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息2釐的平臺被曝崩盤,操盤手稱“我已在國外”!此前多地早已發出預警

2025.07.09

本文字數:3961,閱讀時長大約6.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安卓
“大家好!我是黃先生。我已經在國外了。每個人的智商與他們的財富是相匹配的。因為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讓你們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你們不屬於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希望你們能感謝我。感恩我。銘記這次的我賜給你們的教訓。”近段時間,在各個新組建起來的“鑫慷嘉”投資者群中,人們轉發著這樣一張微信截圖。
截圖中的“黃先生”,正是“鑫慷嘉”平臺的操盤手。2025年6月26日,“鑫慷嘉”平臺的投資者發現賬戶資金無法提取時,平臺操盤手在微信群裡發出了這段留言。
目前尚沒有確定的資料披露受損投資者人數和金額,但據投資者相傳,此次涉及金額約130億元,投資者大約200萬人。
第一財經在調查中發現,“鑫慷嘉”平臺疑似一個“龐氏核心+傳銷架構”的資金盤,以虛擬資產投資為由頭,以穩定幣為支付手段,透過“拉人頭”入會的方式聚攏資金。最終,操盤手將手中的穩定幣透過“混幣器”快速實現跨境轉移。
而“鑫慷嘉”並非個例,近期,隨著穩定幣火熱,第一財經在幣圈發現,在傳統金融體系外,有大大小小的資金盤暗流湧動,圈子裡稱之為“橡木”(專案),這些資金盤引入穩定幣支付,為了賺取“橡木”初期的高額收益,不少投資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龐氏核心+傳銷架構
據投資者介紹,“鑫慷嘉”成形於2021年,“最初說是做石油現貨交易,後來做衍生品交易,並對接了DGCX(迪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投資者陳女士對記者說。
“鑫慷嘉”曾對外標榜為“DGCX中國分站”,藉此吸引公眾投資,該公司宣稱利用大資料技術,在中東進行黃金、石油、外匯的期貨交易,最高回報達到日息2釐(0.2%)。
然而,DGCX從未承認過該平臺,並在公眾號多次釋出警示,最近一次警示是在4月8日,DGCX稱,在中國並未設立任何合作伙伴關係或關聯機構,任何聲稱與DGCX存在此類聯絡的實體或個人,均未獲得DGCX的官方授權。
“需特別注意目前網路上流傳的DGCX應用程式並非由DGCX授權或開發的投資應用。我們強烈建議投資者保持警惕,避免下載不明軟體、點選陌生連結或掃描不明二維碼。”DGCX稱。
為了實現“拉人頭”的目的,“鑫慷嘉”設立了兵團式9級架構制度,從上到下依次為司令員、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規定了不同級別的晉升需要達到不同的直推數量,並給與相應的獎勵標準。
以班長為例,參與者繳納一定費用成為會員後,要實現3個直推才能晉級為班長,直推1人可以獲得10 USDT;而司令員級別要達到團隊19683人及直推50人,直推1人獲得150 USDT,保底薪酬為12000 USDT。
陳女士告訴記者,她就是這樣被朋友拉進來的,“朋友告訴我,這個投資是合法合規的,收益還高,到處都有他們的廣告,還說我家鄉很多人參與其中。”陳女士說,她本來是要拿著錢去開店的,但朋友勸她說開店也不一定賺錢,還要付房租水電。陳女士向記者展示了多張“鑫慷嘉”的宣傳照片。
陳女士說,本想投進去1個月就提現,但平臺說要投資2個月之後才能提現,結果2個月之後,等待她的卻是平臺爆雷的訊息,“6月27日早上,微信群就解散了,群主也把我的微信刪了。”她說。
第一財經發現,“鑫慷嘉”的關聯企業是貴州鑫慷嘉大資料服務有限公司。資訊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為3000萬元,實繳資本卻是0元。並且,該公司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記者調查瞭解到,為了不斷誘導投資者加大投入,“鑫慷嘉”平臺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比如,投資50萬元送“特斯拉Model 3”。而在“鑫慷嘉”交易平臺上,會員下載或連結DGCX鑫慷嘉資料APP後,跟隨所謂的“老師”進行操作,預測後續行情漲跌方向,以獲得高額收益。
此前,贛州市章貢區金融服務中心曾聯合當地公安等部門排查發現,位於贛州市章貢區贛江街道人民巷30號的偉昌鋁材門店出現線下聚集,宣傳投資“鑫慷嘉”平臺能獲取高額回報。據現場會員介紹,會員每天會收到兩個交易指令,只要按照指令下單每天可獲得1%收益,57天可賺回本金。但事實上,平臺交易行情和走勢均可由後臺隨意操控和篡改。
穩定幣成為資金盤支付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與以往資金盤不同的是,“鑫慷嘉”平臺透過虛擬幣USDT(泰達幣,全球最大穩定幣)參與專案和進行資金結算,使用者需購買USDT進行充值,但是由於操作難度大、步驟複雜,很多被拉進來的新人選擇將人民幣轉給上級,再由上級兌換成USDT入金。“鑫慷嘉”的內部計價、收益回報及出金等同樣以USDT為單位。
“我們有個群,群裡有100個人左右,我們自己不會入金,就把錢轉給群主,群主‘U進去’,至於最後錢去了哪裡,我們也不是很清楚。”陳女士說。
事實上,在我國,虛擬貨幣投資早在2017年就被監管叫停。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釋出《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內地多家比特幣交易平臺隨後陸續宣佈停止交易業務。
2021年,虛擬幣交易炒作有所抬頭,當年9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釋出《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下稱《通知》),強調虛擬貨幣不具有與法定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明確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存在法律風險,投資虛擬貨幣及相關衍生品,違背公序良俗的,相關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由此引發的損失由其自行承擔。
事實上,在此之前,多地監管、公安機關已察覺“鑫慷嘉”風險,累計發出十餘次風險預警。
4月25日,陽山公安稱,近期,我縣部分群眾反映,有機構以“虛擬貨幣投資”“高額回報”為誘餌,透過拉人頭、層級返利等方式吸納資金,存在重大風險隱患。在典型案例中提到了“鑫慷嘉”平臺,其風險特徵包括:以“投資虛擬幣高額回報”為誘餌,需繳納7000元/期入門費;透過“直推獎勵”“團隊佣金”誘導拉人頭,層級返利涉傳銷;關聯企業(深圳、貴州鑫慷嘉公司)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6月3日,湖南省委金融辦稱,透過風險排查發現,“鑫慷嘉”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公開宣傳虛假境外期貨投資專案並承諾高額返利,透過虛擬幣交易與多層級“拉人頭”分利模式展業,存在較大的非法集資風險。
6月13日,屏山公安稱,近期,我區出現線下推廣註冊“數字人民幣”APP即可獲贈5000元的活動,以及線上線下召開會議和微信建群方式宣傳“DGCX”交易所投資活動,涉嫌開展違法金融活動。
6月21日,河源農商銀行在公號發文稱,最近,在河源的大街小巷,“鑫慷嘉大資料”這個名字頻繁出現在人們的口中。不少人被其宣傳的高額回報所吸引,紛紛投身其中進行投資。然而,這看似誘人的投資專案,背後卻極有可能隱藏著巨大的殺豬盤騙局。
一場資訊不對稱的“跑得快”遊戲
所謂“資金盤”,是一種和龐氏騙局相似的詐騙手法。簡單來講,資金盤專案本身沒有任何盈利能力,靠的是以新還舊,前期收益率極高,後期專案掛起直接跑路。不法分子建立專案後,以高額的回報吸引投資者加入,投資回報通常高得驚人,宣傳每天3-5個點這種離譜的收益率很常見。
專案方宣稱會進行投資理財,外匯、股票、虛擬貨幣、古玩、高科技、新概念等是常見的專案幌子,但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真正的投資專案。新投資者的資金會直接用來支付之前投資者的回報,一旦沒有新的加入者,資金鍊就會立刻斷裂,就是崩盤,本金、收益、專案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這是一場資訊不對稱的“跑得快”遊戲,莊家睜著眼,投資者閉著眼。“資金盤”由來已久,堪稱“古典主義”騙局,但卻跟隨時代的發展歷久彌新,花樣層出不窮。
如今,隨著熱點轉換,資金盤又開始與虛擬資產、穩定幣結合,資金繞過金融監管,在區塊鏈上直接“通向”海外。
據第一財經調查瞭解,“鑫慷嘉”在崩盤前的48小時,操盤方藉助“混幣器”將USDT迅速轉移至海外。“混幣器是一種智慧合約的Dapp(去中心化應用),本身也是在區塊鏈上的一種應用,即把各種各樣的幣混在一起,可以切斷對某種加密貨幣歷史流水的追蹤。”Catfish.market聯合創始人曾凡解釋說。
值得注意的是,“鑫慷嘉”並非個例,記者在幣圈發現,在傳統金融體系外,還有大大小小的資金盤暗流湧動,在圈子裡稱之為“橡木”(專案),這些資金盤以穩定幣為支付手段,為了賺取“橡木”初期的高額收益,不少投資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這些所謂的‘專案’,實質就是搞炒幣的中心化交易所,沒有第三方託管,沒有監管,最終走向殺豬盤。”曾凡對記者分析說。
甚至還有不少玩資金盤的人總結出“經驗”。一位博主就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如何在資金盤裡面賺到錢”。該博主稱,資金盤的原始階段可以放心玩,資金盤都是龐氏騙局,專案方要做大就必須要在前期給出利潤,逐漸發展會員等。隨著拉進來的人越多,風險就越加放大,這個時候就要看專案方每天的流水,當出去的流水大於進來的流水時,平臺就是快跑路了。
第一財經調查過程中發現,隨著“鑫慷嘉”的崩盤,各個資金盤也開始搖搖欲墜,越來越多的緊急預警在幣圈傳播。
“賺不了認知以外的錢。”陳女士提及這次投資經歷時總結說。
近段時間,不少地方監管部門持續警示與穩定幣相關的風險。7月7日,深圳市防範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專責小組辦公室釋出《關於警惕以穩定幣等名義實施非法集資的風險提示》,稱近期以穩定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受到市場廣泛關注,監測發現,一些不法機構以“金融創新”“數字資產”等為噱頭,利用社會公眾對穩定幣等了解不足的特點,透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方式吸收資金,誘導社會公眾參與交易炒作,擾亂經濟金融秩序,滋生非法集資、賭博、詐騙、傳銷、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危害社會公眾財產安全。
微信編輯 | 蘇小
推薦閱讀

“黃金平替”,單日大跌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