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到學生質問的10人宿舍條件,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巨大的參差!

前排先說說近期的大計劃。
被無數老姐妹們表白的“早買早享受”系列——我自用的法國OD(Olivier Desforges)家紡,又要來黛西直播間洗眼睛了。

這次直播我有個特別的計劃,應邀去法國🇫🇷總部溯源直播
來都來了,我準備把他們明年準備漲價的新款OD鵝絨被,拿到直播間做全球限量首發,手感和顏值都相當驚豔!
還有很多絕美四件套首發,和“開眼界系列”的頂奢家紡YD(Yves Delorme)家居小件,先預約直播再說!
把法國百年奢侈家紡打到2折起的價格,連結只能在直播間上,一定預約別錯過啦,沒法全程蹲直播,掃小夥伴進大本營哦。

文|黛西
最近被一個影片刷屏了,某縣一中的高一男生,在學校藝術節開幕式上突然大喊——
“有錢請無人機表演,沒錢修宿舍!
有錢建安娜草堂,沒錢修學生宿舍!
10個人的宿舍,你們自己看是什麼樣子?”
影片傳到網上,網友們又開始吵架了。
一半網友力挺男生的勇敢發聲,另一半網友說,當年我們20個人睡一張板床,大家也沒覺得怎麼樣,現在孩子10個人住一間宿舍就受不了?感受到了世界的巨大參差!
後來學校回應說,“安娜草堂”是閱覽室,建閱覽室用的是上面撥的48萬專項資金,沒有挪動修宿舍的資金。
到此為止,我覺得學校的解釋還是挺合理的。
但一系列後續操作,純屬於是迷惑行為大賞了。

校方說,家長已經把這個學生領回家了,履行監護職責,並對他進行心理評估。
我就納悶了,這孩子到底有什麼樣的心理問題需要評估?
只是在公開場合反映了一個問題,方式可能不夠禮貌,情緒可能太激動了,但不代表這次抗議的本質是一個“心理問題”
後來學校又給出了進一步解釋,男生之所以這麼激動,是因為自己的節目在海選階段沒透過,導致開幕式上很激動,才做出了這樣的舉動,還強調這個學生“存在過曠課行為”。

好傢伙,好一個矛盾轉移大法!
就好比女人情緒一崩潰,男人就問你是不是大姨媽快來了。
彷彿所有問題都是女人的錯,激素的錯,他絲毫沒有一丁點兒錯。
如果男生的節目沒有被淘汰,校方也一定也會找到其他導致他情緒激動的“原因”。
因為學習壓力大,因為家庭關係緊張,因為同學關係不好,總之都是學生的問題。
即便這些現象全都存在,即便他也是一個“曠過課的學生”,是不是就代表他提出的問題,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所以到底想暗示什麼?
他的訴求本身是否合理,是否說出了多數學生的心聲,這才是最應該認真討論的,但學校完全避開了,藍底白字一句“具備正常住宿條件”就帶過了。

“具備正常的住宿條件”,讓我想到了經常聊的話題,當你說一件事,你是在陳述事實還是表達觀點。
什麼叫“正常的住宿條件”?“正常”的標準是什麼?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
對於睡過20人板床的人來說,他們覺得10人宿舍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對於住慣了單人宿舍的留學生來說,他們會覺得10人間沒法想象。
所謂“正常”還是“不正常”,完全取決於個人經歷和判斷,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
我們需要討論的不是“正常不正常”這種觀點,而是事實。
事實是什麼?
是學校10人宿舍的面積多大,人均使用面積是多少,空間佈局如何,基礎設施是什麼狀態,衛生幾天打掃一次。
但這些事實,學校閉口不談,拒絕向媒體提供照片,所以怎麼能說服輿論“正常”?
《城市普通中小學學校校舍建設標準》裡規定,學生宿舍的生均使用面積應達到3平方米,單間居住的人數不應超過8人。
從這個標準來看,10人宿舍事實上沒有達標。
如果連最低標準都沒達到,還能說是“正常”嗎?“正常”的界限在哪?又是誰規定的?
看評論發現,很多網友對於“正常”的界限,還停留在“那個年代”
“我們那個年代,全班60人擠一個宿舍,也沒人抱怨,現在的孩子還是太嬌氣了!”
問題是現在時代不同了!
20萬年前的人類還住洞裡呢,他們也沒抱怨,所以你能去住洞裡嗎?
沒錯,世界的參差就是這麼大,一個年代有一個年代的活法。
尤其是00後這一代,真不能再用“我們那個年代”來說事兒了。

前陣子看了劉潤的一個演講影片,講的是如何與00後員工相處。
他總結說,00後身上有一個很明顯的標籤叫做“富足”
舉個例子,70後去肯德基打工,如果有人要餐巾紙,他會看看有幾個人,兩個人就給兩張。如果對方要更多,他會告訴他,一張可以撕成兩張用。
因為70後的成長過程中,資源普遍匱乏,骨子裡是很“貧瘠”的。
但00後不一樣。
騰訊做調查發現,00後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9年就已經達到3501元,而同期全國平均數只有2561元。
所以如果00後去肯德基打工,有人問他們要餐巾紙,他們大機率會數也不數,直接抓一大疊給你。
因為他們骨子裡有一種東西,叫做“富足感”。
這種“富足感”讓他們更加明確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值得更好的生活,不吃沒意義的苦,不受沒必要的罪,敢為自己的利益發聲。
也是因為這種“富足”的底氣,男生在宿舍裡住得不舒服,他不會忍,而是站出來抗議,爭取。
我知道自己的感受、我對自身需求很認同,這是一種覺醒。
這才是世界真正的參差。
現在公司高管們都在努力學習如何與00後員工相處,學校領導又何嘗不應該學習一下如何與00後學生相處。

做教育的人,首先應該學會的是傾聽。
但從這個新聞事件的後續可以看出,有的學校不會傾聽,只會管理。
他們不想要獨立完整的人格,只想培養服從的機器。
一旦有不“服管”的提出問題,就會被當成“刺頭”打壓,扣上“不懂事”的帽子。
主打一個解決不了問題,就去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如果事情發生後,學校不是各種轉移焦點,把問題歸結到男生身上,而是選擇一種更開放、更坦誠的態度,告訴學生們:
修閱覽室是單獨批的預算,沒有挪用修繕宿舍的資金,但是我們聽到了你們的聲音,理解你們的訴求,接下來會努力改善宿舍環境。
很簡單的溝通,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能贏得學生的尊敬。
任何一個“不懂事”的孩子的聲音,都值得被認真對待。
最終推動著這個社會進步的,讓大家跟著一起受益的,就是那群“不懂事”的人。
你們覺得呢?
黛西

黛西的小紙條
最近德國天天下雨🌧️,週末宅家突發奇想,想攢個局,聊天局。

寫文章六年多,總是我在屏幕後面寫,你在螢幕前面看,總覺得隔著點兒啥。
每次直播也會有一些不捨得下播,想著講完產品可以和你們聊聊天,但也只能聊個五六分鐘,意猶未盡。
那不如就專門開一場聊天直播,跟網際網路們聊個夠吧!
話說你們都想聊啥話題,要不先在評論區告訴我一聲,讓我稍微做個心理準備。😂
這禮拜五的晚上8點30分,有空就來哈
黛西

📍📖 你可能還喜歡讀
📍🛒 黛西好物推薦
📍📹 你可能還喜歡看
來影片號圍觀真人黛西
謝謝你們點的小紅心❤️
不開打賞,喜歡請轉發+在看+點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