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墨暈染的奇妙、
色彩疊加的變幻,
開啟孩子們美育新世界的大門。


“孩子的眼睛閃爍著好奇與渴望,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星。”
2022年盛夏的豫東平原,蟬鳴如織,趙凱悅老師拖著滿載夢想的行李箱,踏進了陳樓小學的校門,她的心中,還藏著一份自幼便深深紮根、悄然生長的教育情懷。
“我的外公和小姨都是教師,記憶中他們總是被一群孩子圍著,天馬行空的連環提問,耐心細緻的一一對答,他們溫柔地回應孩子們蓬勃如春草般的求知慾,這些瞬間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滿心憧憬。”

● 陳樓小學的校園
真正讓趙老師堅定從教信念的,是兩位對自己影響至深的老師。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記得那時,老師從不逐字逐句地灌輸,而是鼓勵我們自主探討,發散思維,大家各抒己見,再聽老師深入淺出的講解,那些知識便如同刻在心上一般,難以忘懷。”趙老師回憶著。
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同種子般在趙老師心中生根發芽,如今已在她的課堂上綻放出絢爛的花朵。

● 學生們完全沉浸在豐富有趣的芭莎美育課堂中
陳樓小學近五成學生來自留守或單親家庭。“每當有人不經意間提起父母這個話題,一些孩子的眼神便會瞬間黯淡下來,他們會默默地低下頭。”
為了守護這些敏感而脆弱的心靈,學校開設了心理健康課,後來,“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恰似一場甘霖,為這片土地送來了美育的滋養,讓孩子們在美的世界裡找到了心靈的慰藉。


● 趙老師和孩子們的合照
過去,學校美育的資源和條件有限,沉悶又無趣的美術課上,是為數不多的畫筆和畫紙,是一筆一畫地臨摹,孩子們的創作空間被束縛著。
現如今,因為“課後一小時”美育公益專案的支援,孩子們可以學著用畫筆訴說內心的故事。趙老師深知這份資源的珍貴,她充分利用每一堂美育課程和每一份物資,力求讓資源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每週的芭莎美育課,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光。“老師,能不能給我們班多加一節美術課?” 課間總有孩子拉著趙老師的衣角追問。對於從未接觸過專業繪畫材料的孩子們來說,水墨暈染的奇妙、色彩疊加的變幻,都像打開了美育新世界的大門。


● 每週的芭莎美育課,成了孩子們最期盼的時光
在眾多孩子中,有一個四年級的小男孩讓趙老師印象尤為深刻。
平日裡,他總是形單影隻,說話時甚至還有些磕磕巴巴。他喜歡自己畫一些東西,但在旁人看來,那不過是毫無章法的亂塗亂畫。
“自從參加了芭莎美育課,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豐富多樣的課程內容和繪畫工具,彷彿一下子點燃了他內心深處的火種。他的畫作開始變得有條理起來,也逐漸願意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想法。”


● 豐富有趣的美育課堂,大大提升了學生們的興趣和熱情
有一節關於《清明上河圖》的課,這個小男孩曾和家長去過開封,這節課上,他格外激動,不停地舉手,渴望分享自己的經歷。儘管以前因為緊張說話磕巴,擔心會被大家嘲笑,但那一刻,他完全顧不上這些,興奮地喊道:“老師,我去過這兒!”然後滔滔不絕地講述著。
那節美育課上,他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景物、人物以及橋樑等,都細緻入微、生動逼真,彷彿將那繁華的市井景象都濃縮在了小小的畫紙上。
在趙老師帶的班級裡,還有一個女孩,平日裡靦腆害羞的她,在繪畫方面展現出了驚人的天賦。“她就像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別的孩子照著範畫臨摹,她卻總能在畫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世界。”




●女孩總能在畫中創造出別具一格的世界
老師畫的花是一種樣子,這個女孩畫的卻截然不同;老師做一個形狀的手工,這個女孩做的形狀也總是別出心裁。

在趙老師看來,美育絕非侷限於畫紙與顏料。“接觸美育之初,我以為美育就是教畫畫,但隨著更深入地進行美育實踐後,我感覺美育更像是一把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
趙老師更加註重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感受美育,她發現孩子們尤其喜愛芭莎美育課中的水墨系列課程,像“油菜花”“菊韻書香”“西湖景色”等。
水墨畫講究濃淡對比和色彩搭配,對孩子們來說難度不小,他們常把墨色暈染成“小墨團”,但趙老師總是鼓勵同學們:“別急,慢慢來。在筆尖的遊走中去感受水墨畫的美。”



● 趙老師帶著孩子們走進油菜花田寫生
油菜花盛開時,她帶孩子們走進花田寫生。在那片金黃燦爛的花海中,孩子們的筆下流淌出靈動的春意,將整個春天都裝進了畫裡。




● 孩子們靈動的油菜花作品
“美,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趙老師常常這樣告訴孩子們。她鼓勵孩子們用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美好,無論是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夕陽,還是家人的一句問候、朋友的一個微笑,都是美的體現。
– END –
* 圖片來源:本期專案校老師——趙凱悅
📑
監製:CY
責編:哲Zhe
撰文:Zz
排版:Zz&Kw
📖
推薦閱讀




✦
點選【閱讀原文】👇
助力孩子們的美育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