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交火!印度要拿水資源當武器?

克什米爾又出了大事,剛剛到印度訪問的美國那位鄉巴佬還真是個掃把星。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的旅遊景區帕哈爾加姆鎮發生了針對男性遊客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6人喪生。
儘管“克什米爾抵抗運動”(Kashmir Resistance)在社交平臺上宣稱對此負責,但印度還是怪罪於巴基斯坦。
印巴緊張關係驟然升溫,雙方都採取了一系列的強硬措施。
據新華社25日訊息:巴基斯坦和印度官員表示,兩國士兵當天凌晨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交火,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報告。
巴基斯坦一名軍方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巴印兩軍於25日1時30分至2時30分許發生間歇性交火,地點位於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傑赫勒姆谷地實控線附近。
這類小型衝突在克什米爾地區已是司空見慣,但這次不同,因為它不是孤立的零星交火,有可能升級為全面戰爭。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發出警告,圍繞克什米爾大規模槍擊事件產生的爭端,很可能會導致雙方爆發 “全面戰爭”。
印度似乎戰意更強,莫迪從沙特勿勿趕回,立刻召開緊急安全會議,在實控線附近調動並加強了兵力。
印度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駐軍超過50萬人,印度空軍正在進行軍演。
巴基斯坦空軍也加強了巡邏,並出動伊爾78M加油機以保持戰鬥機活動能力。
雙方都在部署兵力,未來48小時將是關鍵階段。
除軍事行動之外,雙方在其它領域也採取行動。
印度方面:
一、簽證作廢,暫停簽證業務。
自4月27日起,所有簽發給巴基斯坦國民的簽證將被吊銷;醫療簽證有效期只到4月29日;所有在印度境內的巴基斯坦人必須離境(72小時)
二、關閉阿塔裡綜合檢查站(關閉邊境)
三、驅逐一部分巴基斯坦外交人員。
巴基斯坦方面:
一、關閉領空。
不允許所有印度擁有或印度運營的航空公司航班透過。
二、暫停與印度一切貿易,包括透過巴基斯坦與任何第三國之間的間接貿易。
三、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公民必須在48小時內離境。
四、驅逐部分印度外交人員,離境期限為4月30日。

印度是在沒有任何證據巴基斯坦情報機構參與了此次行動的情況下,就將巴基斯坦列為了打擊目標。
巴基斯坦要求印度舉證,請求聯合國介入。
實際上,巴基斯坦境內這些年,尤其是俾路支省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要遠遠多於印度本土及印控克什米爾地區。
巴基斯坦也認為是印度情報機構在資助並指使“俾路支解放軍”等恐怖組織,但並沒有因此對印度發出戰爭威脅。
而印度現在的歇斯底里狀態,顯然是想借機生事。
令巴基斯坦最為緊張的並不是印度的軍事行動,而是水源會被切斷。
根據印度外交部發表的公告,印度已暫停1960年簽署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

條約規定印度控制三條東側河流(拉維河、比亞斯河、薩特萊傑河),巴基斯坦控制三條西側河流(印度河、傑赫勒姆河、陳納布河)。
巴基斯坦約80%的農業灌溉和60%的電力依賴印度上游放水,事關其經濟命脈,印度如果斷水,就等於宣戰。

印度河雖然以印度命名,但大部分都在巴基斯坦境內。
眼下正值春耕灌溉季, 一旦斷水,農業重鎮旁遮普省將“顆粒無收”。
電力缺口也非常嚴重,或致巴基斯坦每日停電超10小時。
印度以水資源為武器,即便在印巴戰爭期間也未觸碰此條約,可見其“經濟絞殺”之決心。
網上很多人說,這是因為“克什米爾恐怖襲擊事件激怒了印度,所以印度要切斷水源”。
這種說法是被印度人的外宣給誤導了。
其實早在2016年年底,莫迪就威脅要撕毀《印度河水協議》,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
背景是美國將“亞太再平衡”戰略改為了“印度-太平洋”戰略,美國極力鼓動印度在阿富汗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
印度覺得自己抱上了大腿,可以將水資源當成一張王牌打擊巴基斯坦,而不必擔心受到西方制裁。
2019年2月,印度交通部長加德卡里又威脅要利用水壩切斷從印度河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
此後由於拜登上臺,美軍全面撤離阿富汗,印度在阿富汗問題上對美國的重要性幾乎變成了0。
因此印度內閣對水資源話題不再公開提及,但在暗中動作不斷。
這些歷史應當瞭解一下,印度“斷水”蓄謀已久,並不是突發的。突發的只是克什米爾襲擊事件。
克什米爾問題本身是英國殖民者故意遺留的“炸彈”,只有這個土邦一直沒有被明確歸屬到哪一方。
後來,印巴雙方憑藉武力各佔一部分。
在國際社會斡旋下,雙方劃出了停火線。
印控克什米爾的混亂局面,是印度自己造成的,所謂旅遊區,它卻連公路都不敢修建。
2019年,莫迪不顧當地民眾強烈反對,廢除憲法370條款,強行取消印控地區的特殊地位。成立查謨及克什米爾中央直轄區,引發大規模騷亂。
50萬以上印軍進入鎮壓,導致上萬名抗議者傷亡。然後向這裡移入印度教居民,企圖改變人口結構,就像當年吞併錫金一樣,“克什米爾抵抗運動”武裝組織就是在這時產生的。
2023年5月,印度趁著舉辦G20峰會之際,竟將G20旅遊會議安排在了印控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舉行。
5月1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回答法新社記者提問時強調:
中方堅決反對在領土爭議地區舉辦任何形式的G20會議,不會出席這種會議。
這是給印度潑了一盆當頭冷水,也為其它國家抵制增添了勇氣,沙特和土耳其、埃及、阿曼等國均未派代表出席。
自作聰明的印度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根據1948年4月21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的《第47號決議》規定:印巴雙方停火,以全民投票方式解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
在決議形成前,沒有一個常任理事國願意為印度行使否決權。
美英想預留一個“無主之地”、法國隨大流、蘇聯想留出南亞戰略空間、老蔣想將利用這個“心臟地帶”,萬一反攻過來呢。
該決議主要精神:聯合國拒絕承認印巴兩國對克什米爾的任何”主權“宣告,只要全民投票沒有舉行,克什米爾主權歸屬就無法解決。
所以印度一直對《第47號決議》懷恨在心,但它又不是常任理事國,無計可施。
然而,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莫迪政府卻將G20國際會議放在了克什米爾舉辦。
印度最忌諱國際化,卻被它自己給國際化了。
莫迪政府現在在未提供任何證據的情況下,要把事情鬧大,主要原因是:
一、利用襲擊事件機會,用水資源武器測試巴基斯坦的抗壓能力;
二、迎合印度民粹主義及印度教狂熱分子,樹立人民黨與國大黨截然不同的強硬形象;
三、轉移印度國內對經濟困境及社會問題的不滿情緒,透過跨黨派安全會議,將巴基斯坦塑造成致命威脅,團結印度各方勢力。
四、以受害人形象博取西方同情,實現國際社會承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為印度領土的目標。
五、以反恐為名,加強與美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的合作。
特朗普已致電莫迪,表示“美國全力支援印度將這起令人髮指的襲擊的肇事者繩之以法”。
六、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中巴經濟走廊繞開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但印度固執地認為整個克什米爾地區都是印度領土。
它要在這裡製造事端威脅巴控地區,以達到破壞廊之目的。
其實它一直破壞,只不過是“成績不佳”。
今年2月,瓜達爾港國際新機場已經不知不覺地建成了,可容納全球最大機型的客機。
心裡有鬼的印度,當然會往軍事方面去想,它很急。
印度更不想看到巴基斯坦的經濟得到發展,它對所有鄰居的政策都是“一起貧窮”。
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包括阿富汗,都是如此。
如果它的南亞頭號敵人的經濟因為與中國合作而得到發展。那麼,印度將失去所有“小弟”,甚至連東北幾個邦都會加強脫離印度的運動。
錫克分裂勢力頭目就躲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他們要在旁遮普邦“卡利斯坦”國。
他們在美國建立網路影片平臺,天天喊著要在2047“沒有印度”。
印度聽話,美國就幫印度抓幾個頭目意思一下;印度不聽話,美國就幫他們折騰印度。這是美國對付印度的一張牌。
所以,美國怎麼可能承認印度對克什米爾的主權?印度純屬想瞎了心。
巴基斯坦在武器裝備方面現在不輸給“萬國牌”的印度,但在水資源方面,處於天然的劣勢地位,戰略上很被動。
如果印度真要切斷印度河上游水壩,那就是不給別人最基本的活路。
到時巴基斯坦就只有一條路可走:戰爭。
莫迪政府真想打,那就打唄。
凡事都有兩面性,真打起來,等打完了,反而可以安心建設了。
中國有句老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就印度這讓人想三天三夜也想不明白的腦回路,後面的黃雀多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