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當胡塞武裝還在研究如何用無人機給航母“點外賣”,準備給美軍來一個意外驚喜時,不曾想被一艘商船搶鏡,率先完成了“貼臉殺”成就。

當地時間2月12日晚間,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哈里·杜魯門”號在地中海地區埃及塞得港附近作業時與商船“貝西克塔斯-M”號來了個“親密接觸”。
據AIS定位顯示,這艘由一家土耳其公司運營的巴拿馬籍散貨船,在低能見度下“開足馬力”撞向航母,美軍指揮員全程未預警,現場一片混亂。

美國航母身長三百餘米,商船也是數萬噸的龐然大物,兩廂一碰的場面“滑稽”得很,難道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說來這航母原是被派往紅海震懾胡塞武裝的,誰知一路東行,威風沒抖成,倒先在地中海演了一齣“鐵甲碰碰船”。
美海軍在聲明裡輕描淡寫,只說“推進裝置未受影響”,彷彿這鋼鐵巨獸不過是被蚊子叮了一口。
可細想那商船名喚“貝西克塔斯”,原是土耳其足球勁旅的名號,莫非這船也學得綠茵場上的橫衝直撞,硬要給美利堅的艦船來一記“頭球破門”?
資料顯示,“貝西克塔斯-M”號商船由日本三菱重工打造,長度達到188米,寬度為32米,載重5.3萬噸。這樣的規模,在商船中也算得上是鉅艦了,甚至比某些國家的輕型航母都要大。

去年12月,美國中央司令部發布的一份宣告稱,美軍於12月14日在中央司令部責任區部署了新的打擊群,其中包括“杜魯門”號航母打擊群。
美國中央司令部是美國國防部下屬的一個戰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負責範圍包括中東、北非和中亞地區。
那該航母打擊群戰鬥力爆表嗎?沒想到,抵達中東不到一週就損兵折將。
去年12月21日晚美軍發表宣告說,一架美軍F/A-18戰鬥機當天在紅海上被一艘美軍巡洋艦錯誤擊落,機上2人彈射逃生。
不過這次事件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涉及美軍航母的碰撞事件較為罕見,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航母通常航行於打擊群中心位置,身邊的“帶刀護衛”在嚴密防護。
但這回受到格外關照的美軍航母竟然與商船相撞,簡直是匪夷所思。
更可笑的是,網際網路上曝光的“貝西克塔斯-M”號受損照片觸目驚心。
商船首右舷和繫泊鏈裝置遭到嚴重撞擊,甲板上一片混亂,各種物品散落一地,不難想象碰撞時的衝擊力有多大。

從商船的受損情況推測,“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恐怕也難以全身而退。
儘管美國海軍“護犢情深”,宣告航母推進裝置未受影響,處於安全穩定狀態,但吃水線以上艦體大機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有分析認為,相撞的主要原因是航母的作戰指揮系統無法識別友軍艦船和商船,也無法實現資訊共享和協同。此外,航母整個指揮系統和人員協同也存在嚴重缺陷。
原本,“杜魯門”號航母是準備南下穿越蘇伊士運河,進入紅海執行護航任務的。
但是,自2024年12月起,“杜魯門”號就在紅海“疲於奔命”,屢遭胡塞武裝點對點的“關照”。
這次突如其來的“貼臉殺”會不會打亂美軍的戰略部署呢?
其實回顧美軍近期動態,事故頻發早讓其亂了陣腳。

1月28日,一架F-35戰鬥機在阿拉斯加州艾爾森空軍基地訓練時因故障墜毀;1月29日,“黑鷹”直升機與一架客機在華盛頓里根國家機場附近發生相撞事故;無獨有偶,在這次航母“掛彩”的同一天,一架EA-18G“咆哮者”電子戰機也墜毀在加州海域。
這一系列事故的背後,或許揭示了號稱世界上最強大軍隊的美軍,在裝備維護、作戰指揮、人員素養等方面存在的深層次隱患。
過去,美媒多次報道美軍艦艇、飛機的維修和保養週期被大幅度延遲,而且大量非專業士兵進入美軍序列,專業軍人的逐漸減少已讓美軍的基層部隊管理進入“薛定諤狀態”,導致事故頻發,並且還將繼續高發。

2024年,美國問責局的報告就顯示:美軍航空部隊存在“重任務輕安全”傾向,大量一線飛行員被要求超負荷飛行,而二線飛行員飛行時間嚴重不足。
同時在軍費開支方面,五角大樓也面臨著輿論的強烈質疑。其年度預算高達8000億美元,卻連續7年未能透過審計,是美國唯一創此紀錄的職能部門。

如今特朗普已授權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對國防部支出進行審查,足見問題的嚴峻性,但是即便查出來也積重難返了。
這次“對對碰”事件,對於一直以世界第一海軍自居的美國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的耳光。不過,長久以來,美國作為“食利”階層,早就習慣了養尊處優、不勞而獲,空手套白狼。其政府政策的去實向虛,也註定了現在要為此買單。
說到底,航母與商船這場“邂逅”,倒像極了現代社會的隱喻:再威風的霸權,也難逃與平凡世界的意外相撞。
只是苦了地中海里的魚蝦,平白遭受殃及,還要聽美利堅的發言人唸叨“航行自由”。這般境界,倒真真是獨步天下了。
圖片源自網路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關注公眾號:
有理兒有面
理 性|揭 秘|探 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