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每個人的生活都像是一幅豐富多彩的畫卷,而“室友”,則是這幅畫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筆。他們,在有些人的人生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青澀的校園時光,還是步入社會後的合租歲月,都與我們共同編織著生活的點點滴滴。


我從小學就開始住宿舍,那時候每週回一次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回家的次數越來越少,但‘室友’這兩個字,卻在我的生命中佔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的初中室友就是我到現在最好的朋友。


在大學以前我沒住過宿舍,剛開始住的時候會擔心生活習慣不同,大家能不能友好相處。現在住了快三年,我們關係也還不錯,經常一起出去,上課也坐在一起。和室友的相處告訴我一個道理,即有問題一定要耐心交流,不要擔心提出問題,也不要擔心被提出問題,給彼此一個磨合的時間和機會。


我和室友的關係不太好,主要是因為作息很不相同,差異太大讓雙方都很難受,漸漸地矛盾也比較大,那段時間整個人都很焦慮。現在換了新的宿舍,作息相近,關係也沒有說有多好,但起碼不會互相打擾。


我大學宿舍關係挺好的,經常出去一起玩,也一起出去旅行過,晚上也會在一起說說心裡話。但到了大四,隨著各自未來規劃的不同,我們四個人分別選擇了保研、考研、出國和考公。那段時間大家都自己忙自己的,不再像以前那樣有共同的課要一起去,生活的節奏也有比較大的差異,坐在一起聊天的機會就變少了。

從上述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室友關係的好壞確實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
有人將室友關係總結為三類:搭子、密友、陌生人。有時候我們能遇到節奏相近的室友,彼此互相鼓勵,成為學習、鍛鍊、愛好等各個角度的搭檔,共同進步;有時候我們和室友有共同的愛好,相近的價值觀,在交流中逐漸成為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有時候和室友無法接近,只能成為“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互相尊重、互不打擾是彼此最大的要求。
無論是搭子還是朋友,或者是最熟悉的陌生人,都是這一生最珍貴的回憶,所以針對宿舍關係,給幾個建議:
文 | 驚蟄
編輯 | 驚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