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商受到美國網友追捧,懂王的“美國製造”離不開中國工廠。

中美“關稅戰”的數字每天都在重新整理國內網友的認知。4月16日,白宮官網的最新宣告表示,美國對華關稅加徵至245%。但也誰也沒想到,就在美國玩關稅數字遊戲的時候,中國的電商APP卻在這幾天成功“偷家”了美國的網際網路。


在最新的美國蘋果應用商店電商應用榜單上,出現了中國電商APP集中霸榜的奇觀。截至4月17日上午,蘋果應用商店免費應用榜單的排名中,DHgate(敦煌網)依舊僅次於ChatGPT,排名第二。淘寶、Tik Tok、阿里巴巴、希音(SHEIN)等中國軟體則排名在前二十,超越亞馬遜等美國頭部電商品牌。
這波中國電商APP的逆襲顯然和美國每天更新的關稅有關,加上TikTok等社交平臺對中國跨境電商APP的大力宣傳,更是讓這些APP在美國市場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和流量。
美國網友為何會開始集中追捧中國電商APP?懂王想打造的“美國製造”是否也離不開中國的電商?
你的名牌可能來自中國工廠
這次接到潑天流量的敦煌網,成立於2004年,是國內首個為中小企業提供B2B跨境線上交易服務的網站,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做批發業務的跨境電商平臺。目前平臺上有100多萬家中國批發商,近4000萬種產品,涵蓋電子產品、家居、服裝等類別,常年有230多個國家1000多萬買家在上面下訂單。

不同於大家熟知的阿里採用大單採購與小額批發全面鋪開的模式,敦煌網差異化地選擇了小額B2B賽道。以佣金制代替會員制,而且只向買家收費。不過敦煌網常年屈居行業老二的位置,敦煌網創始人王樹彤曾和雷軍、陳年一起打造了國內最早的電商購物卓越網,但此後該網站被亞馬遜收購。而在2020年前後一度也傳出阿里有意收購敦煌網的傳言。
但有意思的是,這次敦煌網正是利用特有的小額B2B模式在這次關稅衝突中脫穎而出。在關稅大戰前,敦煌網利用T86關稅政策即小額包裹的免稅優惠,將大訂單拆分成多個小包裹的,有效規避了關稅。

然而,在145%的關稅壓力,以及5月2日關稅上調的背景下,敦煌網等一眾中國電商更多是滿足了美國消費者的“搶跑”心理。畢竟所有消費者都有圖便宜的心態,搶在漲價前抓緊買點中國便宜貨成為了現在美國網友的心理。
而這波讓中國電商火起來的另一個推動力,是TikTok上突然颳起了一股中國工廠的推薦風,大量的中國製造商和中國供應商開始在TikTok上釋出影片,向海外消費者揭露一個秘密。他們原來以為那些產自歐洲的名牌服飾、名牌手袋等,其實都是來自中國工廠。有一些影片顯示,路易威登、耐克等美國頂級品牌,即使加上了關稅,不少奢侈品的零售價格也比在美國買的便宜很多。不少中國生產的所謂“白牌”商品從外觀和質量上實際和歐美正版貨也沒差多少。
更有甚者,一些影片還直接向美國網友和進口商提供了網站連結和聯絡方式,引導他們直接向供應商下單。比如說像Lululemon的一條瑜伽褲,賣家的成本是5-6美元,而在美國一件瑜伽褲要賣到100美元。這種美國網紅推薦的直接從工廠和供應商中手裡買貨的模式,正在成為關稅衝突下美國普通人網路購物的新方式。
在中國電商買貨可以躲過高關稅?
中國電商熱引發的工廠直購,讓不少美國媒體開始基於網路影片對相關品牌進行採訪,結果Lululemon公開發布宣告表示與線上影片中確定的製造商無合作關係,並提醒消費者留意潛在的假冒產品及錯誤資訊。還有媒體發現,Lululemon2025年4月的供應商名單顯示,確實和不少中國工廠有合作,不僅如此,還和越南、秘魯和柬埔寨等國工廠有合作。

關於美國影片博主說的一些標有義大利或瑞士製造的昂貴手袋手錶是否為中國生產的問題。有專家表示,許多奢侈品牌會在法國和義大利組裝最終產品前,會在中國預組裝部分物品或配件是業內眾所周知的事情,比如昂貴手錶的複雜硬體或設計師手提包的包裝等。但奢侈品行業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奢侈品供應鏈複雜而且不透明,即使是位於義大利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工廠,也可能與中國存在關聯。比如一些價格高昂且包含大量手工製作的手提包,可能先在別處進行預組裝,最後在法國等地完成製作。
關於這次中國電商在美國爆火,一個至今沒有答案的問題是,這些從中國電商APP裡購買的商品,即便直接從中國工廠處採購,怎樣避開特朗普規定的高額關稅。根據關稅專家的預計,鑑於即將取消對價值低於800美元包裹的最低豁免政策,即使是從Temu和Aliexpress等網站直接向工廠下單的商品,也將面臨價格上漲的情況,而且還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
即便如此,美國的消費者還是在不遺餘力地研究和觀察如何規避關稅的方法。可見中國電商的爆火其實也反映出美國民眾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非常不滿。美國的進口商和民眾實際上與中國製造商是利益共同體。
只要有途徑和方法,美國的普通人是非常願意接受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因為他們需要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只有美國政客才會把經濟安全、製造業迴歸掛在嘴邊。

雖然寄往美國的小包裹關稅豁免期限從5月2日就要到期,但這一波中國工廠旋風影片帶動的中國電商熱以及中國貨的採購熱潮,還會引發一輪美國消費者直接下單購買中國產品的浪潮。
關稅壁壘擋不住美國人搶購中國貨
TikTok的“工廠直供”風潮和中國電商爆發,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國產品低端”的刻板印象。不過,也有部分跨境電商從業者擔心,美國網上整天推薦的所謂“白牌”商品,以後一旦出現過度流通可能對原品牌價值造成傷害,如果監管不力,相關跨境電商網點會有被封店關號的風險。

國內從事過代加工的商家也告訴媒體,現在關稅壓力大,代工廠這麼幹雖然能賺快錢,但長遠來看是在自毀前程,說不定會一口氣把品牌方和消費者都給得罪了。要走得長遠還是要推出自己的品牌,按照傳統規則交易。對中國電商而言,也需要考慮透過這波流量,沉澱使用者的命題。
不過,中國製造業這幾年間也正在透過產品創新、品牌建設的方式,逐步擺脫“代工貼牌”的路徑依賴,在供應鏈優勢和流量紅利的推動下,加速走向全球。

市場也逐漸證明,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和製造業在這次關稅衝突中,具有強大的韌勁。現在美國人都在感嘆,中國商品的滲透能力真的是太強了。有美國零售業已經在感嘆:“如果中國停止生產,我們的商店就會空無一人。”
在短期之內,由於特朗普的關稅壁壘,部分的中國產品會被隔絕在美國市場之外。但是現在的中國供應商、美國的進口商還有美國的老百姓都在努力,找出規避關稅的辦法,所以中國商品還會以自己無可比擬的價效比,會以各種各樣的渠道開始慢慢重新滲透到美國去。
未來出現代購也好,出現走私也好,或者說會出現圍繞著美國的周邊國家去開中國產品的批發市場,開各種中國商城,都是大機率可能發生的事情,畢竟美國政府也無法改變普通人的消費趨勢。
所以歸根結底,美國始終會處於中國製造、中國商品的包圍之中。除非美國把自己完全封閉起來,強制要求企業和老百姓不許使用中國的產品,否則不管如何用關稅來封鎖,一定會有一部分商品突破關稅壁壘進入美國。
關稅的提高,短期確實會影響中國工廠的銷量,但也會倒逼中國大部分製造商進行產業升級或尋找新的市場。畢竟高關稅壁壘最終也會傳導給生產端,只有及時進行產業調整,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
高關稅背景下的中國電商熱,其實正讓事態朝著特朗普規劃的反方向去發展,既然還是中國工廠的商品有市場有價效比,以後再讓資本在美國投資搞生產基地,回報率就會更低,尤其是搞那些傳統的生產製造,還是會回到“在美國製造不如在中國製造”的情況。

所以只要中國生產的商品在流通,只要中國出口的商品在滲透,誰在美國搞生產製造,都很難與中國競爭。面對老美的關稅壓力,中國現階段強大的製造能力,才是與美國叫板的籌碼和底氣。
最終,美國政府會在合適時機來找中國談判,特別是在特朗普認為已經給美聯儲足夠壓力並且降息的情況下。
參考資料
1、又一款中國App爆火美國,創始人是清華女老師.科技每日推送
2、特朗普加稅後,突然爆火的敦煌網,壓力有點大.藍海億觀網
3、美國人瘋搶中國貨,阿里昔日手下敗將迎來潑天流量.張子怡Leslie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