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全球所有公司都無法再忽視AI。”


文|陳曦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今年初,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在內部做了一次覆盤,他指出,所有部門都要擁抱AI。
去年11月新車P7+上市時,小鵬首次提出了“AI汽車”概念。但有員工表示,何小鵬對AI的關注不限於汽車產品、輔助駕駛大模型等,他還研究,內部30多個一級中心部門哪些部門擁抱了AI,員工透過AI學習了多少知識。
“AI能讓一個更大、更強的企業在群體效率、群體複利上變得更強大。”何小鵬近日在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談及組織能力時強調了AI的作用。他希望,在全球2萬多員工的治理中,發揮出AI的價值。
當下,中國汽車競爭白熱化。小米YU7上市一小時獲得28.9萬大定,高強度爆單、品牌巨浪席捲,中國車企們不得不深思,如何快速奔跑,才能贏下更多生機。
而過去兩年經歷了產品配置爭議、組織變革、逐漸走出陰霾後,小鵬汽車掌門人已經意識到:新勢力成長的十年中,過往依靠單一爆品和區域性優勢打法獲得的勝利,無法持久。更多爆品、更強的企業抗風險能力,來源於不斷進化的組織管理。他認為,把“科技—群體—複利效應”做好,企業更容易成功。
何小鵬此前多次公開表示,AI汽車時代已經到來。小鵬不僅做AI汽車,還要做AI與飛行汽車、機器人等出行產品的融合。

激進的戰略不僅需要定力,更需要體系。在燃油車時代,豐田汽車對零件庫存進行極致管理、按需生產以此降低成本,“TPS精益生產”成為全球車企生存的範本。
但在AI時代,車企應該如何打造專屬AI汽車的生存體系?這是何小鵬今年重要的課題,或許也是車企們的共同挑戰。

“打出逆風局,小鵬生存哲學已經變化”
7月4日,小鵬汽車首款算力超2000Tops的新車G7上市。釋出前夕,小鵬副總裁陳永海在微博平臺放言:搭載800V高壓平臺、700公里以上續航、2000多TOPS算力、標配CDC及優質AR-HUD等核心配置的G7,價格低於20萬元“絕無可能”。
但最終釋出時,小鵬新增了一個602公里續航的車型版本,價格下探至19.58萬元。
畢竟,在小米YU7現象級爆款、特斯拉Model Y常青樹面前,車企的純電SUV新車,突圍難度大大升級。而G7憑藉超大算力等配置+價格下探策略,上市9分鐘,G7獲得了過萬大定。
這是小鵬“小勝”的延續。去年末以來,小鵬逐漸打出了“逆風盤”:MONA M03連續多月銷量破1.5萬輛,P7+、新款G6/G9、全新G7等,為小鵬今年上半年貢獻了超19萬銷量——這超出了2024全年總銷量。
今年年內,小鵬還將釋出新款P7等車型,佈局落子向成熟車企靠攏。
何小鵬也在近期G7釋出會後的採訪中總結,從2022年底到2025年四季度前,三年時間裡小鵬是涅槃式、脫胎換骨式的變化。其中包括從長城引入“鐵娘子”王鳳英,何小鵬親自管供應鏈,裁撤10個高管;重新梳理產品定位,價格帶從20萬-50萬擴充套件到10萬-50萬;走向海外,向大眾汽車輸出電子電氣架構層面核心技術。
“過去調整了組織、戰略、規劃、經營、供應鏈,基本上你能夠想到一個企業要做的事情,我們都做了很多調整。”
產品矩陣成熟,是小鵬生存哲學的顯性變化,但更細水長流的變化,隱匿在龐大的兩萬人組織管理中。
為了讓組織更加高效,何小鵬從2023年開始要求團隊提高橫、縱向效率,必要時還親自拆部門牆、建橫向流程。
他在內部提倡,呼籲員工開會不要做PPT,全⽤雲⽂檔來解決。“因為我們越是做到⾼層,就越要意識到:絕⼤多數⼈的⼯作其實就是在準備⽂檔、開會、寫會議紀要、準備下⼀個⽂檔、準備下⼀個會議。”
一開始是提倡,後來變成何小鵬“逼”著高管,強制要求覆盤多少員工⽣成了雲⽂檔、閱讀、批註。從內部統計的2024年資料來看,非必要線下會議減少了30%,⼤量郵件、聊天和會議轉為使用雲⽂檔協作辦公。

文件辦公的好處還在於,團隊的協作被有效的留痕並沉澱下來,成為經驗。現在,小鵬每天有72%員工在用飛書雲文件協作工作。
另一個特別的組織提效手段,是縮短會議時長。2024年,何小鵬將“縮短會議時長”設為關鍵OKR,“儘量開短會、聊乾貨,不浪費大家的時間。”今年二季度,小鵬小於8人和小於1小時的短會佔比達到81.2%,一季度是74%。
何小鵬還鼓勵內部用AI記錄會議要點。2024年,小鵬全年用AI生成了16萬份飛書會議紀要。今年上半年,小鵬用AI生成了超63萬份飛書紀要,每天生成的AI會議紀要次數近3500份。
小鵬發現,AI會議紀要結合雲⽂檔,能讓公司多語⾔員⼯之間實現快速溝通協作。目前,小鵬汽車在全球有2萬多員工,海外員工大約1000多人,來⾃40多個國家。何小鵬還認為,最終能活下去的汽⻋公司,⼀定有⼗萬⼈以上規模,如何從單體效率,變成⼤團隊效率非常重要。
從依賴智駕長板“火車頭”,到試圖全方位補齊短板。過去兩年裡,小鵬在為企業經營利潤的扭轉而努力。今年一季度,小鵬營收158億元,虧損持續縮小至6.6億元,內部對四季度盈利持樂觀預期。
何小鵬表示,今年四季度小鵬會進入快速發展期。而從最新的策略來看,小鵬試圖藉助AI,讓造車步伐更輕盈和迅速。

“用AI,造AI汽車”
今年開始,何小鵬明顯加大了AI與汽車的融合步伐。何小鵬認為,AI在物理世界有巨⼤潛力,真正的機器⼈⼀定是AI能⼒遠⼤過機器本體能力。
今年4月14日,小鵬正式對外宣佈了已經自研大半年的雲端大模型路線。與年初爆火的DeepSeek的訓練思路類似,小鵬希望類似於先在雲端訓練出一個超大規模的基座模型,然後透過知識蒸餾小模型的方式,將模型駕駛能力保留到車端。
“這能夠突破車端稀少AI算力帶來的模型上限。” 小鵬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李力耘此前對36氪汽車表示。
為了開發基座模型,小鵬還打造了一個萬卡規模的AI算力叢集,一年在AI上投入超40億元。同時,為了突破車端算力上限,小鵬歷時5年時間、專門為AI大模型定製的圖靈AI晶片也於近期量產上車。
而搭載3顆圖靈晶片的新車G7 Ultra,成為小鵬首款算力達L3級的AI汽車。在G7上,小鵬正嘗試落地VLA-OL模型(視覺-語言-動作+自主強化學習),官方稱智駕能力上限比行業MAX車型提高10+倍。
AI的滲透遠不止於汽車產品。小鵬還試圖將AI更深入地滲透到一款汽車生產的各個業務環節,從研發,到生產、管理、運維。何小鵬表示:“內部接近200個業務方面都使⽤了AI。”
據何小鵬近日在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介紹,當下公司內部,有25%的程式碼由AI編寫;AI還能為底盤和動力研發賦能;在數字工廠,AI視覺能自動識別產品衝壓、焊接、噴塗和組裝過程中的質量情況;在數字營銷層面,AI也被用到了營銷海報生成等等。
AI不僅是小鵬的一號位工程,而且也正在深入組織管理的毛細血管。
小鵬還和飛書共建了AI服務檯,用於門店的銷售、售後和服務管理。目前,在小鵬全國690家門店,門店員工都可以跟AI對話,自動檢索相關知識庫、生成參考話術,人工⼯單⽐例從15%降低到了8%。
有飛書員工告訴36氪,小鵬的AI服務檯包含了財務、人力、行政及汽車供應鏈、質量等相關知識。在車企新車軟硬體迭代速度越來越快背景下,透過AI問答與背後的知識空間,能大幅降低新車與功能迭代時店端的人力培訓成本。
但大型企業的日常運作,很難只通過單一的AI對話系統解決全部問題。正如年初通用AI agent產品Minus的爆火,並非因為技術路徑的先鋒,而是試圖解決一個困境——讓AI agent變成真正好用的產品。
小鵬內部的數字員工IRON也是類似AI agent——集成了44個服務檯、飛書知識問答API及小鵬內部AI能力,並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飛書專案”敏捷管理,不僅能稽核報銷單,還能篩選簡歷。今年上半年,IRON在小鵬的滲透率已經接近70%。“當⼀個企業真正認同群體效率、群體複利之後,它就會發⽣巨⼤的變化。”何小鵬說。

飛書對於AI的應用有過一個比方:“企業引入的AI就像剛入職的應屆生,理論功底強,實踐經驗卻幾乎為零。如果沒有打通企業內積累的行業知識、CRM裡的客戶線索、MES系統的生產資料,再先進的AI模型也只能永遠停留在入職第一天的狀態。”

“比體系化更難的是,AI時代的組織”
從2023年至今,幾乎全球所有公司都無法再忽視AI。
從Open AI、到谷歌、Meta等全球網際網路巨頭、再到DeepSeek等機構,AI技術的交鋒與迭代做到了日新月異。然而對於大部分企業、大部分團隊而言,比技術角逐更迫切的是AI的落地應用。
汽車行業也是如此。AI時代,車企的戰略、產品、技術路徑切換可能隨時切換,傳統燃油車時代動輒4-5年的車型開發週期已經被壓縮到18個月,輔助駕駛技術的軟體迭代也進化到以周為單位。
車企的生存博弈,要求組織協作更高效、資訊流轉更迅速,更重要的是,在不斷迭代中積累的經驗與資源,需要被更好地沉澱與利用。
在決定全面擁抱AI後,何小鵬已經不只把AI作為一種生產力,而是視為一種先進組織的內生力。“使用AI的初衷,不是為了替代人,而是為了讓人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何小鵬在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表示。
這種認知也正滲透到行業。
汽車同行中,除小鵬之外,其他新勢力、老牌車企也在尋找更高效的管理方式,AI不僅“管人管事”,還深入車企產品的供應鏈、補能、研發、經銷商管理全鏈條。
理想汽車是典型樣本。2021年基於飛書搭建供應鏈管理工具後,理想將分散的物料資訊與資料聚合至多維表格,不用人工彙總,就能即時看到零件在途/庫存情況。CEO李想還稱飛書是“超級感知工具”。
類似透過高效資訊整合來提升組織效率的案例,也發生在蔚來上。去年,蔚來推出第二品牌樂道時,為保證首款車的換電體驗,蔚來需要在6個月以內完成1000座換電站的改造。
而這一巨大的任務只能依賴300人的團隊、如果蔚來單獨開發業務系統,可能需要幾個月時間甚至更久。最終,蔚來基於內部的選址系統、火山引擎datawind看板功能,結合飛書多維表格,僅用一週時間就搭建出了專案管理系統,覆蓋計劃設定、人員排期、改造物料與電池物流管理,到現場改造、運營驗收全流程。
“車企可以用多維表格像搭樂高一樣,讓快速變化的業務需求能迅速數字化。”飛書員工跟36氪比喻。多維表格並非單純的文件與表格,而更像一個靈活、圖表視覺化、具備超強協作性的資料庫,能容納1000人同時協作,單表容納資料1000萬行。
蔚小理探索更新的企業管理方法後,更多車企加入了行列。嵐圖汽車在電驅研發中,將飛書作為關鍵工具,協作拉通研發、生產、整車質量、市場多個部門,最終單個任務完成時間縮短60%,每個專案節省費用約百萬元。阿維塔也將飛書作為企業協同底座,用多維表格精細化管理門店、經銷商,並利用飛書AI搭建專業領域知識問答、智慧營銷和辦公助手。截至2025年6月,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前30的品牌中有6成使用飛書。
近日,飛書還宣佈,多維表格正在被更多企業使用,月活量將突破1000萬大關。飛書還發布並升級了知識問答、AI會議、飛書Aily、飛書妙搭等多款AI產品。飛書稱知識問答為幫助企業理解公司全貌的“豆包”。

當下智慧電動車的續航里程角逐見頂、智慧化體驗趨同,汽車AI時代來臨,車企的生存博弈重點可能不再只是硬體堆料或單一技術,更強的護城河來自企業對於市場變幻的學習速度與組織調整能力。
而企業的整體進化,無疑需要能與時代同頻的工具,這決定了企業能否跟上AI時代的脈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