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如果連國債市場的神聖性都遭質疑,引發的危機恐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
全球股市正在急劇下跌,目前尚未出現任何止跌訊號。目前的損失僅限於金融領域,但隨著標普500指數在三天內下跌14%(根據週日晚間期貨交易情況),這種恐慌情緒可能會蔓延到市場的其他板塊。這是崩潰開始的時刻。
市場對關稅的反應不容忽視。《熊市陷阱報告》的拉里·麥克唐納(Larry McDonald)將當前形勢與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相提並論——正是那個決定性的週末,讓原本普通的經濟衰退轉變為一場金融危機。“2008年9月,他們選擇‘擊斃’雷曼兄弟,認為後果是可控的,”麥克唐納指出,“如今特朗普團隊面臨同樣處境,但不確定性呈指數級增長,市場根本無力消化如此多的未知變數。”
然而,面對股市加速下跌,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員卻顯得異常淡定。財政部長貝森特在NBC節目中提到3月份的就業資料(加徵關稅前),認為不會出現經濟衰退,並強調股市下跌對普通民眾影響有限。他表示:"大多數美國人並未將所有資產投入股市。擁有401(k)養老金的美國人大多采用60/40投資組合(60%股票+40%債券)……這類賬戶年內跌幅僅為5%到6%。投資者普遍秉持長期投資理念。”
就市場暴跌問題,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作出回應:“特朗普政府已就應對國家緊急狀態達成共識,正如總統指出的,長期貿易逆差已構成國家危機。這些逆差導致美國工業衰退、社群凋零,更使數萬億美元國民財富流入海外。與特朗普總統首個任期一樣,本屆政府推行的‘美國優先’經濟議程,包括實施關稅、鬆綁監管、推行減稅及釋放美國能源潛力,將從美國的地方經濟到華爾街全面振興美國。”
特朗普週日晚間在“空軍一號”上接受記者採訪時,否認有意引發市場崩盤的指控。此前他曾在社交平臺轉發過暗示相關資訊的影片。“這純屬無稽之談。”他說。
市場具有高度聯動性。跌幅擴大而政府遲遲不採取應對措施,發生重大崩盤的風險也越高。目前多數金融機構仍採用“風險價值”(Value at Risk,簡稱VaR)作為風險管理工具。簡單來說,當市場波動率較小時,VaR允許基金大量持有風險資產;而當波動率上升時,強制降風險操作將引發集體拋售,形成惡性迴圈。最終機構甚至不得不拋售優質資產。MI2的策略團隊分析指出:“正因如此,在經歷數月強勁上漲後,歐洲股市上週突遭重挫,歐元兌美元匯率也應聲從高位回落。”
這種頹勢還有可能蔓延到信貸市場,後者的潛在破壞力要大得多。風險加劇的原因在於,如今大量貸款並非來自受嚴格監管的銀行體系,而是透過私人信貸市場完成。摩根士丹利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初,私人信貸市場規模已突破1.5萬億美元。股市暴跌疊加關稅衝擊,可能引發金融體系的連鎖反應。“風險往往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爆發,”BCA研究公司首席策略師彼得·伯辛(Peter Berzin)指出,"我們既無法預知具體觸發點,也不清楚借款人為何放棄傳統銀行而選擇私人信貸渠道。"
交易員正密切關注國債市場是否出現任何波動跡象。須知,美國國債堪稱全球金融體系的命脈,既是長期也是短期貸款的抵押品。一旦金融體系承壓,企業便會囤積現金,"回購市場"可能重蹈覆轍,像2011年債務上限危機時那樣凍結。更嚴峻的是,美國政府可能效仿某些特朗普親信的建議,強制短期國債持有者轉持長期債券。“那是破產公司才會做的事情,”彼得·伯辛(Peter Berezin)表示。“如果連國債市場的神聖性都遭質疑,引發的危機恐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
儘管這些情景都非市場主流預期,但同樣,也沒有多少人預料到特朗普會以如此力度和方式加徵關稅。
務必謹記:無論股市已跌多深,深淵之下仍有深淵。
馬特·彼得森(Matt Peterson)為本文做出了貢獻。
版權宣告:
本文為Barron's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4月6日報道“How the Stock Market Selloff Could Become a Financial Crisis”。(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