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車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
曾經如日中天的別克,最近好不容易憋出個大招,卻迅速被淹沒在其他熱搜裡。
一會兒是小米SU7 Ultra正式釋出,持續霸榜熱搜;一會兒是雷軍參加大會,答記者問時,順便帶火身後的海爾老總,把堂堂一位千億老總變成了“雷軍周邊”。

除了雷軍的先天流量聖體,賓士豪橫的“N+9”裁員套餐也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

這也導致了,別克幾乎在同一時期乾的大事,相比之下竟然沒掀起太大水花。
2月28日,上汽通用別克品牌宣佈全面推行“一口價”模式,成為合資車企中率先採用這一策略的品牌。

當天,最重磅的莫過於宣佈:君威25T超享版售價只要10.69萬元。
要知道,作為B級車型的君威,20年前的起售價高達25萬。
別克甩賣大酬賓,也是無奈之舉。
作為凱迪拉克的同門兄弟,別克剛入華時也曾是高大上的品牌。
而如今提起別克的流行車型,許多人的第一反應除了GL8,或許就是被廣泛用作網約車的微藍6了。
這次別克想再次逆天改命,不會像過去那麼容易了。

別克的歷史,跌宕起伏。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就是以別克為中心成立的。
1908年時,憑藉8000多輛的生產總量,別克成為美國汽車業的一匹“黑馬”。到1926年產量已達26萬輛,此後節節攀升。
不過別克更大的輝煌,還要數來到中國市場之後。
1997年6月,上汽通用汽車宣告成立,在上海浦東金橋工地上打下第一根樁。
僅僅18個月後,第一輛別克“新世紀”轎車便在上汽通用金橋工廠下線,創下了當時汽車整車廠建設速度之最。

這款車的到來,標誌著別克品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代表了當時合資品牌在中高階車市場的初步探索和嘗試。
在中國汽車史上,像這樣極具歷史意義的爆款車,別克沒少參與。
比如,別克名聲最響亮的車型:商務旅行車GL8。
2015年,在MPV市場,GL8一年賣出的量都快趕上凱迪拉克2015年的全部銷量了,在大型MPV市場穩居合資品牌王座。

還有別克昂科威,一度被看作是“國民神車”。
2015年,昂科威直接拿下了最受歡迎中高檔SUV的第一名。2016年,銷量繼續攀升,年銷量超過了27萬輛,遠遠高過當時中級SUV之王途觀,穩坐合資SUV頭把交椅。2017年,昂科威仍是上海通用SUV裡最暢銷的車型。
此外,還有2008年上市的全新別克君威,開創了國內中高階動感轎車的細分市場。
在最巔峰的2016年-2018年,別克連續3年在華實現了銷量破百萬輛的壯舉。

在那段時間,別克毫無疑問是在國內賣得最好的美系車。
彼時,別克在美國的銷量只有20萬輛,而中國市場的銷量是其本土的5倍之多。
在最風光的時候,得益於別克等品牌的爆賣,當年在上汽通用內部,工人之中有句話流傳甚廣——“一年買車,三年買房”。

只可惜光環來得快,去得也快。
2019年時,別克在華銷量下滑到了83.7萬輛。
此後別克銷量一瀉千里,直至“腰斬”、“膝斬”!2024年,別克在華的銷量僅為36.1萬輛,不足2016年巔峰時期的30%。
今年,別克將迎來累計銷量突破1500萬輛,成為國內最快達成這一銷售紀錄的單一汽車品牌。

只是這樣的成就卻更加映襯出,過去的輝煌以及如今的落寞。
如今的別克,已經徹底跌出了主流合資品牌的第一梯隊。

據媒體報道,2022年,上汽通用為了降本,不僅將員工的16薪變成了12薪,月工資也打了8~9折,年終獎幾乎少了一半。
員工的高福利消失,原因很簡單:覆巢之下無完卵。

過去幾年,上汽通用的汽車銷量,只有暴跌可以形容。
從公司成立到年銷200萬輛(2017年),上汽通用花了20年時間,而從200萬輛規模縮減至100萬輛,只用了6年。
2023年,上汽通用銷量100萬輛,相比於頂峰跌幅50%。2024年,銷量再度同比暴跌56%,相當於腰斬之後再腰斬。

如此“慘狀”,和別克有最直接的聯絡。
長期以來,上汽通用一半以上銷量都是來自於別克品牌,甚至能貢獻7成以上。
對於這些情況,前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不得不承認:“市場給上汽通用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一課的要點,可謂相當豐富。
第一,動作僵化。
比起中國自主品牌,上汽通用的整體動作和別克的應對,屬實上不得檯面。
比如,新能源新車推的大都是高階車,但到了營銷端,一邊大幅調價,一邊繞過新車,反而依靠低價的老產品來沖銷量。

第二,改款“不得人心”。
這幾年,別克旗下不管是轎車、SUV還是新能源車型,都顯得力不從心。
2020年7月,昂科威變身“昂科威S”,一年後又誕生了“昂科威Plus”。
即便如此,昔日神車依舊沒能支稜起來。乘聯會資料顯示,2022年,昂科威系列已經消失在SUV銷量排行榜前15位名單中,而曾經的手下敗將途觀還堅挺在第10位。
曾經的爆款車型別克君越,在國內的月銷量也一路跌到了只剩三位數。
哪怕是別克極具統治力的MPV,現在似乎也快跟不上節奏了。
將中國MPV行業倒退五年,MPV市場幾乎與別克GL8劃等號。然而現在,騰勢D9、嵐圖夢想家PHEV、極氪009等新能源車型異軍突起。特別是騰勢D9,月銷量多次超過別克GL8。

第三,姍姍來遲的價效比。
新能源汽車打得燃油車節節敗退,因為購車成本、用車成本、年輕化、智慧化、家庭娛樂等因素越來越重要。
消費者既要又要的心理,倒逼車企走上價效比之路。
2022年,英朗終端成交價較指導價下降近30%;2023年,君威降幅達31.2%,GL8系列平均讓利幅度不斷向下突破。
大勢所趨,別克也只能順勢而為。
畢竟舊時代的王炸,已經被新時代的王炸暴揍成了對三。

別克宣佈君威25T超享版售價只要10.69萬元之後,網上有人說:“20萬元的君威我指指點點,10萬元的君威再挑毛病就是我的問題了。”

不過,更值得注意的訊息,其實是別克決定全面推行“一口價”模式。
所謂“一口價”,即取消傳統的價格談判環節,以透明、統一的價格銷售車輛。
過去,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往往需要經過繁瑣的價格談判環節,不僅浪費時間,還需要老擔心被忽悠,導致信任危機。

“一口價”,就是要打造透明的價格體系。
不僅別克,不少合資車品牌也對旗下的一些車型實行“一口價”。
上汽大眾途嶽新銳車型,以一口價7.99萬元起售,這一價格相較於指導價直降了4.6萬元,成為了上汽大眾旗下最實惠的SUV選擇。
東風日產也加入了“一口價”的行列,他們推出的逍客·榮譽車型限時一口價9.98萬元起。
此外,北京現代、廣汽豐田,也對旗下多款車型實施了一口價活動。

為了落實“一口價”原則,別克還發出公告:一口價活動無額外購車條件,是消費者可以直接買到的價格,如有經銷商違規,消費者可以透過廠家400電話投訴。
這樣決絕地革了自己的命,原因不難猜到。
歸根結底,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崛起,才使得合資車被迫“良心發現”,痛改前非。
2024年,新能源滲透率已經突破50%。

“國產新能源車價效比高,合資車品牌溢價高”的印象,幾乎深入人心。哪怕別克等品牌降價,也不能徹底消除消費者心中疑慮,於是它們只能擁抱“一口價”,展示自己的真心實意。
“一口價”,既是合資品牌目前的救命稻草,也是一種絕地反擊。
反擊頗有效果。例如去年12月,上汽通用銷量環比增長9.4%,創當年月銷新高。

只是這樣的勢頭能持續多久,還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畢竟打價格戰或價效比,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品牌絕不會怵。
合資品牌目前努力了許久,只是走到了對手的起點。
想要真正東山再起,合資車需要提升更核心的競爭力,去更高維度的地方較量,例如更快的市場反應速度、更極致的新技術、更好的服務體驗。
這樣才算吹響了反攻號角,否則只是困獸猶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