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艱難時刻,不妨認識一下伍爾夫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依米

各位親愛的書友,大家好,我是依米。


今天,我們繼續共讀英國作家伍爾夫的這本《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
在上一節,我們回顧了女性在文學中的艱難求索,感受了女性在現實中的艱難突圍,也聽到了伍爾夫對女性獨立的高聲吶喊。
那麼,在這一節,就讓我們走進伍爾夫,走進這位女性燈塔的傳奇人生。

女孩當自強
一百年前,女性主義先驅伍爾夫在這本振聾發聵的《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裡寫道:
“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那麼她必須擁有兩樣東西。
一樣是金錢,另一樣是一間自己的房間。
從象徵意義上來說,一年五百英鎊代表著思考的力量,門上的鎖則代表著獨立思考的力量。”
伍爾夫所說的,不僅僅是女性寫作的問題,而是女性“經濟獨立”與“精神自由”的永恆命題。
在當今社會,儘管女性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機會,但許多女性仍然被家庭所束縛。
在影視劇或社交媒體上,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的故事:
一位原本在職場上意氣風發的女性,因為結婚生子,逐漸被家庭瑣碎所淹沒。
孩子的哭鬧、家務的繁重,讓她在家庭與自我之間艱難地尋找平衡。
當一部分女性選擇迴歸家庭,成為全職家庭主婦時,卻因為沒有收入來源被迫忍受著伴侶的指責與不滿。
正因為此,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堅決反對自己的學生成為全職太太,面對當了全職太太的學生,她難掩失望,直接拒絕了對方的捐款。
回看張桂梅校長的初衷,她拼盡努力,幫助那些大山裡的女孩子接受教育,希望她們用知識養活自己、改變命運。
在她看來,成為全職太太意味著放棄了對自我價值的重視。
意味著回到女性被家庭桎梏的困境,意味著將個人的幸福寄託在別人身上。
所以張桂梅校長一直強調,女孩當自強。
女校教育所要實現的,就是讓這些女學生在結婚生子之外,可以找到更多的人生選項。
女性主義的燈塔
作為女性主義的先驅,伍爾夫的思想和作品影響了無數人。
歌手伊能靜就曾多次表達對伍爾夫的喜愛。
她在自己的讀書分享中提到,伍爾夫的文字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她對女性自我認知的新大門。
回看伊能靜的人生,從婚姻起伏到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她在伍爾夫的書中找到了共鳴。
她看到了女性在追求自我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阻礙,也從伍爾夫的思想中汲取了力量,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價值。
當丈夫秦昊在娛樂圈名利雙收,靠演技闖出一片天時。
伊能靜主動擁抱直播,靠自己的情商智慧,成為直播帶貨的佼佼者。
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伊能靜將自己的直播間命名為“一個人的房間”。
這既是對伍爾夫的一種致敬,也是她時刻提醒著自己。
無論生活和工作多繁忙,都要平衡好家庭責任與個人追求之間的關係,都要堅守好那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紀錄片導演張悅也將她的女性人文紀實節目命名為《她的房間》。
這檔節目的靈感,同樣是源自於伍爾夫的《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
導演張悅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喚起更多人對女性問題的關注,並鼓勵每一個女性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她在訪談中引用伍爾夫的觀點說:
“一間獨立的房間,是經濟獨立,也是獨立的精神世界。”
而她節目裡展現的,正是這樣一群有獨立精神的女性。
她將鏡頭對準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女性。
展現她們的人生,關注她們的內心,探討她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挑戰,以及如何突破這些障礙。
這些真實的故事,就像伍爾夫書中觀點的生動註腳。
讓我們看到女性對自我空間的渴望,看到了女性在追求獨立中的堅持與掙扎。
光輝與陰影交織的一生
那麼,想要真正理解伍爾夫的思想,就必須要了解她的生平經歷。
伍爾夫出生於英國倫敦的一個上流社會家庭,父親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評論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伍爾夫從小就接觸到了豐富的知識和文化。
然而,她的童年並不幸福。
幼年時,她遭受了異父哥哥的猥褻,這給她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創傷。
這種創傷,讓她終身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成年後的伍爾夫,雖然在文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生活卻異常坎坷,多次陷入抑鬱和自殺的境地。
好在,丈夫倫納德給了伍爾夫巨大的理解和支援。
倫納德對伍爾夫的愛,深沉而堅定。
面對伍爾夫的精神疾病,他不僅沒有絲毫退縮,反而傾盡全力給予支援。
他放棄了對個人的事業追求,全身心地照顧妻子,用耐心和陪伴幫助伍爾夫一次次戰勝疾病的折磨。
在倫納德的悉心呵護下,伍爾夫的病情得到極大緩解。
她抓住每一個靈感閃現的瞬間,創作了一系列經典作品,為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然而,疾病的陰霾最終還是未能驅散。
1941年經歷了與病魔的長期鬥爭後,伍爾夫在衣服裡裝滿了石頭,然後默默走進了烏斯河,以一種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的離去讓倫納德悲痛萬分。
但他依然尊重妻子的選擇,將她安葬在那棵承載著他們美好回憶的樹下,讓她在寧靜中安息。
伍爾夫在遺書中表達了對倫納德的深深感激與眷戀。
她坦言,是倫納德的愛與陪伴,讓她在痛苦中感受到了幸福與溫暖。
這段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不僅展現了人性的美好與堅韌。
也讓我們看到,面對困境時,愛的力量是偉大而永恆的。
雖然伍爾夫的一生飽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但她依舊錶現出了驚人的洞察力。
在伍爾夫的時代,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非常低下。
她們沒有選舉權,在教育和職業發展上也受到了重重限制。
伍爾夫親身經歷了這些不公,也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女性朋友因為性別原因,沒有辦法追求夢想。
這些經歷讓她堅信,女性必須要爭取自己的獨立和自由。
於是,她以筆為號角,寫下一篇又一篇作品,不斷地喚起社會對女性的關注。
比如,在《達洛維夫人》這部小說中,伍爾夫透過主人公克拉麗莎·達洛維的視角,探討了女性在婚姻、家庭和社會中的多重角色。
小說中既有對傳統女性形象的批判,也有對女性內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在另一部代表作《到燈塔去》中,伍爾夫則透過拉姆齊一家的故事,展示了時間流逝中的個體記憶與情感變遷,體現了她對生命本質的深邃思考。
而在《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中,伍爾夫又透過對文學史上女性作家的研究,指出女性在創作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境。
比如,缺乏教育機會、沒有獨立的創作空間等等。
她呼籲女性要打破這些束縛,勇敢地拿起筆,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聲音。
她說:
“我想請大家去寫各種各樣的書,不管書的主題多大或多小,都不要猶豫。”
這些作品都帶有強烈的自傳色彩,反映出她的思考與奮鬥。

伍爾夫的回聲
伍爾夫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滿傳奇色彩的小說。
她在文學的世界裡自由翱翔,用自己的作品為女性的解放事業吶喊助威。
她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女性。
即使在今天,我們依然能從她的書中找到共鳴和力量。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當我們在追求自我的道路上感到迷茫和困惑時,不妨翻開這本《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聆聽伍爾夫的聲音。
她會告訴我們,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去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
在那裡,我們可以自由地綻放自己的光芒。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女性的地位和角色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投身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科學家顏寧,憑藉對學術的執著和天賦,在生物學領域不斷突破。
接連攻克了多項科研難題,成為全球矚目的科研新星,證明女性在科研領域同樣具有卓越的智慧與實力。
航天員王亞平,勇敢逐夢太空,完成太空授課等重要任務,展現了女性探索宇宙的無限可能。
基層女性王慧玲,透過自身努力,在普通的農村生活中成長蛻變。
並以自己的成長和感悟,激勵無數基層女性獨立自強,成為基層女性追求自我價值的榜樣。
這些女性不再侷限於傳統女性的形象框架,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追求獨立、自由和完整的自我。
這正是伍爾夫思想在當代的生動體現。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在追求平等和自由的道路上,女性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比如,職場上的性別歧視、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問題等等。
在這個時候,伍爾夫的思想就顯得尤為珍貴。
她提醒我們,女性的解放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和奮鬥。
讓我們銘記伍爾夫的貢獻,帶著她的思想,勇敢地邁向未來。
去尋找那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在那裡,書寫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
因為,每一位女性,都有著無限的可能。
好,本節的內容我們就先講到這。
在瞭解完伍爾夫的基本思想和生平經歷之後,下一節,就讓我們走進《一間只屬於自己的房間》這本書,來感受這本書跨越百年的魅力。
我是依米,讓我們下節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