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潮水,都是一代人的轉身

未來,持續奮進的中國年輕人必將在全球舞臺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來源 | 筆記俠
作者 | 王志綱
當下,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如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突出重圍,考驗著每一個人。
2024年9月份,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終於出現重大轉向,隨之而來的12月9日政治局會議,又將如何深刻的影響你我?
今天的特朗普,成為美國近一百多年來,唯一非連任而二次就任的總統。
他的二度當選,對中國經濟又將意味著什麼?
技術進步的步履卻不曾停歇,AI浪潮洶湧而來,企業家該如何應對?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王志綱老師的年終圍爐夜話將為我們提供一盞明燈,照亮前行的道路。
01

中國製造

改變世界的中國“工廠佬”

這些年我一直關注中國的製造業。
從華為到比亞迪,從高階到幾十億或者100億左右的隱形冠軍,至少做了上百家這樣的企業。
最深刻的感受是,中國終於結束了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構建起了世界第一方陣的製造業。
人類歷史上,從大英帝國成為世界第一,到美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為霸主,他們依仗的都是製造業。
預計中國到2030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製造業。

故事1:新加坡“工廠佬”

10年前我去新加坡時,有個學員接待我。
在對他的企業進行深入瞭解後,獲得了這樣認識:
他的企業遍佈美國、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蘇州和廣州,並且這些企業全部鑲嵌在了世界供應鏈中,美國是無法打擊到他的。
印度原來很歧視、打壓中國,他派去印度的都是新加坡人,韓國人、臺灣人,老闆在後頭就可以了,根本打壓不到。
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太多了。
既然是供應鏈、產業鏈,自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這就好比在吃剔骨肉時,把大骨架子用醋和醬油蒸熟後讓大家啃,反而能吃到最好的東西。
我認為這已經深入骨髓,這正是美國想打死中國卻無法打死的重要原因。
中國俗話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當地很多老闆都是先到一個工廠打工,之後再跟著新加坡人、臺灣人幹,最後慢慢自己成為老闆。
他們成功的經驗是勇敢和執著。
現在,他已經過上了“三生有幸”的日子,即生活豐富多彩、生命有價值,以及生意順利成功。
在中國,像他這樣的故事成百上千。
在製造業方面,安徽省表現突出,後勁十足,大有後發趕超之勢,其中也湧現出了不少製造業領域的傑出代表,比如比亞迪的王傳福。

故事2:“隱形冠軍”伊戈爾

像伊戈爾這樣的企業,在珠三角比比皆是,我們把它們叫做“隱形冠軍”。
伊戈爾的老闆發財了之後,想幫助家鄉吉安發展,就砸了幾十個億,在家鄉建了一座燈塔工廠,非常成功。
美國人、日本人、韓國人都來學習。
因為他的工廠把工業生產方式實現了根本性的革命。
我給這個工廠取個外號叫“集裝箱工廠”,他把它叫做“合成式生產”。
即不過多依賴本地的生態鏈和供應鏈,只要在5G大世界裡面,透過智慧化和大資料把原材料輸入到這個地方,然後產品就生產出來了。
他的這套東西,到了非洲或者美國供應鏈殘缺的地方,都可以發揮作用。
他把它取個外號叫“蔡倫計劃”。
當年中國的造紙術改變了歐洲,造就了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把這種新的工廠方式輸送到全世界,讓全世界跟著我們一起發展。
現在,中國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後,一大批闖蕩的人發財返鄉,已經不再簡單地修橋補路,而是用製造業和工業化反哺故鄉。
他投入了十幾億建立了一個很好的工廠。
我看到工廠旁邊有很多其他企業,包括最好的代工企業——立訊精密。
立訊精密的6萬人帶動了整個吉安革命老區的經濟。
這個企業叫做伊戈爾,不只是一個,還有100個,1000個……
所以下一步,這一批中國的企業家可能將會徹底改變中國人對扶貧的認知。
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不僅是給家鄉投錢,還用製造業、工業化或其他方式幫助家鄉造血。
如今,中國仍存在一個現象,即冰火兩重天。
在你身邊,會遇到一群老闆,他們總是唉聲嘆氣,抱怨生活不好。
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他們都是傳統經濟和舊經濟的代表,要麼依賴房地產,要麼依賴建築業包工頭。
所以,不出海是沒有未來的。
“出海”就像“走西口”一樣是被迫的,當你跟他們打交道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中國真的完了。
但是你回過頭來,跟這一批“工廠佬”、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打交道時,你就會發現像伊戈爾一樣——
這批人埋頭苦幹,長期主義,二三十年後這批人在全球有極大競爭力,並且他們都活得非常舒服。
最後歸結起來就是,中國今天冰火兩重天,舊經濟若不轉軌,確實會遇到很大問題。
但在製造業方面也會發現一枝獨秀,一大批規上企業活得非常好,他們對明天充滿信心,眼睛都在放光。
所以,中國的確是複雜的,要看你是跟哪個方陣在對接。
02

走出海外的年輕人

放眼看世界 

這次到國外,遇到了一大批年紀不滿40歲卻在海外幹得風生水起的年輕人,我感覺他們找到了我們這代人在80、90年代時拼搏的激情。

故事1:極兔

我原來不知道極兔這家公司,跟他們高層見面時,我才發現極兔的高層大部分由年輕人組成。
在交流過程中,我提出希望前往海外瞭解他們企業的發展情況。
之後我便應極兔邀請前往印度尼西亞參觀。
那天,十幾位深耕印尼超過十年的年輕人給我說了幾點,印象很深:
第一,極兔全球有幾十萬名員工;
第二,除了東南亞,極兔還覆蓋了非洲、中東、南美等十幾個區域板塊;
第三,極兔在港交所市值超過1000億。
我問他們是怎麼走向國際物流的,他們告訴我——
當年極兔的創始人從OPPO離職是為了開拓東南亞手機市場。
然而,在銷售手機過程中,他發現這裡的物流服務非常欠缺,貨物無法送達消費者手中。
許多人對此只會埋怨,但是他認為自己發現了一座金礦,於是決定自建物流和自營配送。
沒過多久,他就把配送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印尼總人口約為3億,僅雅加達所在的島嶼就有2億人口。
印尼的社會發展進度正好相當於中國90年代蓄勢待發的狀態,年輕人口比重很大。
極兔紮根在此,一不小心就做成千億級企業。
這是一個很真實的故事,我一路觀察下來,發現這樣的故事比比皆是。
在中國經過了地獄般歷練的人才,只要走到海外就是降維打擊。
他們低頭一瞥,目之所及皆為黃金。
我認為年輕人出海必能大展宏圖。

故事2:廈門建發

廈門建發,中國最大的商社。
建發原來的大宗供應鏈業務走的是線,例如石油、紙漿和糧食等業務線條。
現在建發建立了海外辦事處,不僅以網格形式連線業務線條,還形成了立體平臺。
我最近在國外考察過程中,從泰國到印尼、新加坡,甚至一直到中東,都會有建發的人來與我們交流。
他們全是30多歲的年輕人,背景非常好,基本上都是國內外名校畢業,不少人在國內也發展得順風順水。
可以說,在建發下一步全球化的戰略裡,年輕人正是中流砥柱。
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大批優秀、充滿激情的年輕人會開始走出去。

故事3:貴州泰國商會

我們在泰國遇到了貴州泰國商會的會長,他很年輕,只有40歲。
他是貴州遵義人,家境貧寒,從小就是個不喜歡讀書的小搗蛋鬼。
家裡面沒辦法,聽說泰國北部清邁一帶學費很便宜,就把他送到那裡。
混了兩年後,有一天他幡然醒悟,覺得自己不能再整天渾渾噩噩。
在重新明確目標之後,他開始認真讀書和學習,用了三五年時間就把泰語學好,然後在當地成家,最後到曼谷發展。
到曼谷才短短5年時間,他就與幾個朋友聯手,在中國大使館旁邊打造了一個非常棒的中泰文化之窗,成為了泰國最成功的專案之一。
更關鍵的是,這個專案成功以後,他被泰國的上流社會接受、接納,成功融入當地社群。
不僅當上了貴州商會會長,還成為了連線中泰兩國之間商務的橋樑,自己的生意也做得愈發紅火。
我很好奇,他對這些年取得的成功有何心理感受。
他回答道自己的成功是因為一直在踐行這三點:
接受你、喜歡你、離不開你。
把這三點走通,想不成功都不可能。
第一,讓別人接受你。
年輕人好學、有潛力、有空間,而且有勇氣,敢闖,但出去以後想讓人家接受,一定要跟當地打成一片。
而且一定要把中國人的勤勞、勇敢、和善、還有相容等美德一起帶出去,與當地人融為一體;
而不是打一槍換個地方,或者用殖民主義的方式去掠奪當地。
第二,讓人家喜歡你。
年輕人出海以後要為當地帶正能量,帶來當地人嚮往的東西,透過引導讓大家都願意跟你打交道。
最後,讓人家離不開你。
當別人離不開你的時候,不想當老闆都不可能。
現在很多有出海需求的企業,比如釣魚臺,都要首先找這個貴州商會的年輕會長。
總之,走出海外是大趨勢,但怎麼在海外站穩腳跟卻是一門大學問。
目前,在海外發展得風生水起的都是年輕人。
這些年輕人最大的特點是有知識和抱負,趕上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支撐平臺。
如果他們真的能有所體會和認知,在下一波整個中國的全球化浪潮中,他們將會發揮巨大作用。
03

結 語

回首中國製造的奮進之路,從“工廠佬”的砥礪深耕到隱形冠軍的創新領航,中國製造業正在重塑世界格局。
新一代年輕人也在這股浪潮中注入新力量——
比如極兔的海外拓荒、廈門建發的全球佈局、貴州泰國商會會長的逆襲,無一不在彰顯年輕人的果敢與智慧。
他們帶著中國精神、知識和抱負出海,紮根異國、融入當地、創造價值。
未來,持續奮進的中國年輕人必將在全球舞臺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