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在中國身上走出一條路,我只想說它自取其辱

印度陸軍副總參謀長拉胡爾・辛格此前接受採訪時聲稱,印巴衝突爆發後,中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印度關鍵陣地的“即時情報”。對於這一指控,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駁斥稱,這些關於“外部支援的影射”是“不負責任且與事實不符的”。
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圖源:美媒)
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公開回應此事,這一回應比較有權威性。筆者也認為,印度方面的指控純屬子虛烏有。印度在戰場上沒佔到便宜,打輸了就把責任推給中國,實在是豈有此理。印度在衝突中推卸責任的背後,也反映出其對周邊關係的畸形認知。
近期,印媒有文章無端猜測,中國和巴基斯坦有可能像美國和以色列那樣“圍堵”印度。在筆者看來,這種擔憂完全是想多了。中國與美國截然不同,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也大相徑庭,中國和巴基斯坦都不是擴張主義國家,我們對“圍堵”印度不感興趣。
掉在印控克什米爾的導彈碎片。(圖源:路透社)
反觀印度,自建國以後在南亞地區始終有一種霸權心態,認為從歷史角度它應完整繼承大英帝國在南亞的遺產,甚至覺得整個南亞和印度洋都歸它所有,妄圖吞併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馬爾地夫、斯里蘭卡等國。自1947年建國以來,印度這種病態心理一直存在,並且付諸了實際行動,錫金就被其吞併,此外,中國的一部分領土也被印度非法侵佔。最近印度外長蘇傑生公開表示,印度的鄰國與印度打交道,要麼合作,要麼受到懲罰,這引起了我們的警惕。如果這話出自一位印度議員之口,大家或許見怪不怪,但由代表印度政府立場的外交部長說出來,就顯得格外突兀。中國也是印度的鄰國,堂堂印度外交部長怎會說出這種話?這種霸權心態不僅體現在對鄰國的態度上,更與其自身實力認知的偏差有關——如果真發生衝突,印度所謂的“懲罰”不過是自欺欺人。
印度外長蘇傑生資料圖。(圖源:東方IC)
如果中印發生衝突,受到懲罰的肯定是印度,而不是中國。雖說印度近年來發展態勢不錯,但論現代化水平,中印之間的差距並非縮小,而是在不斷拉大,並且印度社會的內部整合尚未完成。筆者多次提到,印度缺乏一場偉大的社會革命,以真正解放婦女、打破種姓制度、實現階級的平等流動。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又何談實現現代化?目前,印度在工業上有一定的現代化成果,但其社會結構仍有待變革,印度沒有誕生像毛澤東這樣的偉人,距離實現現代化還遠得很。因此,中印之間現代化的差距實際上在持續拉大。
如果真如蘇傑生所言,中國不與印度合作就會遭到印度的懲罰,那印度無疑是在自取其辱。他放出這種狠話,或許能嚇唬一些小國家,但對中國毫無意義。中國不是被嚇大的,我們不怕鬼、不信邪。中國始終站在正義的一方,如果印度還像從前那樣肆意欺負他國,不排除中國會站出來主持正義。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