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所謂“對等關稅”存在兩個致命錯誤:第一個錯誤在於其基本概念,白宮的公式認為,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或針對某個特定國家的雙邊貿易逆差,完全是由貿易伙伴設定的貿易壁壘或其他不公平貿易行為所致。但宏觀經濟學基本原理表明,任何國家的貿易失衡都起源於其國民儲蓄與國民投資之間的差額。
第二個錯誤在於,其假定提高關稅只會減少美國進口,而不會顯著影響出口。這一假設存在兩方面嚴重謬誤:首先,其貿易伙伴可能採取反制措施;其次,依據“勒納對稱定理”,即使其貿易伙伴不採取反制措施,美國出口仍將下滑。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在首個任期對華加徵高關稅後,中美雙邊貿易規模明顯縮減,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卻未見實質性改善。
若想透過關稅“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唯一方法是將稅率提升至荒謬的高位(如500%)。屆時,美國經濟將會陷入一種類似北朝鮮的封閉狀態——透過同時切斷進口與出口來實現所謂的“平衡”。
“對等關稅”的雙重謬誤:
一場貿易政策的荒誕劇
文 | 魏尚進

美國總統特朗普特意選在愚人節的次日正式宣佈大幅提高關稅,顯然不願讓世界認為他的“對等關稅”是個瘋狂的主意。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成功了。
所謂“對等關稅”名不副實。比如,韓國與美國簽有自貿協定,對多數美國商品實徵零關稅,卻將面臨美國25%的關稅;中國香港地區作為WTO認定的單獨關稅區,對來自美國(以及其他地區)商品完全零關稅,如今卻被美國加徵約75%的關稅。
白宮公佈的“對等”關稅公式如下:對某國的關稅稅率取10%或“0.5×k*”中的較大值,其中k*是美國政府單方面認定的“該國對美綜合關稅率”,計算公式是該國2024年對美貿易順差佔其對美出口額的比重。
如果一國對美國存在逆差,例如英國,它就會面臨美國加徵的10%關稅。相反,如果一國對美國有很大的順差,其順差額佔到其對美出口額的60%,那麼它將會面臨美國加徵的30%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公佈的“對等關稅”的解釋,透過援引學術論文來佐證關稅公式中的特定部分,特別是關於美國關稅提高將導致進口價格上漲幅度,以及既定進口價格上漲將導致進口量下降程度的論證,從而營造出一種公式科學嚴謹的假象。然而,這些討論不過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對等關稅”存在兩個致命錯誤。
該政策的第一個根本性錯誤在於其基本概念:白宮的公式認為,美國整體的貿易逆差或針對某個特定國家的雙邊貿易逆差,完全是由貿易伙伴設定的貿易壁壘或其他不公平貿易行為所致。
與此不同,宏觀經濟學基本原理表明,任何國家的貿易失衡(也就是出口與進口有區別)都起源於其國民儲蓄與國民投資之間的差額。比如,韓國對美貿易順差反映了其國民儲蓄超過國民投資;美國貿易逆差則反映其儲蓄相對於投資的不足。
事實上,許多與關稅或非關稅壁壘無關的因素,都可能改變一國的儲蓄—投資缺口,進而改變貿易逆差的值。例如,美國在得克薩斯州發現新的大型頁岩氣田,這將提升美國居民對未來財富額的預期。儘管更高的收入尚未實現,但美國民眾會立即增加消費(即減少儲蓄),同時加大對油氣行業的投資。
這種變化自然會擴大美國與多數貿易伙伴的貿易逆差。然而,按照當屆美國政府的邏輯,此類情況下貿易逆差的擴大,竟被歸咎於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為的加劇。
這一邏輯在其他方面同樣站不住腳。以服務貿易為例:美國對中國、歐洲等眾多國家或地區長期保持鉅額順差。若按美國政府的邏輯推演,這種順差理應歸咎於美國自身的大規模不公平貿易行為,而非其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顯著比較優勢。
該關稅公式的第二個錯誤在於,其假定提高關稅只會減少美國進口,而不會顯著影響出口。這一假設在兩個方面存在嚴重謬誤:首先,貿易伙伴可能採取反制措施。例如,中國已宣佈將對美國進口商品全面加徵34%的關稅,以回應美方對華商品的新關稅。這自然會消減美國今後的出口。
其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貿易伙伴不採取反制措施,美國出口仍將下滑——這一點顯然未被美國總統及其幕僚充分理解。鑑於當前美國失業率處於低位,其各類生產要素已被充分利用。在新關稅保護下,那些目前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即那些無法與進口產品競爭的美國企業),若要擴大生產,唯一途徑就是從其他具有競爭力的美國企業(包括出口企業)爭奪人力與資金資源。其必然結果是:美國進口減少的同時,出口也將同步萎縮。
這個邏輯在國際貿易文獻中被稱為“勒納對稱定理”,它清楚揭示了為何在“解放日”實施的高關稅將導致美國進出口雙雙收縮,從而難以如公式預期那樣改善美國貿易逆差。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在首個任期對華加徵高關稅後,中美雙邊貿易(進口與出口)規模明顯縮減,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卻未見實質性改善。
若想透過關稅“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唯一方法是將稅率提升至荒謬的高位(如500%)。屆時,美國經濟將會陷入一種類似北朝鮮的封閉狀態——透過同時切斷進口與出口來實現所謂的“平衡”。
特朗普堅稱實施“對等關稅”將增強美國經濟,然而股市反應卻與之相悖——在其宣佈政策後的48小時內,美股暴跌逾10%,美企市值蒸發數萬億美元。由於貿易摩擦同樣衝擊其他經濟體,東京、首爾、倫敦和法蘭克福股市應聲下跌(儘管跌幅較小)亦在預料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面臨國內經濟放緩和美國高關稅壓力的中國,其股市跌幅仍小於美國。對普通美國家庭而言,這場貿易摩擦正帶來雙重打擊: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與養老金資產縮水。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宥朗|責任編輯:宥朗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來源:“復旦金融評論”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