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條新聞:有家長因為一年級不教英語而轉學的新聞,登上了熱搜!
起因是幾個城市的家長反饋,即使在同一座城市,同一個行政區,不同小學開始的英語課,竟然也有“時間差”。比如蘭州市城關區的小學一年級就開始英語課,但是安寧區卻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
有成都的網友也跳出來反饋:經開區的小學英語課程要比其它區要晚。福建也有網友提到漳州市三年級才起步,但是廈門一年級就開始教英語。
尤其是今年的新教材改版,越來越接近原版教材,難度不斷加大,讓很多家長開始擔心三年級的的孩子才開始學英語,會“輸在起跑線”!
不知您所在的城市,幾年級才開設英語課呢?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告訴我!
究其原因,方方面面,有教育資源的問題,也有師資配備的問題。
在我看來,對於有資源有規劃的家庭,並不大,因為它們從3~4歲就開始啟蒙了,不需要靠學校,早就把英文給搞起來了。
但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父母本來英語也不好,也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做規劃,這2年的差距對於語言學習,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美國娃的第二語言學習,大部分是從Kidnergarten 4~5歲開始的
。美國小學有很多沉浸式的第二語言課堂,有中文沉浸式教學,法語沉浸式教學,西班牙語沉浸式教學,課程開設都是從Kindergarten甚至Prek就開始的。
究其原因,還是語言學習的黃金期––0~8歲最黃金!
關於“語言學習的敏感期”,大家可能常常聽到這個詞。這裡的敏感期到底指的是什麼?是單詞敏感嗎?是文字敏感嗎?都不是,而是聽力的敏感區,這對於語言學習至關重要。
這裡來點腦科學,我們人體的大腦中有個主管學習語言的區域,叫做布洛卡區,這個區域隨著年齡的增長,它的可塑性會逐漸降低。而0~8歲是布洛卡區高度活躍,是可塑性最強的幾年。
0~8歲是布洛卡區高度活躍,是可塑性最強的幾年,幫助孩子輕鬆掌握語法、句法和發音!8~12歲可塑性在慢慢減弱,到達12歲以後,學習新語言的速度會大大減弱,也比較難形成母語般的發音和語調了。
除了聽力敏感度,孩子越小,他的中文沒有那麼強勢,音義的敏感度也會更高。音義敏感度是聲音和意思的連結度,也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英文思維”:用應為來思考。
與之相對的是“翻譯思維”。我們很多成人在學英語的時候免不了總是做翻譯,就是因為沒有從小建立起英文思維,一定要先想到中文,才能把英文單詞給說記住或者說出來。
既然有腦科學的支援,我們無法對抗,只能儘可能地去抓住它,適應它。這樣才能讓英語啟蒙既高效,又省力!
如果一不小心,孩子錯過了語言學習最黃金的0~8歲,3年級才開始學英語,還有救嗎?
當然也是有方法的!接下來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大童英文進階的4個關鍵點!
關鍵1:過聽力關
大童英語啟蒙也是要過聽力關的。因為英文學習聽說讀寫的順序不能亂!但是適合大童英語啟蒙的動畫片,我們要來做甄選。
在美國小學,有一部動畫片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們也特別愛看,就是Wow English!
這部動畫片在油管上,每一集的播放量都超過100萬,可見孩子們有多愛!
除了Wow English,還有一部英系的動畫片Big Muzzy大馬澤的故事,也特別適合零基礎的大童。
這兩部動畫的特點都是
用詞簡單,表情誇張
,用大量的
肢體語言和動作
,幫助孩子建立可理解性的輸入。
兩部動畫可以搭配起來觀看,每天30分鐘的磨耳朵時間,既能感受純純的美音,還能聽到標準的英音,從小讓孩子接觸到不同的發音,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兩部動畫片我們的美國小學資源群都有分享,大家可以下方掃碼入群領取哈!
關鍵2:過單詞關
相比於小童有更多的時間來磨耳朵,拉聽力,基礎較弱的大童,我們希望可以更快地開啟閱讀。
這裡有一個利器,就是高頻詞
。你會發現當孩子掌握了高頻詞以後,閱讀自信心一下子就上去了,而且閱讀的舒適度也會提升很多。
將220個高頻詞,製作成閃卡,讓孩子每天學習5~8個,一邊累積一邊複習,爭取在3個月內搞定所有高頻詞!
當孩子有了高頻詞的積累之後,便可以絲滑銜接進入分級閱讀了。
關鍵3:過閱讀關
進入閱讀階段,分級讀物開始上了!對於分級讀物大家並不陌生。大童家長要注重刷分級的兩個重點!
一是橫向閱讀,多套分級一起刷。主線用RAZ或者牛津樹,輔線可以搭配紅火箭、海尼曼、蘭登、I can Read都可以。
如何來做橫向搭配呢?大家可以收藏下面這張圖示,為我們列出了不同分級讀物的難度對標,幫助家長給孩子科學選書!
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精泛搭配,建議從RAZ的B級別開始,慢慢加入精讀。
到底什麼是精讀?其實在美國小學的課堂,老師的精讀課是分成三個步驟
的!
第一步是來做可理解性的輸入,把整本書的單詞、語法、句型、甚至語法點、拼讀技能,剝開了揉碎了講給孩子聽,這是精讀訓練的第一個步驟。
這一步其實國內市面上很多的精讀課都有在做,但是很多精讀課也止步於此,而忽略了精讀訓練的兩個最關鍵的步驟。
第二步是對閱讀技巧和策略的學習。這裡的策略就是深度理解的能力,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比如提煉主旨、做推斷、做預測、對比與比較等等。
比如在分級閱讀階段,我們可以啟發孩子使用思維導圖中的氣泡圖(Bubble Map),來引導學生找出故事的主題,並對主題進行定義。
還可以使用Venn Diagram文氏思維圖,對故事中的兩個人物進行類比分析:
進入到章節書階段,我們引導學生使用Graphic Organizer來鑑別作者的意圖(author's purpose),透過現象看本質,實現深層理解。
進入原版教材階段,進行學術閱讀理解,加強思辨力Critial Thinking的培養。
這一套精讀訓練的系統方法,是我們美國公校老師陪跑營最引以為傲的亮點,也是家長們好評無數的地方!
當孩子的閱讀能力達到RAZ I級,牛津樹6級時,開始加入一套體系性的教材,比如美系的Wonders、RE,英系的Oxford Discover, Think,開始聽說讀寫的同步進階,當孩子有了聽讀基礎之後再加入體系化的教材,進步將是飛速的!
為什麼不建議零基礎就開始學教材?就是因為教材裡面只是知識點,但語言學習就像學游泳,只有知識點就好比只會游泳的動作,但如果不下水去練習,依然無法真正掌握這門技能。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做好大量的聽讀積累,夯實語言的基礎:高頻詞、自然拼讀、精讀、書寫,這樣等到了原版教材階段,便可以自然銜接。當然到了原版教材階段,依然要堅持閱讀,這樣才能真正把英文給學好!
這套原版啟蒙的方法,我的直播間每天都在講!歡迎大家下方預約直播,來直播間聽我給你展開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