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視角下的中美日內瓦會談:原因、影響和下一步預判

當地時間5月10日至11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並就大幅削減對等關稅及建立持續磋商機制達成共識,暫時緩解了雙方間的貿易緊張局勢。
本文分析了美國視角下此次共識達成的背景,指出美國面臨的經濟壓力與政治成本是促使其政策轉向的重要動因。同時強調,儘管關稅有所下調,但整體水平依然偏高,中美經貿領域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最後,文章展望了後續談判的重點議題及達成更持久協議的可能性。
* 原文《國際輿論如何解讀中美日內瓦會談共識》在5月20日首發於“CF40研究”小程式,本文略有刪改。本文觀點僅供瞭解海外研究動態,不代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意見和立場。
當地時間510日至11日,中美雙方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經貿高層會談。512日,雙方釋出聯合宣告,就大幅削減關稅與建立磋商機制達成共識。
美國政府同意將上月對中國徵收的對等關稅從125%下調至對全球大多數國家進口產品徵收的10%“基準”關稅水平,這一調整暫定實施90天;考慮到此前因芬太尼問題而對中國加徵的20%關稅,調整後美國對中國商品新增的總關稅水平由145%降至30%。同時,中國政府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稅率由125%降至10%。中國還將暫停或取消自42日起針對美國實施的非關稅反制措施。此外,雙方在聯合宣告中指出,將建立一套機制,以持續就兩國經貿關係進行磋商。
大西洋理事會專家芭芭拉·馬修斯[1]Barbara C. Matthews)認為,日內瓦會談達成的共識具有兩項重要的積極意義:首先,中美雙方均認識到“長期脫鉤和貿易轉移的後果是無法承受的”;其次,雙方“現在都意識到,必須解決過去幾十年遺留下來的貿易失衡問題”。

如何理解此次聯合宣告
1. 美國政府轉變立場的背景分析
多方觀點認為,美國經濟環境的惡化是促成此次會談的重要原因。
大西洋理事會專家梅蘭妮·哈特(Melanie Hart)指出,中美日內瓦會談的時機並非偶然,沃爾瑪等美國主要零售商已向政府發出警告,稱可能再次出現類似新冠疫情期間的物資短缺情況,並敦促政府提前做好應對準備。短缺跡象早已在航運和港口資料中顯現出來,零售商的貨架將成為下一個預警訊號。顯然,美國消費者並不願意為了一場目標不明的貿易戰承受類似大蕭條時期的物資短缺。
《華爾街日報》文章[2]認為,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共識並非源於中國做出了讓步,而是因為美國為此付出的代價日益增加。文章指出,此前當美國股市和債市受到衝擊時,特朗普政府取消了對除中國以外大多數國家的對等關稅;而現在,面對貨架空置、集裝箱運輸量暴跌以及小企業倒閉的風險,政府又取消了對中國的大部分對等關稅。
文章評論道,這其中具有一定的諷刺意味:對中國的依賴本被視為一種潛在的國家安全風險,因此徵收關稅被認為是合理的。但正是這種依賴,使得即使是溫和的“脫鉤”也變得十分痛苦。特朗普政府對關稅的回撤表明,美國民眾所能承受的痛苦是有限度的。
《華盛頓郵報》文章[3]稱,中美在日內瓦達成的部分關稅削減的共識,背後反映的是一系列政治與經濟壓力的綜合作用。從四月初開始,特朗普推動的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已在美國國內和全球經濟中產生連鎖反應。儘管特朗普堅信,美國需要承受一定的短期經濟代價以換取長期的貿易結構重塑,並認為中國在僵局中所承受的壓力更大,但實際情況表明,這一策略帶給本屆美國政府的政治成本正迅速上升。
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藍領工人——如碼頭工人、卡車司機等——公開表達不滿,指出關稅政策正在傷害他們的收入和就業,而這些群體正是特朗普賴以維繫政治基礎的核心選民。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內部高層,包括幕僚長蘇西·威爾斯(Susie Wiles)和財長貝森特,在這一背景下向特朗普提出警告,指出如果不調整政策,政治代價可能難以承受。
這一內部評估為啟動與中方的談判創造了空間,最終促成了日內瓦共識的達成。一位白宮官員提醒稱,促成此次瑞士會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關鍵在於,這項政策開始傷害到‘特朗普的人’。”這一因素是推動白宮轉變立場的重要契機。
2. 美國對華關稅依然處於高位
根據高盛資料,即便將特朗普政府今年對華加徵的關稅從145%降至30%,按去年進口額加權計算,美國對中國商品的平均加徵關稅仍高達約39%。與此同時,中國對美國的關稅平均約為27%,這一資料建立在中國繼續對美國的化工品、藥品及其他重要商品實行關稅豁免這一前提之上。
對比來看,39%的關稅水平在美國對所有主要貿易伙伴徵收的關稅中仍然是最高的,遠高於英國在上週達成協議後所面臨的8%的實際關稅水平(由於存在豁免,實際關稅低於10%的名義關稅)。
從技術層面看,中美達成的共識是暫停加徵部分對等關稅90天,而美英之間則達成了一個最終協議的框架。《華爾街日報》指出,從目前情況來看,美國與中國和英國達成的關稅安排,或分別代表了美對各國關稅政策的最高和最低水平。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菲利普·勒克[4](Philip Luck) 認為,即使在本次臨時回撥之後,美國現階段對華關稅水平依然遠高於大多數經濟學家所認為的“最有利於社會福利”的水平。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近期釋出的一份報告指出,最優的關稅結構應包括整體稅率的降低,並將徵稅重點從中間產品轉向其他領域。而現實情況是,特朗普時期針對中國實施的關稅中,近60%針對的是美國企業使用的中間產品,而非最終商品。
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關稅只是從極高水平降到高水平,再加上未來關稅走向的不確定性,仍將對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流動形成制約。
3. 美國希望避免全面脫鉤,但推動戰略行業脫鉤
貝森特在512日接受CNBC採訪[5]時表示,美國的重要目標之一是避免與中國的“全面脫鉤”,但美國確實要在關鍵領域實現“戰略性脫鉤”,理由是避免重蹈疫情期間無法獲取關鍵物資的覆轍。
他指出,美國已經意識到,高效的供應鏈並不等同於有韌性的供應鏈。因此,美國將著力發展自身的鋼鐵產業、保護本國鋼鐵產業,並推動關鍵藥品和半導體產業的發展。他強調,“對等關稅”與針對特定行業的關稅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4. 暫停而非終結
彭博社的報道[6]認為,日內瓦會談的結果標誌著中美貿易戰暫時告一段落。然而,從長遠來看,雙方似乎都沒有做出實質性的讓步。因此,這僅僅是一項暫停並進行談判的宣告。
此輪暫停的目的是為談判創造空間,從而促進貿易流動,並緩解金融市場的擔憂。然而,中美雙方還需應對貿易平衡和其他一系列更復雜的分歧。

日內瓦會談成果對
美國經濟的影響
512日公佈的共識顯著提振了市場,使投資者暫時鬆了一口氣。然而,華爾街一些資深人士對此反應不一,他們一方面認為中美貿易完全脫鉤風險緩解,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下降,另一方面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仍帶來潛在風險。
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的大幅下降,降低了兩國貿易陷入停滯的威脅。而貿易停滯將顯著增加美國依賴進口企業的成本,嚴重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其倒閉。阿波羅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7]Torsten Sløk)在512日表示,中美日內瓦談判的進展很可能會提振美國經濟的增長,因為它消除了經濟中的一個“重大尾部風險”,即對原有關稅政策下美中貿易將完全中斷的擔憂。
中美日內瓦會談前,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難以承受超過100%的對華關稅,因此關稅最終將會被下調。但他們也擔心,萬一調整來得不夠及時,可能會導致嚴重損害。《華爾街日報》[8]4月初的一項調查顯示,經濟學家們將未來12個月美國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上調至45%,主要原因是擔心與中國爆發全面貿易戰所帶來的嚴重衝擊。斯洛克甚至預計,美國經濟出現自願貿易重置衰退VTRR)的可能性高達90%
隨著中美雙方在512日達成共識,斯洛克認為,消費者、企業以及外國投資者可能會對美國經濟和市場恢復信心,從而為美國經濟增長帶來助力,但重建對美國的信心可能需要時間。他現在預計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約為30%。牛津經濟研究院將其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預估從此前的超過50%下調至35%,同時將美國2025年全年GDP增速預測上調0.1個百分點至1.3%
513日,巴克萊銀行[9]撤回了此前關於美國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遭遇溫和衰退的預測。該行預計,未來幾個季度美國經濟可能放緩,但到2025年第四季度,美國GDP仍將同比增長0.5%,到2026年第四季度,GDP將同比增長1.5%
儘管關稅的暫時下調為部分中美經濟活動釋放了空間,但美國經濟面臨的通脹壓力仍在。安聯首席經濟顧問穆罕默德·埃裡安(Mohamed A. El-Erian)預計,受短期樂觀情緒帶動,未來90天的經濟活動可能超出預期。然而,鑑於美國通脹走勢仍不明朗,美聯儲或將減少2025年的降息次數,並推遲降息時間。他補充道:“我個人判斷,經濟將有所放緩,通脹則可能回升。大多數企業高管仍將保持觀望。”
摩根士丹利首席投資官邁克·威爾遜(Mike Wilson)則較為樂觀。他認為,關稅的削減可以為美聯儲今年降息提供更多空間,允許其在支援增長和控制通脹之間更加偏向前者一些,從而提振股票等風險資產。
他在接受CNBC採訪時表示,如果關稅沒有那麼苛刻,美聯儲就可以重新審視其雙重使命,認為增長前景可能稍微好一些,但如果我們在政策上需要偏向一方,也許會更傾向於支援增長而不是控制通脹。他還表示,如果與中國的談判能夠保持下去,經濟衰退的風險也會顯著下降。再加上美元走弱,企業盈利的前景將更加樂觀。
不過《華盛頓郵報》報道[10]提出,為期90天的暫停無法緩解令企業投資陷入停滯的巨大不確定性,也未能打消金融市場對“關稅引發的滯脹”的擔憂。這種不確定性主要源於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政策上缺乏統一連貫的指引,其各種行動往往隨意採取、毫無預警。勒克表示,企業在規劃長期採購和投資決策時仍處於不確定狀態。這種“走走停停”的方式持續產生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對投資構成沉重負擔。

下一步談判重點與
達成協議可能性預判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90暫停期結束後會發生什麼。典型的貿易協議往往需要更長時間來談判。

貝森特在512CNBC[11]的訪談中表示,美方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將聚焦一系列非關稅壁壘。美國方面並非毫無準備,而是已有一套明確的操作手冊。他還提到,42日對中國設定的34%關稅並非毫無意義。如果在暫停期內未取得進展,這一關稅將成為預設選項,美國將重新將對等關稅上調至34%

《經濟學人》預測,中美這兩個超級大國可能達成一項妥協方案美國將對等關稅恢復至34%,但取消對芬太尼的20%懲罰性關稅。這樣的安排或許足以將瑞士停火轉化為更持久的和平。

更多來自國際學界的觀點則認為挑戰依然嚴峻。部分學者預測,下一輪談判或將延續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框架,但整體程序將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法國興業銀行美國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霍奇[12]Christopher Hodge)認為,目前或許已經能排除最糟糕的風險情景,但談判難以改變中美貿易關係本質,關稅最終仍將大幅高於以往,並拖累美國的經濟增長。

南加州大學法學教授張湖月(Angela Huyue Zhang)與倫敦商學院管理科學與運營學教授楊頌[13]S. Alex Yang)指出,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歷來艱難重重。如今,雙方互信程度進一步下降,即使未來簽署新的協議,也有可能因缺乏信任基礎而變得脆弱和範圍有限。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階研究員劉宗媛[14]Zongyuan Zoe Liu)預測,後續貿易談判將從2020年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斷的地方繼續推進,不能排除談判期間出現意料之外的地緣政治事件的可能性,這可能使談判時斷時續,而其中任何一件事都可能引發新一輪的緊張升級。因此,雙方可能會延長90天的暫停期,以便逐步接近一項全面協議,但進一步下調關稅的可能性有限。

劉宗媛認為,在中美談判之外,特朗普政府接下來很可能會將重心轉向鞏固其在西方貿易集團中的地位,並透過與歐洲和日本達成協議來實現這一目標。為了快速突顯成果,政府將大肆宣傳與盟友達成的新框架協議,但一項真正有實質內容的貿易協議通常需要大約18個月來談判達成。

參考來源(向上滑動閱覽)
[1]https://www.atlanticcouncil.org/blogs/new-atlanticist/experts-react-the-us-and-china-just-agreed-to-dramatically-reduce-tariffs-on-each-other-for-now-whats-next/
[2]https://www.wsj.com/economy/trade/trumps-china-deal-makes-sense-how-he-got-here-doesnt-c42738a7?mod=hp_lead_pos5
[3]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usiness/2025/05/14/trump-tariffs-china-trade/
[4]https://www.csis.org/analysis/understanding-temporary-de-escalation-us-china-trade-war
[5]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k9mpx0FQU
[6]https://www.bloomberg.com/opinion/newsletters/2025-05-13/us-china-these-are-the-tariffs-that-dreams-are-made-of
[7]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s-china-trade-deal-tariffs-trade-war-outlook-wall-street-2025-5
[8]https://www.wsj.com/economy/trade/what-the-u-s-china-tariff-rollback-means-for-the-american-economy-7bfc05f6
[9]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s-china-trade-deal-tariffs-trade-war-outlook-wall-street-2025-5
[10]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pinions/2025/05/12/trade-trump-china-tariff/
[1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k9mpx0FQU
[12]https://www.reuters.com/world/china/view-investor-reaction-us-china-progress-trade-talks-2025-05-11/
[13]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us-china-trade-deal-will-not-reverse-trump-tariff-damage-to-global-supply-chains-by-angela-huyue-zhang-and-s-alex-yang-2025-05
[14]https://www.cfr.org/expert-brief/trumps-china-truce-tariffs-comes-cost-us-credibility
2024年,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正式推出原創研究品牌「CF40研究」。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潘潘責任編輯:潘潘
撰文:素雅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