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半球,白宮那古老而又威嚴的建築裡,夜已深沉。特朗普正沉浸在夢鄉之中,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將他從睡夢中拽醒。他猛地睜開雙眼,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糟糕,又出事了!
而此時,在遙遠的東半球,時間指向了2025年2月12日深夜11點46分。皎潔的月光灑在靜謐的地中海上,給這片海域披上了一層銀紗。完成短期休整的美軍“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正緩緩地駛向埃及塞得港,準備排隊透過那繁忙的蘇伊士運河。
一些百無聊賴計程車兵站在寬闊的甲板上,他們的身影在月光下拉得長長的,藉著月色,眺望著岸邊城市那閃爍的夜景,偶爾低聲交談著,言語中盡是對這異國他鄉的好奇與感慨。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黑影如鬼魅般一閃而過。緊接著,艦上的美軍士兵只感覺船身猛地一震,好似被一隻無形的巨手狠狠地搖晃了一下。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便在夜空中迴盪開來,那聲音彷彿要將這寂靜的夜撕裂。
“我們被襲擊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剎那間,甲板上的美軍士兵一片混亂。恐懼與緊張如同瘟疫一般迅速蔓延開來,他們有的四處奔逃,有的慌亂地尋找武器,尖叫聲、呼喊聲此起彼伏。
“杜魯門”號艦長卡文·哈基姆扎德准將在聽到聲響的瞬間,便以極快的速度衝了出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冷峻與威嚴,大聲命令道:“全體進入戰鬥狀態!”士兵們在他的指揮下,開始手忙腳亂地執行命令。

然而,隨後下屬的報告卻讓這位一向沉穩的准將哭笑不得。原來,這並不是什麼恐怖的襲擊,而是一場令人尷尬的撞船事故!這艘威風凜凜的龐然大物,竟然與一艘商船撞在了一起。
“趕緊報告總統!”卡文·哈基姆扎德准將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與焦急。
很快,訊息便傳到了特朗普的耳中。而此時,關於這起撞船事件的更多細節也逐漸明晰起來。
原來,與“杜魯門”號相撞的是巴拿馬籍貨船“貝西克塔斯-M”號。說起這巴拿馬,那可是有著一段不尋常的過往,它曾被特朗普威脅要軍事入侵收回運河,如今這一背景為此次撞船事件增添了一絲別樣的意味,彷彿命運在這一瞬間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根據公開資訊,“貝西克塔斯-M”號船體長約188米,寬約32米,滿載貨物排水量超過五萬噸。
儘管兩船當時相對速度並不高,“貝西克塔斯-M”號航速約6節,“杜魯門”號也大致相當,這樣的撞擊不會對“杜魯門”號造成重創,但一艘10萬噸的航母與5萬噸的貨船相撞,艦體的破損變形已是不可避免。
此次撞船事故極有可能迫使“杜魯門”號提前結束部署,返回美國本土進行維修,甚至可能讓它在船廠內“躺”上一段時間。
那麼,作為美國海軍重要資產的“杜魯門”號核動力航母,緣何會與商船發生碰撞呢?原來,航母在透過蘇伊士運河前需要排成單縱隊航行,此時“杜魯門”號的護航艦艇要麼在前方開路,要麼在後方殿後,這就使得“貝西克塔斯-M”號有了靠近的機會。而且事發時已臨近午夜0點,目視條件極差,艦艇航行主要依賴海圖、燈光、導航雷達等裝置,若舵手和執勤人員出現疲憊、注意力不集中或溜號等情況,撞船事故便極易發生。以美軍目前的糟糕狀態來看,此次事故美方負有較大責任的可能性不小。
把時間回溯到2004年,“肯尼迪號”航母曾在波斯灣撞上小帆船,當時美軍還能以“夜間視線差、帆船目標小”為藉口進行辯解。但二十年後的今天,類似的劇情卻再次上演,暴露出的問題顯然已非單純的技術層面可以解釋。
回顧美國海軍近年來的情況,重大損失多由撞船事故導致,此次傷及航母更是進入21世紀後的首次。部署在紅海的“杜魯門”號一直是胡塞武裝的重點打擊目標,然而胡塞武裝耗費一年多時間都未能讓其受損,卻被一艘商船輕鬆“破防”,實在是頗具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