買方法
我們將在活動開始前上架定時開始的商品頁面,你可以透過以下方法進入:
1,點選下面的小程式進入店鋪。
2、透過公眾號工具欄的團購店鋪入口進入。

款須知

支援微信支付、銀行卡支付。

詢訂單

點選眾號下方工具欄“團購服務”——“團購店鋪”,可以查詢訂單。

後說明

售後請點選公眾號下方工具欄“團購服務”——“聯絡客服”或撥打客服電話400-072-6060與我們的客服進行聯絡。

-根據相關規定,本文為產品推薦類內容,屬於廣告分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