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谷小歌的人物史記
每天20:20和你遇見
今天早上,“七一勳章”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有一位老家來自黑龍江的“女神”,獲得了這一崇高榮譽,一舉登上了熱搜。
她的故事,勵志、震撼,傳奇如《肖申克的救贖》,讓無數人淚目。
苦難和痛苦伴隨著她的一生,可她卻從不自怨自艾,而是彙集自己所有的光,照亮無數塵埃裡的姑娘,走出大山深處、逆天改命的道路。
她是張桂梅,雲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階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1974年10月,17歲的滿族姑娘張桂梅跟隨姐姐從家鄉黑龍江來到雲南,支援邊疆建設。
在當地的林業部門工作了9年後,26歲的她被調到學校擔任初中教師。幾年後,她考入麗江市教育學院中文系,並認識了自己後來的丈夫。
1990年,33歲的張桂梅和丈夫畢業後,攜手進入大理喜洲一中任教。誰知,幸福才露出曙光,苦難就降臨了。
少年喪母的張桂梅,遭遇了青年喪父,結婚才4年,又經歷了喪夫之痛!丈夫患癌去世後,張桂梅一度悲傷到難以自已,主動要求調到邊遠的麗江市華坪縣中心學校。
極度的痛苦,是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有人被它壓在山底,有人卻把它踩在腳下。
張桂梅顯然是後者,為了掙脫痛苦的折磨,她不給自己任何喘息的時間和機會,一口氣接下了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任務,讓痛苦無機可乘。
或許她自己都沒想到,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她獲得了浴火重生,實現了鳳凰涅槃。
她的教學成績有目共睹,得到了各方的肯定。與此同時,她也瞭解到了大山深處學生們的極度貧困和逆天改命的強烈渴望。
她發現,有的孩子為了讀書改命,竟然強忍悲痛坐在教室,放棄了和父親見最後一面的機會……
張桂梅注意到,有一個來自永興鄉的小姑娘,穿著破舊的衣服,經常發呆,成績很差。原來,她的爸爸病逝,只有媽媽一人供她們兄弟姐妹生活,日子異常艱難……
苦難的張桂梅,發現了這群更加苦難的小生命,靈魂馬上散發出了光芒,她決定幫助他們改變命運,走出大山……
她拿出乾淨衣服給小姑娘換上,幫她交了學費,給她補課……
當張桂梅翻過一座座大山,來到一個個貧困孩子的家裡時,她哭了。
因為她看到了深度的貧困,就像是深度的窒息和深度的絕望一樣,這對一個個幼小的生命很不公平。
看得越多,瞭解得越深,她就更加理解那些想逆天改命的孩子們,更想替他們搬走貧困這座無形的大山,把他們拯救出去……
下定決心之後,張桂梅開始節衣縮食,縮減自己的伙食費,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把錢省出來,去接濟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們,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來,給學生們用,幫助他們補課……
儘管她這麼善良,但老天爺還是又把不幸降臨到她身上了。
1997年4月,張桂梅忽然身體消瘦,臉也變得特別黑,肚子卻越來越大,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後,她嚇了一大跳,肚子裡竟長了個有五個月娃娃那麼大的一個腫瘤!
“老天啊!你怎麼就對我這樣不公平,怎麼把那麼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就不能允許我有一個健康之軀,為教育事業多作點貢獻嗎?”
儘管醫生要求她馬上住院治療,但張桂梅丟不開四個初中畢業班,丟不下那些孩子,因為,幾個月後,他們將迎來中考。
痛哭之後,她回到學校,忍痛繼續上課,直至送走畢業生。面對老天再三的折磨,她萬念俱灰,想放棄治療……
一次會議上,大家聽說了張桂梅的病情和事蹟後,無不感動流涕,紛紛掏錢捐款,她們說:“張老師不要怕,縣裡雖然窮,但一定會全力救你!”
一位山區的村民,把僅有的5元路費都捐出來了,自己走了6個多小時山路才回家……
手術時,醫生髮現,張桂梅腹腔內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後壁上了,取出的子宮肌瘤有4斤多,這樣的痛苦沒有多少人能忍受……
得救後,每當提起這件事,張桂梅都會無比激動地說:“(華坪縣老百姓的溫暖)至死都不會忘的!”
帶著這份感恩的心,她決定要為這塊土地做事。手術後,還來不及休息,張桂梅就再次帶著病軀回到學校,站上了講臺……
除了認真教書,盡力去幫助那些學生外,張桂梅還經常去福利院幫忙。為了幫助那些孤兒,她義務擔任了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
2001年,上任“院長”第一天,張桂梅就迎來了36個孤兒,最小的才2歲,最大的也不過12歲。從此,無兒無女的張桂梅,成了這群孩子的“媽媽”,一把屎一把尿地養育起了他們。
然而,比“媽媽”更不易的是,當福利院的“院長”。因為縣財政也很緊張,一年只能給7萬塊錢,根本不夠花。張桂梅只能像苦行僧一樣,到處去“化緣”……
為籌錢,她一次次奔走在山間小路、街頭巷尾,累到虛脫,有幾次還暈倒在路上,無數次在街頭靠著牆根就睡著了……
讓人心寒的是,在籌款路上,張桂梅曾被人視為騙子,遭到辱罵,臉上還被人吐過口水。
一次,張桂梅到昆明某企業尋求幫助,未等她把話說完,企業的領導就叫保安轟她走。張桂梅籌款不成,依然不甘心,誰知,保安竟然放狗出來追咬……
那次,她的衣服被狗撕破,腳上被咬得鮮血直流,無助的她坐在地上放聲大哭……
傷心歸傷心,但每當看到那些孩子,想到他們的命運,張桂梅便咬牙堅持,就像忍耐渾身的病痛一樣,用嬌弱的身體扛下一切……
不僅如此,她還生出了一個更大的“非分之想”——要辦一所女子高階中學。因為高考才是這些大山裡貧困女學生們逆天改命的唯一齣路,她要讓想上學的女孩子們都能上學,否則,她們就無法遠離愚昧,遠離苦難。
2002年前後,張桂梅的肺部也有了病灶,她還是忍著病痛折磨,愣是等到寒暑假才動手術……
她每次大病手術,都沒有耽誤過一節課。為了學生,她不惜拼命,也錯失了親情。
張桂梅的姐姐和她20多年未見,病危之際,給她寄來500多元錢,讓她回去一趟。當時,恰好張桂梅的一個學生生病,交不上住院費,她就把錢全給了學生……此行未能成行,遭到了親人很深的誤會。
在一次會議上,參會代表們聽說了她的事蹟後,又紛紛捐款,強行給她買了機票,送她回去,才得以和親人團聚。
2004年,張桂梅獲得“五一勞動獎章”,聲名遠揚。那年9月,她受邀到北京去錄一期節目,途中,她向隨行的教育部門領導提出要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那位領導聽完張桂梅的夢想,覺得她過於理想化,近乎痴人說夢。實事求是來講,那時,張桂梅也只是個一線教師,也沒有任何管理經驗,最難的是財政沒錢!
這不僅沒有難倒張桂梅,反倒提高了她的鬥志。雖然知道這注定是一場“愚公移山”,但依然“知其不可而為之”。
因為她獲得了“興滇人才獎”,獎金還沒到手,她就直接捐給了丁王民族小學,用於蓋教學樓,讓大山裡更多的孩子可以讀書。
這樣的事蹟感動了很多人,各種榮譽紛至沓來,一年後,張桂梅還代表縣裡去北京參加十七大。
2007年,參會前,縣裡還特意撥了幾千塊錢給張桂梅,讓她買一身像樣點的衣服。
結果,張桂梅沒把縣裡千叮嚀萬囑咐的話放在心裡,轉手就把錢“挪用”了。
因為“兒童之家”辦公環境簡陋,張桂梅用這筆錢給“兒童之家”買了電腦,只給自己買了一件西裝上衣,隨便穿了條牛仔褲就進京了。
結果,這條褲子竟然破了兩個大洞,成為了焦點,張桂梅突然成了“網紅”。
正當她覺得糗大了,太“丟臉”時,命運卻拉近了她和夢想的距離。
接受採訪時,張桂梅吐露了心聲,讓創辦女子高中的夢想見諸報端,她的《我有一個夢想》也再次表露這樣的心聲,火遍全網,終於得到了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
那時,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全面免除學雜費,國家對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政策支援力度進一步加大,掃盲力度空前。然而,這卻改變不了貧困家庭的女孩子們中考就等於輟學的事實。
由於貧困和觀念上的原因,女孩子想透過高考改命,簡直是難於上青天。建立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對她們來說,就是逆天改命的唯一希望!
她的夢想,很快獲得了支援,得到財政撥款200萬元,上級還給了她辦學上極大的權力和自由。
然而,就在夢想即將照進現實前,張桂梅卻再次遭遇了苦難的考驗。
2008年,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張桂梅到北京錄製一期節目。恰逢此時,張桂梅的哥哥病危,家裡打來電話,讓她回去見上最後一面……
張桂梅內心很矛盾,最後還是選擇錄完節目再說。等節目錄好,她哥哥已經過世,她能看到的,只有一罐骨灰……
那時,張桂梅正在為華坪女高籌款,她生怕錯過了錄製,就錯過了大好的籌款機會。因此,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選擇了錄節目籌錢。
那年9月,在很多反對聲中,張桂梅固執己見,在女高只建起了一棟教學樓時,就開始招生。
因為她覺得孩子們耽誤不起。晚開學一年,就意味著有一批上不了高中的貧困女生,將錯失改變命運的機會,一輩子困在大山裡……
那時,學校條件簡陋,沒有食堂、廁所、圍牆和大門,到處都是施工的鋼筋水泥,儼然是一片工地……
張桂梅親自帶領17名老師擦洗教室,將床從山下抬到教室,鋪上新被褥,貼上學生的名字,歡迎第一屆新生的到來。
經過千辛萬苦,這一屆終於招到100個女生。儘管學費全免,生活費也免了,但最終還是有4人輟學了。
這些學生除了家庭貧困,中考成績實際也不理想,大多數人因分數不夠,根本上不了高中。基礎也很差,有個女生數學竟然只有6分!但張桂梅依然沒有放棄她們……
很多年以後,那些學生應該還記得,那時學校沒有廁所,也沒有路燈,每天夜裡,張桂梅都帶著老師陪護著她們,穿過漆黑的夜,去對面學校上廁所的情景……
山很大,路很黑,但有老師在,孩子們眼裡有了光,腳下有了路,心裡也有了夢。
3年苦戰,17名老師中,有9名受不了,走了,但張桂梅還是帶著剩下的人咬牙堅持了下來,全力輔導她們,並創造了奇蹟:96人全部考上了大學!
從此以後,張桂梅的女高就成了“保險櫃”,只要送進去了,就等於提前拿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很多縣城裡的學生都想擠進去……
那時,貧困戶還沒有建檔立卡,只要開個證明就能成,因此,誰能進,誰不能進,就成了張桂梅最頭疼的問題。
從此,家訪就成了張桂梅的日常。在短短的十多年裡,她瘦弱多病的身軀,在大山裡穿梭,走了十幾萬公里,對近2000名學生進行了家訪……
在狹窄的山路上,摩托車只要稍微歪一點,就可能掉下萬丈懸崖,但她都咬牙挺住,把該跑的路都跑了。
儘管她在家訪途中,摔斷過肋骨、發過高燒、迷過路,暈倒過,害怕過……但該走的家訪路,她一步都沒少走,該納入女高的學生,一個都沒少,都收了進來。
為了讓孩子們有尊嚴,她絕口不提“貧困”二字,因為她覺得這也是她們的隱私,需要被保護。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桂梅用她畢生的付出,建起了一座校園,幫助近2000名學生走出了大山,實現了逆天改命的傳奇,創造了“愚公移山”的神話。
近幾年,她被評為“最美鄉村教師”“中國好人”“時代楷模”“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渾身上下,都掛滿了榮譽,這是她應得的,怎麼褒獎都不為過……
她說:“一個重病的人,為什麼渾身有病卻不死,卻沒有倒下?因為始終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報!”
經歷了無數痛苦折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張桂梅,為了感恩和回報,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了出來,毫無保留,她沒有車、沒有房,只有學生……
所以,女高的很多學生,也學會了感恩,只要提起校長張桂梅,就會因感激而哽咽流淚……
那些從這所學校走出去的女大學生們,雖然也看到了山裡山外的巨大差距,深刻體會了城鄉之間的巨大差別,發現了人與生俱來就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在張桂梅的鼓勵下,她們都不卑不亢,不怨天尤人,和老師一樣默默奮鬥改變命運……
不少人工作以後,依然想著張桂梅,念著母校,都想把自己的工資捐出來,用以報答母校和張桂梅。
可張桂梅卻定下規矩:走出母校就不要再回來,母校和她本人都不需要任何報答!
因為“張媽媽”不想給她們任何負擔。她說:“如果未來實力允許,希望那些學生,能把錢捐給沒錢治病的窮人……”
或許,這才是逆天改命的真諦,一心想拱城裡“白菜”的“土豬”們怎麼會懂?
2020年,疫情發生後,63歲的張桂梅仍然帶領老師們挨個去學生家裡家訪……
那時,她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3種疾病,每天都要靠貼滿全身的止疼膏才能動彈,靠吃十幾種藥,才能維持生命。
但她仍然堅守在崗位上,拿著小喇叭,喊學生們起床、吃飯、跑步、睡覺,帶領孩子們唱紅歌,親自給他們上思政課……
因為她是女高的魂,女高的精神,她也不能倒下。她還有個遺憾——至今華坪女高還沒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
儘管女高上線率高達100%,貧困女生的家長們都感恩戴德,深受感動,但張桂梅發現,無論她們如何努力,孩子們都無法靠近這個目標。
所以,這幾年,她讓女高的孩子們每天高喊誓詞:“我是女高人,我要上清華攬月,進北大摘星!”
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女高招聘教師時,張桂梅都一直固執地要招名校生、研究生,然而,應聘者卻總是寥寥無幾……
今年高考,張桂梅在大雨中,送孩子們進考場的畫面讓人淚目。她說:“我要讓孩子們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鏡頭裡,華坪女高裡那些女孩們,跟張桂梅一樣,一個個都滿臉笑容,青春自信,懂得感恩,所以,就算考不上清華、北大,也不必遺憾,因為她們已經學到了最好的東西,命運不會太差。
考完後,不忍分別,張桂梅躲進了辦公室。她艱難上樓的蹣跚背影,蕭瑟且孤單,讓人心疼,又一次衝上了熱搜……
張桂梅遭受了太多苦難,但從不怨天尤人,始終心懷感恩,默默用行動實現命運救贖,幫助一個個孩子走出大山,卻不求回報,給孩子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這個時代有很多明星,也有很多女神,然而,日薪208萬的明星、做美容花巨資的女神,與張桂梅比都不值一提。她,才是最值得我們尊敬的明星和女神!
@如果你竟然看到了這裡,希望能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文章作者簡介:萬小刀,喜歡寫小說,出版過作品集。在深圳創業五年,現投身自媒體,以小說的手法寫八卦,以接地氣的文字深挖八卦背後的資本江湖,很多讀者看了後,表示停不下來。微信公眾號:萬小刀工作室(ID:gongzijian2020)
清華小姐姐,韓寒【ONE.一個】APP作者,寫小說,寫娛樂。個人公眾號專注於用小說的筆法,創作深度人物故事,每一篇都會梳理10萬字以上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