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爭議解決方案+股權分割稅收實務|公司法與稅法對話

在解決股東爭議時,公司法與稅法始終交織在一起,我們既要應對各類股東糾紛訴訟,又必須兼顧潛在的稅收爭議!
稅法是解決股東爭議案件的必修課。
公司從成立到解散的每一個生命週期都離不開稅——公司資本、資產重組、分立合併、股權投融資、股權架構等一系列資本運作都將產生稅收法律關係。
股東以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盈餘分配、股權轉讓、資產劃撥、分配公司剩餘資產等,都將成為課稅物件。
誰繳稅?繳什麼稅?繳多少稅?什麼時間繳?
納稅義務人、計稅依據、稅目、稅率、納稅期限等稅法問題,是公司法律師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
因此,我們亟需一場公司法與稅法的對話……
4月19-20日,智拾網誠邀國內少有甚至是唯一一家專注解決股東糾紛的律所——上海宋和顧律師事務所的公司法、稅法律師宋海佳先生、朱曼女士打造公司法與稅法的對話——股權爭議解決方案+股權分割稅收實務線下訓練營。
本課程是《股東爭議訴訟技術與策略》的進階課程,更是6月份即將推出的《股東爭議訴訟與談判》課前必修專題。
本課程將透過2天時間,以宋和顧律師承辦的一起因“稅費條款”引發的二次股東糾紛訴訟,涉稅金額達3.5億,引領您在制定股東爭議訴訟策略和股東財產分割方案時,以財稅視角評估法律方案的經濟可行性。
新課上線,前排席位搶先鎖定 ↓
課程概述
這是一場公司法與稅法的對話
《對話》,是對所謂資產重組稅務籌劃的批判,我們將系統性的思考股東糾紛訴訟和稅收爭議交織的法律問題。
《對話》,講述上海宋和顧律師承辦的一起由“稅費條款”引發的二次股東戰爭。
《對話》,透過對該案每一個辦案環節的回顧與剖析,釐清各類股東糾紛訴訟和稅企爭議的交織關係,探討公司法和稅法在概念、規則上彼此的借用、銜接與辦理股東爭議案件的價值。
《對話》,直面公司法律師無法逃避的話題:懂稅法!——離開稅法專業的考量,以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公司回購股份、減資、分立合併、股權置換等方案將無法落地。
《對話》,透過稅法發現公司法的“留白”。
《對話》,以財稅的視角檢討股東糾紛訴訟策略與股東財產分割方案的公允性、經濟可行性。
《對話》,避免股東爭議狼煙再起。
具體課程內容 ↓ 
對話一:股東財產分割與中國稅
主題一:精準稅務稽查與全球涉稅資訊交換
主題二:公司重組七模式與中國18稅
主題三:股權支付特殊性稅務處理的遞延利益
對話二:例項:股東爭議幾個棘手的稅法問題
主題一:稅收法律主義
1.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與應納稅所得額及土地增值額的確認
2.股東爭議訴訟時效與稅收徵管的時效
3.股東爭議訴訟法官自由裁量權與稅收徵管自由裁量權
主題二:董監高信義義務與稅收公眾信任原則
1.股東間“稅負承擔”義務內容與效力
2.投資人與政府招商引資財稅承諾的效力
3.股東雙重代表及損害債權人利益訴訟與稅收代位權、撤銷權訴訟
主題三:實質課稅原則
1.股權轉讓糾紛訴訟與股權置換特殊性稅務處理
2.損害公司利益責任糾紛訴訟與整體資產轉讓、劃轉特殊性稅務處理
3.《股東財產分割協議》稅費承擔條款之履行
對話三:合規,股東財產分割稅收籌劃邊界
主題一:公司資本三原則與資本所得(損失)處理
主題二:股東資格與土地使用權、智慧財產權作價出資合同要點與稅負
主題三:窪地,以合夥企業核定徵收籌劃轉讓股權所得稅的誤判
課程收穫
解決公司法與稅法的實務銜接難題
學會處理公司法與稅法在法條適用和實務銜接上的問題,如:股權轉讓、股權置換、整體資產轉讓、登出清算等。
預判股東出資與稅務合規風險
當股東以實物、土地使用權、智慧財產權等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時,學會妥善處理可能產生的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契稅、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等稅費,在股權設計時進行提前考量。
理清股東糾紛與稅務責任劃分
在股東之間財產分割,或公司清算、破產時,股東是否需要對相關稅款承擔責任以及如何承擔責任,是一個複雜的法律問題,透過本次學習學會理清股東之間的稅務爭議,設計對應的解決方案。
兼顧公司法和稅法綜合知識點
成為懂稅法的公司法律師,除了熟悉與股東爭議相關的公司法實務,更對稅務最佳化、涉稅法律責任瞭然於胸,從而遊刃有餘地處理股東糾紛訴訟和稅企爭議的法律問題。
講師介紹
宋海佳
公司法、稅法律師
20多年專注股權法律問題研究和實踐
以“訴訟+談判”的方式尋求解決股東糾紛的最佳替代方案
朱曼
公司法、稅法律師
荷蘭萊頓大學高階法學碩士,法學、稅務雙重專業與實踐背景
以“股權+財稅”思維論證股東爭議與股權財產分割的最優解
報名方式
時間:4月19-20日
地點:上海
新課上線,前排席位搶先鎖定 ↓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