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說:
全世界只有一個外國,那就是除中國外的所有國家。
壞土豆 作品
首發於微訊號 一個壞土豆
陪我的國一起逆襲
上次我們說,根據7月份的訊息,現在中國已經佔據了全球工業產值的35%,超過2到10名的總和。
曾經的G7,也就是工業七強,成了一個笑話,工業產值加起來都比不過中國。
但是這個訊息讓很多的中國網友非常的焦慮,說中國居然才35%,而外國居然有65%,外國太厲害了,快是中國的2倍了,中國究竟什麼時候才能超過外國啊?
不急,快了,中國很快就要徹底碾壓外國了!
上週我剛引用了最新訊息:2024年上半年,中國造船訂新接訂單量佔據全球74.7%!
而且資料還在增長,6月份大約佔比為全球8成!
也就是說,以後全球海洋中行駛的船舶,每10艘新船,就有至少7艘是中國製造。
但是我萬萬沒有想到,中國進展得太快了,這才過了幾天,新的資料又出來了。
剛剛過去的8月,中國拿下了全球造船訂單的90%!


今年8月,全球新船訂單成交量為106艘、387萬總噸。
其中,中國承接了95艘、347萬CGT,拿下了全球市場的90%!
除中國之外的其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共拿下了全球市場的10%!
過了一個月資料就重新整理了!
再過5年會是啥情況?
我們包圓全球造船業?
再過10年會是啥情況?
我原來說過,中美博弈的結局有兩個指標:
第一、我們在造船、汽車、大飛機這三大項上佔據全球市場的70%;
第二、中國的新能源、鐵路、基建、電力等成為全球標準;
看來是我保守了…….
造船業的意義是什麼?
目前中國能建造5萬噸以上巨型船舶能力的造船廠遍地開花,達到了40多個以上!排名第一的大連造船廠不僅僅製造航母、兩棲軍用艦,還可以製造30萬噸的油輪…….
這樣的船廠,美國只有2個,歐洲1個都沒有。
造船業,是一國海軍實力的基礎。
因為只有成規模的造船大國,才能有更為強大的製造能力、更為完整的供應鏈、更密集的技術人員團隊、價格上更有優勢的零部件……
因為無論如何,軍艦的數量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光造軍艦,一個國家很難僅僅依託建造軍艦形成自己的產業鏈。
在完整供應鏈的前提下,大型造船廠,可以隨時在加工圖紙的指導下,去建造軍工航母。
二戰時,美國造軍艦的速度是日本的40倍以上,是因為美國的船舶製造業在遙不可及的世界巔峰,盤踞世界工業鐵王座半世紀,是妥妥的一己之力吊打全球。
可是,慢慢的,企業為了賺更多的利潤,美國的造船業和供應鏈先是向日本,接著向韓國,最後向全球轉移,當然,大部分是在亞洲,美國船舶製造業的訂單極具下滑。
顯然,投資巨大,回報有限的船舶製造業遠遠比不上華爾街的金融投資。
到了1980年,里根當了總統,開始了里根經濟學,即完全的自由資本主義,只要不掙錢的專案統統轉移,政府再不干涉資本,徹底摧毀了美國的工業製造。
鋼鐵、軸承、機床、閥門、塗裝、儀表…..所有的船舶供應鏈美國幾乎全部給了人力成本更低的亞洲或其它區域;
1980年,美國船企還接到了62艘遠洋商船訂單;
1981年該數字即下滑至46艘;
1982年則只有35艘;
1983年是21艘,1984年的訂單數量進一步收縮到了13艘。
1988年,美國船舶的訂單是0!他們只有一個客戶,就是美國軍方。
現在我們拿到了全球90%的訂單,美國是0。
美國的6大船廠只承接美國軍方的所有造船訂單,是美國妥妥的國企,除了軍艦,什麼船都不造,什麼訂單都接不到。
面對有限的政府訂單,反正這6大船廠也不想市場競爭,不找政府多要點錢都對不起自己,價格到飛天上去了!
今天,美國可以獨立造航母嗎?
可以,美國現在能做的就是組裝,其中相當一部分的零件需要中國來供應……
有人就問了,那為啥今天我們只有3艘航母?
在創業者中流行一句話:小步試錯,快速迭代。
還有一句話:從0到1非常慢,但從1到100會非常快。
看中國盾艦的研發速度,從1984年我們就開始了研發052,一直到2014年最終定型為052D,整整迭代了5次,我們用了30年才完成了12艘盾艦,但是這30年非常重要,確保能夠做到100%國產化且所有的環節都能躋身全球一流。
但是一旦技術成熟,我們就開始了爆發式的發力,僅僅7年時間,一口氣製造了25艘!
現在又開始了同步11艘建造!
航母也是一樣。
第一艘遼寧號,解決的是從無到有的問題,在未完工的瓦良格號的毛坯基礎上翻新改建,開始有了自己初步的航母工業體系。
第二艘是山東號,是完全用自己的工業能力全程建設了一艘。
建造總量超過20艘超大型油輪工程量總和,共3000多個艙室,上萬個零部件,上萬臺套各種裝置遍佈全船,許多特種裝置屬首次研製和安裝。
山東號2010年左右開始設計,2013年開始動工,到2017年下水,2019年服役。
的確,用了整整9年時間,但是就是這9年的時間,中國形成了完整的航母建造、試驗和工藝體系,積極探索並建立了航母現代化造船模式。
山東艦上所有的供應鏈實現了完全的國有化,上萬個零部件都可以自研自產了,也就是說這9年是一個決定性的勝利!
這意味著中國正式掌握了現代航母建造技術,標誌著中國海軍正式迎來中國國產航母時代。
接下來是福建號。
福建號2017年左右設計開工,到2024年首航,2025年服役。
整個時間是8年。
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置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滿載排水量8萬餘噸,遠高於山東號。
可以說福建號是我國未來航母量產的基礎和雛形。
但是到現在我們的航母還沒有走完從0到1的過程。
004號的完工才是標準。
因為003號解決了電磁彈射,004號必須是核動力。
而我可以推測,004號建設完工,005號、006號同步建造。
而之後007號到009號再同步建設。
為什麼我們一定需要核動力航母?
核動力航母不需要攜帶大量的航油,因為核反應堆提供了持久穩定的動力,可以在不間斷補給的情況下執行數十年。
簡單來說,核動力航母開出去以後幾乎就不需要補充燃料了,如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加註一次核燃料,可以行駛80-100萬海里,這相當於可以跑200次從舊金山到東京,近乎無限的續航能力。
而常規動力航母,加滿重油燃料後,才可以行駛5000-7000海里。
這就使得核動力航母相當於不沉的軍事基地,可以長期孤懸海外,隨時可以迅捷的啟動攻擊。
而且,航母對能源的消耗簡直是天文數字,這就需要攜帶大量的燃油,而核動力航母不需要燃油,可以塞下更多的航空能源、武器裝置乃至艦載機。
同時,航母都是編隊作戰的,但編隊中航母的航速無疑是最慢的戰艦,它也是消耗最多的戰艦,核動力航母更快的速度能夠提高整個航母作戰群的部署效率,且在役期間不用頻繁補給燃料就能一直航行可以減少執行任務期間尋求補給的風險。
簡單來說,核動力航母是真正的不沉的,快速移動的超大型軍事基地。
很多人認為,中國不需要核動力航母。
我就這麼說吧,如果中國只是自保,真不需要核動力航母,不僅不需要核動力航母,3艘航母加上現在的幾十艘盾艦,再加上東風,足夠用了,004號都不需要了。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瞎想了心,瘋了才會有膽子來進攻中國本土。
但是如果這樣,我們就永遠只能偏安一隅!
如果我們僅僅只是要衝出一島鏈,那真的不需要。
但是美國就那麼傻嗎?他憑啥只在一島鏈攔截你,人家難道不知道在亞丁灣伏擊我們?
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是全球唯一工業霸主。
全球10大港口中國佔了7個。
中國製造了全球最多的船,全球現在行駛的商船中幾乎一半都裝著中國製造。
但是全球到處都是美軍的海軍基地,美軍現在有11艘核動力航母,24小時不分晝夜的漂浮在全球四大洋。
美軍隨時有能力切斷中國的航線!
中國的經濟總量現在是美國的大約2/3,但這就是目前中國軍力所能覆蓋的上限!
以後再難前進一步。
美國說老子守護了全球海洋安全,讓你去掙錢?讓你在全球順利的開展國際貿易?憑什麼!你在想什麼?
這個世界上除了實力,其它的都是假的。
而這個實力只是且只能是軍事實力,不是金融實力,不是商業實力,不是工業實力…….
我再說個簡單的,如果中國有11個核動力航母戰鬥群,美國是0個。
你就算美國的商業能力是中國的100倍,蛙島也會分分鐘跪倒喊我們喊爸爸,當天晚上繡紅旗。
這個時候蛙島人會蹦起來喊自己屬於中國,誰要敢說蛙毒誰就是傻逼。
我們天天開著航母到美國西海岸去遊弋,美國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這是最簡單的邏輯,你用腳丫子都能算出來。
蛙島的問題不僅僅是蛙島的問題,而是中美全球博弈的最終結果。
所以,我明確和肯定的告訴你,004號必須且只能是核動力,而且已經開始建設了,並且動工的時間可能已經超過一年了。
而只有完成004號,我們的航母建設才真正迭代完畢,走完了從0到1的過程!
我們說過,要建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說到了就要做到。
如果少於10艘核動力航母,那我們怎麼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呢?
那麼到今天,我們離偉大復興還有多遠?
已經快了,很快了!
2024年8月,中國拿下全球造船訂單的90%,為中國海軍的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不可撼動的基礎。
造艦吧,造艦能解決一切問題!
如果我們少於3艘航母,那就是中國威脅論。
如果我們有了5艘航母,蛙島的偽省長會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如果我們有了7艘航母,澳大利亞會說忠誠的悉尼隨時歡迎中國艦隊的蒞臨。
如果我們有了9艘航母,歐洲會說中國是守護全球和平的決定性力量。
如果我們有了12艘航母,美國會高呼中美友誼萬萬歲!
什麼時候登頂?數航母就夠了!
如果10艘不夠,那就造30艘!
昨天的文章發出來,果然又看到了反思怪,說那麼多科學家跑美國去了,我們要反思啊。
我反思個Der啊!
我反思啥?
反思為啥他們走了,中國科技高速發展?中國成為全球工業霸主,多個領域一己之力吊打全球?
還是去反思為啥我們是唯一能從月背挖土回來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