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難以斷定植被是否覆蓋了火星大部分表面”|經典回眸

在每一期《環球科學》中,我們都有一個名為“經典回眸”的欄目,以期回到50年、100年和150年前,回顧當時科學與社會的樣貌,見證世界科學的每一次進步。
下面的內容節選自《環球科學》“經典回眸”,希望能帶你回到1975年、1925年以及1875年,回看那時發生的幾件小事。
翻譯|紅豬
50年前:大陸和兩極之劇變

在現代板塊構造理論產生之前曾有過種種假說,其中阿爾弗雷德 · 魏格納(Alfred Wegener)於20世紀早期提出的一版尤為突出。魏格納當時掌握的資訊很少,但如今他的理論卻已基本成為常識,包括大陸的運動以及兩極的變遷。到20世紀60年代,他的觀點終於替代更早的模型,徹底改變了此前根深蒂固的思想。但在此之前,魏格納的理論往好了說也是受冷落的,常常遭人嘲諷。在最糟糕的時候,大陸漂移說的支持者都被輕蔑地視作不必理會的妄人。
100年前:火星上的春季植被
羅 威 爾 天 文 臺(Lowell Observa-tory) 的 斯 萊 弗(Slipher)拍攝了一系列關於火星的照片,它們不僅真實還很美麗。照片顯示當春天臨近時,兩極冰蓋縮減,火星上的黑暗區域會擴大,顏色也隨之變深。而在對側半球,隨著秋去冬來,那些深暗的斑紋則會淡去。斯萊弗的推論頗有道理 :火星上的季節性斑紋體現的是我們在植被上看到的變化規律。但我們難以斷定植被是否真的覆蓋了火星的大部分表面。如果火星植被的葉綠素與地球植物相仿,應該會強烈反射深紅光線,透過合適的顯像板拍攝時,暗色的斑紋會顯得明亮。但我們並沒有觀察到這類現象。此次試拍還不構成定論,因為地球上的許多植物同樣沒有顯示出這種特徵。
150年前:螞蟻會說話嗎?
螞蟻擁有卓越的交流能力。當常見的危險來臨,訊息會迅速在一個蟻
群內成千上萬的成員中傳遞,而最初帶來訊息的或許只是一兩個探子。螞
蟻的交流模式向來是個謎,最可能成立的假說,是它們透過觸鬚來傳遞信
息。但 是 據 朗 杜 瓦 教 授(Professor Landois)向普魯士萊茵蘭博物學會提交的一份報告,螞蟻還有一套發聲器官,類似沙蜂。雖然其音高一般無法為人類的耳朵聽見,但其聲調之豐富,或許足以構成一門成熟的語言。下一步研究的焦點是發明一種裝置,將無聲變成有聲。接著,或許某個雄心勃勃的學者會為我們整理出一套蟻類成語的比較語法
科學家早已指出,螞蟻用名為“資訊素”(pheromones)的化學物質交流,這種物質的好處之一,是使它們能排成長隊行進。但是最近幾十年,科學家又發現有些屬的螞蟻會也發出聲響,甚至一些螞蟻的蛹都能透過聲音交流。
訂閱《環球科學》,與我們見證科學的下一個150年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2月新刊

正在熱賣


戳圖片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點選【在看】,及時接收我們的內容更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