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著“迪拜黃金交易所DGCX”旗號的理財平臺“鑫慷嘉”爆雷了!
據北京商報報道,近日,“DGCX鑫慷嘉”在社交平臺引發熱議,網傳這一平臺共計200萬名投資者參與其中,涉案金額高達130億元。網傳圖片顯示,在平臺資金無法提現兌付後,公司創辦人黃鑫在會員交流群中高調宣稱,其本人已在國外。

圖源:社交平臺
另據深圳衛視直新聞援引香港《星島日報》報道,一個名為“鑫慷嘉”的平臺,利用迪拜石油、大資料、USDT穩定幣等諸多概念,導致多達200萬會員淪為苦主,涉款130億元人民幣,該平臺於6月底爆雷。

號稱日息1%高收益
無法兌付後再次“收割”
據金融界報道,鑫慷嘉是盜用迪拜黃金與商品交易所(Dubai Gold & Commodities Exchange, DGCX)名義,謊稱自己是DGCX交易所的中國分站。平臺以虛擬貨幣投資為幌子,承諾每日1%的高額收益率,透過USDT進行資金結算。投資者需繳納最低1000USDT的入門費,大部分新人直接將資金轉給上級代為操作。
據北京商報報道,曾經鼓吹鑫慷嘉高收益的話術,在6月25日之後漸漸銷聲匿跡。就在這一天,鑫慷嘉出現無法提現的情況,次日確認系統癱瘓。平臺方給出的回應是“公司被監管部門定義為偷稅漏稅,賬戶資金被全部凍結,無法提現”。使用者想要提現,便需要按照持倉金額的10%進行繳稅,依舊是透過充值USDT的方式將資金轉入平臺。納稅後每日可產生1%的收益,累計達到100枚USDT後可以提現,且提現手續費為50%。
儘管不少人認為“納稅”方案是平臺收割投資人的最後一把“鐮刀”,但還是忍不住躍躍欲試。據北京商報報道,6月末,黃鑫在部分投資人所在的群聊中表示,“我已在國外,因為你們的財富與智商不相匹配,我要讓你們匹配一下,我只是拿走了你們不屬於符合你們智商的財富”,宣告鑫慷嘉正式停擺。

圖源:社交平臺
來自武漢的投資人黃錚(化名)告訴記者,按照宣傳,投資人參與其中是透過平臺參與境外黃金、原油投資,每日可獲得本金1%的收益率,但投入資金在一個月內無法取出,目前平臺App已經無法登入。黃錚於2025年5月末參與其中,尚未進行提現操作,投入的3萬餘元已經血本無歸。

打著虛擬貨幣投資旗號的龐氏騙局
表面看來,這次事件屬於典型的層壓式龐氏騙局,但“鑫慷嘉”有一個新穎之處,就是使用USDT(目前全球市佔率最高的美元穩定幣)為投資單位,要求所有會員在“入金”(特指投資者向銀行、經紀商或交易平臺賬戶注入資金的行為)前,先把人民幣兌為USDT;同時,該平臺的內部計價、利潤回報及“出金”同樣以USDT為單位。鑑於USDT本身在國際上自由流通,該平臺輕易可把資金調到世界任何地方,令調查部門難以追查。
從業務模式來看,鑫慷嘉盜用海外持牌交易所名義,打著虛擬貨幣投資的旗號,利用高額收益吸引消費者,單日收益率為1%,並透過設定高額獎勵大肆發展下線,根據下線成員數量設定分成比例。在平臺已經無法兌付後,仍有使用者加入其中。而這類並不新穎的騙局背後,還有不少消費者甘冒風險自願參與“博傻遊戲”。

圖源:北京商報
今年4月8日,迪拜黃金和商品交易所釋出警示訊息稱,DGCX在中國並未設立任何合作伙伴關係或關聯機構。任何聲稱與DGCX存在此類聯絡的實體或個人,均未獲得DGCX的官方授權。


多地監管發出預警
2024年10月以來,四川、廣東、江西、湖南等多地監管部門對鑫慷嘉進行風險提示。各地均指出該平臺透過傳銷架構開展龐氏騙局,存在重大非法集資風險。2025年6月,湖南省委金融辦釋出提示,明確指出鑫慷嘉平臺存在較大非法集資風險。

7月7日,湖南桃江縣公安局釋出風險提示,確認該平臺已涉嫌集資詐騙。公安機關指出,鑫慷嘉在沒有取得授權和相關資質的情況下,盜用DGCX名義吸引資金,透過承諾高額回報和發展下線的方式進行非法集資。

天眼查資料顯示,鑫慷嘉運營主體貴州鑫慷嘉大資料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24年4月。該公司曾多次因"透過登記的住所或者經營場所無法聯絡"被列入異常經營名錄。2025年5月18日,該公司因"決議解散"向登記機關申請登出登記。
素喜智研高階研究員蘇筱芮認為,虛擬貨幣本身是投機炒作、詐騙等高發的風險區,這類騙局利用消費者對於虛擬貨幣瞭解程度不深的特點,借虛擬貨幣投資“卷”走使用者資金。
上海曼昆律師事務所創始人、律師劉紅林劉紅林建議,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判斷投資平臺是否靠譜的標準在於,投入資金以前,是否能夠明確錢去了哪裡、做了什麼事、誰在監管、出了問題誰來負責。只要這四個問題答不上來,這類平臺就不能觸碰。日常生活中,對於不清楚合規性的“投資機會”,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早進早賺”。
對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聊聊
SFC
出品丨21財經客戶端 21熱點觀察室
觀察員丨金珊
部分內容引自北京商報、金融界、直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