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譯丨智合研究院
編者按
去年,智合發布了一篇文章,闡述美國200強律所更多用非權益合夥人來替代顧問一職的趨勢,近日,《人工智慧律師(ArtificialLawyer)》雜誌的一篇文章則顯示,在英國,選擇顧問這一職位的律師反而在增多。以下為這一文章的編譯,供國內讀者參考對比。
幾十年來,法律行業的成功之路一直遵循著一條可預測的軌跡:以實習生的身份加入律所,晉升為律師,最終角逐令人垂涎的合夥人職位。但一場悄無聲息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許多律師正在放棄傳統的執業模式,轉而投身於顧問(consultant)這一職位。
根據律商聯訊(LexisNexis)的研究,這一趨勢正蓬勃發展,預計到2026年,多達三分之一的英國律師可能會選擇顧問模式,而非傳統的僱傭模式。其中,顧問模式尤其吸引那些擁有專業執業領域和成熟客戶群的中高階律師。
重要的是,顧問模式並非意味著減少工作量,而是意味著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平臺型律所的興起,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合規框架,以及實現遠端辦公和高效執業管理的技術進步,促進了這一轉變。
什麼推動了這一轉變?
傳統公司僵化的等級制度和僵化的工作安排,加劇了尋求更大自主權的資深從業者的不滿。新冠疫情使遠端辦公成為常態,從而大大加速了這一趨勢。 2019年,英國僅有4.7%的員工在家辦公,而《福布斯顧問》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目前有63%的受訪者全職或兼職遠端辦公。
最近的重返辦公室規定加劇了緊張局勢,而技術進步和平臺律師事務所透過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消除了獨立執業的障礙,而無需承擔單獨執業的行政負擔。
透過併購實現的市場整合進一步加劇了這一趨勢。對於高階律師而言,顧問職位提供了合夥人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使其能夠自主安排工作時間、選擇客戶並專注於專業領域。

平臺模式如何運作
平臺律所採用直接的收入分成模式。顧問律師通常可獲得約70%的佣金,這一比例遠高於大多數傳統律所的薪酬結構。平臺負責處理一些原本可能阻礙獨立執業的必要運營功能,包括專業保險、合規性和計費基礎設施,並提供完全的自主權。
最終形成的模式兼具規模與自由。律師們受益於可靠的支援系統,同時又能自由地在任何地方按照自己的意願開展工作。
顧問的優勢
作為獨立的、自僱的法律專業人士,諮詢顧問受益於其工作模式帶來的獨特優勢。這些優勢包括更多時間與客戶互動、更大的自主權以及更好的工作與生活融合,這使得諮詢工作對許多法律從業者來說成為一個頗具吸引力的選擇。
增加客戶時間:由於花在行政責任、管理職責和辦公室出勤上的時間大大減少,顧問律師可以全身心地滿足客戶的需求。
更大的自主權:顧問律師在客戶數量和型別方面擁有完全的靈活性。他們無需向上級彙報工作量或計費時間的壓力,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工作時間安排。
更好地融合工作與生活:顧問律師通常在家辦公,避免了日常通勤,也減少了參加部門和管理會議的需要。他們可以自主選擇並維持工作時間,而不必遵循傳統的朝九晚五工作制。

顧問律師面臨的挑戰
每種職業安排都有其固有的利弊,顧問律師模式也不例外。與傳統僱傭不同,這種模式沒有固定的薪資,收入會根據客戶工作和賬單結算情況而波動。
業務拓展完全由顧問負責。顧問必須在沒有公司市場部門或推薦網路的情況下,積極建立並維護自己的客戶關係。
儘管諮詢模式通常涉及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但平臺公司可以複製傳統公司中許多傳統上的協作優勢,例如即興討論、指導關係和集體解決問題。
雖然平臺公司通常會在業務管理、合規和行政職能方面提供大量支援,但顧問律師仍可能根據與平臺的具體協議承擔不同程度的責任。這些因素通常意味著該模式特別適合經驗豐富的執業律師,他們既擁有技術專長,又擁有成熟的專業人脈。
法律科技與顧問
法律科技正在幫助顧問律師和收費共享律師事務所緩解諸多運營和結構性障礙。透過使用先進的法律實踐管理軟體,顧問律師可以更高效地開展業務,同時保持高標準的客戶服務。
例如,業務管理平臺使律師能夠整合客戶記錄、有效溝通,並在一處追蹤案件進展。自動化工具有助於減少延誤,防止重要任務被遺漏,並幫助顧問快速響應——即使在獨立管理大量工作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協作功能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安全的客戶門戶和共享工作空間使顧問能夠共同處理事務、建立非正式網路或在需要時推薦業務,從而帶來公司內部團隊合作的一些好處,而無需承擔額外費用。
重要的是,現代法律科技讓顧問在文件安全、資料保留和合規性等方面充滿信心,而這些對於保持專業精神和規避風險至關重要。有了合適的工具,顧問就可以將更多時間投入到客戶服務中,而減少日常運營的時間。

對傳統律所的影響
律所如今正面臨一個戰略轉折點:要麼適應法律人才不斷變化的期望,要麼冒著被顧問模式蠶食寶貴執業人員的風險。這一選擇需要對現有架構進行誠實的評估,並樂於重新構想傳統的職業發展路徑。
具有前瞻性思維的律所已開始探索混合工作安排、替代職業發展路徑以及更靈活的薪酬模式,這些模式無需律師親自到場即可獎勵其貢獻。一些創新型律所也正在採用內部“平臺”模式,賦予律師更大的自主權,同時仍在律所更廣泛的組織架構內運營——提供顧問式的體驗,並享受機構支援的優勢。
這種演變從根本上忽視了“律所文化”在現代法律格局中的真正含義。律所文化不應透過辦公室形象和層級關係來定義,而應在如今這個物理距離不再是有效提供法律服務的先決條件的時代,明確其對律師和客戶的核心價值主張。
法律職業的未來
在英國法律界,顧問律師模式已牢固確立為一種合法且日益受到青睞的職業發展路徑。它曾被視為一種退路或退休後的安排,如今已演變為雄心勃勃、富有創業精神的法律專業人士的首選職業發展路徑,他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定義成功。未能認識到並積極應對這一變革的傳統律所,在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方面可能面臨顯著的劣勢。
顧問律師正在積極地重新定義該行業的界限。隨著這種模式的不斷發展,它有望重塑英國法律服務交付的結構和文化。
END

關注智合
和百萬法律人同行


責編 / 吳夢奇Scott編輯 / 顧文倩Aro
分類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