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溪雲
97歲的李兆基去世了。他生前有過無數光環:
全球財富排行中的站位最高的華人企業家
連續三年華人首富、亞洲首富
連續兩年在全球富豪榜保持第四位
被稱為亞洲“股神”,香港“巴菲特”
但還有一件最值得我們記住的事,李兆基還是汶川大地震捐款最多的一位華人。
當時為了賑災,李兆基總共捐了近6億人民幣。相比之下,李嘉誠捐了1.3億元,臺灣首富王永慶捐了1個億。內地因為捐款爆火的王老吉也捐的是一個億。
此外,2023年中國北方地區發生汛情時,李兆基基金向中華慈善總會捐款2000萬元,支援防汛搶險及賑災工作。河南水災時,李兆基也曾捐款1500萬元。
對家鄉順德,李兆基慷慨解囊。他常言“順德是哺育我成長的故鄉”,“支援家鄉建設是我多年的心願”。
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李兆基率先捐資180萬元擴建順德華僑中學;
1980年,李兆基捐贈310萬港元興建順德醫院;
1991年,捐贈500萬港元助建順德體育中心;
更於1993至1994年間捐資8000萬元人民幣興建李兆基中學;
1996年,順德舉行首屆教育基金百萬行,李兆基又帶頭捐資150萬港元,並參加全程活動。
對教育事業,他鼎力支援。他不僅把香港九所大學全部捐贈了一遍,還積極捐助內地的頂尖學府。
2008年,李兆基向復旦大學捐贈一億修建了一所圖書館。
2009年,李兆基向清華北大各捐贈兩億元。
2011年,清華大學百週年校慶,李兆基又捐款三億元興建“李兆基科技大樓”。
李兆基把慈善看成一門特殊的“生意”,認為投資教育的回報最大。他說:“我是生意人,做慈善也是追求回報和效率,教育培養人才,一個培養十個,成功人才回饋社會,十個再培養一百個,無窮無盡,生生不息,回報和效率最大,因此最喜歡。”
甚至李兆基對普通民眾,都表現得相當慷慨。
2010年,李兆基表示,如果恒生指數重返3萬點,將每年捐出10億港元,每人資助一萬元的話,每年會有10萬人受惠。
2017年11月,恒指衝上了三萬點,李兆基兌現了承諾。之後他繼續宣稱,如果恒生指數達到4萬點,每年會捐出20億港元。
李兆基最自豪的一筆慈善事業,是1982年創立的“培華教育基金”。這筆基金將邊遠貧困地區的120萬農民培養成高階管理人才,培訓後所有的農民都找到了職業。以一家三口計算的話,相當於間接讓340萬人受惠。
李兆基對自己公司的員工也很不錯。每每家裡有人結婚或生孩子,他都會給全體員工發出萬元紅包。還有網友說,自己在他公司旗下的廣州恆基幹,工資待遇福利都不錯,去他公司就買五險一金,有良心。
和深陷爭議的李嘉誠不同,李兆基的這一生幾乎沒有什麼輿論風波。
這或許跟他處理公眾利益和公司利益時的選擇有關。他在執掌香港中華煤氣期間,多次降價惠民。反觀李嘉誠在1983年接手港燈公司後,十幾年間,漲了7次電價,搞得民眾叫苦不迭。
這就體現出李嘉誠和李兆基截然不同的經商理念,李嘉誠更像是一個純粹的商人,哪裡有商機就去哪裡投資;而李兆基更有“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古人之風,表現得有所敬畏。
比如,作為地產開發商,李兆基首創了“四分散”模式,主推小戶型住宅,讓許許多多中低收入的家庭圓了安居夢,自己公司也崛起成為地產巨無霸。
意外的是,他還多次捐贈和黃金一般貴重的土地。他向港府捐贈土地,用來建設廉租房、長者護養和護理中心、青年宿舍等公益專案。這一舉動讓香港四大家族爭相模仿,掀起了捐地潮。
進入21世紀後,李兆基積極支援內地大型央企在香港上市。
中國人壽、財險、電力、中石油、中海集運、平安、交行、中行、建行、神華能源等,李兆基都有股份,為央國企的融資做出了貢獻。
李兆基是一位商人,但很多人都會同意,他胸中有家國。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