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40萬每年在國際學校雞的娃,畢業連外賣都送不了??”

在教育內卷不斷加劇的當下,國際學校逐漸成為眾多家長眼中為孩子鋪就錦繡前程的 “黃金通道”。
他們不惜每年豪擲 40 萬甚至更多,只為給孩子提供頂尖的國際化教育資源,滿心期許孩子未來能在廣闊天地中縱橫馳騁,實現階層躍升。
然而,現實卻常常給這些滿懷期待的家庭一記沉重的耳光。部分國際學校畢業的孩子,畢業即面臨失業的殘酷現實,甚至連送外賣這樣看似門檻不高的工作都難以勝任。
這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次問題?又該如何破局?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深入探討。
當我們談及國際學校的教育成本時,40 萬一年可能僅僅是一個起步價。其中,學費往往佔據了最大的開支比例,少則十幾萬,多則二十幾萬。但這僅僅是孩子踏入校園學習知識的“入門券”。
為了讓孩子在激烈的國際教育競爭中脫穎而出,家長們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於課外輔導。
從國際數學競賽培訓,到各類科技創新大賽集訓,再到語言能力提升課程,一年下來,又是一筆不菲的開支,輕輕鬆鬆就能達到好幾萬。
而當孩子準備出國留學時,申請學校的各項費用、簽證手續費,以及留學期間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成本,加起來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如此高昂的教育投入,承載著家長們對孩子滿滿的期待。他們渴望孩子透過國際化教育,拓寬視野,提升綜合競爭力,順利考入世界頂尖名校,畢業後能輕鬆踏入名企,開啟輝煌燦爛的人生篇章。
家長們懷著對孩子未來的美好憧憬,毅然決然地將孩子送進國際學校。在他們的想象中,國際化教育意味著孩子將置身於多元文化的交融環境中,接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思想和理念,從而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和開放包容的心態。
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獨特的教學方法,能夠充分挖掘孩子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綜合能力。
出色的英語能力和系統的國際課程體系學習,將為孩子開啟世界名校的大門,畢業後憑藉名校光環和自身能力,輕鬆獲得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過上富足而體面的生活。
然而,現實卻異常殘酷。不少國際學校畢業的學生,在海外留學歸來後,滿懷信心地踏入國內就業市場,卻發現現實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薪資待遇與他們多年來的高成本教育投入嚴重不成正比,找不到專業對口工作更是成為常態。
在一次次求職碰壁後,甚至有人無奈到考慮送外賣這樣的工作。可即便如此,送外賣對於他們來說也並非易事。
01 學生自身心理落差,看不上送外賣
對於那些在國際學校接受過多年精英教育,又遠渡重洋留學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態常常與現實產生巨大落差。
多年的辛勤學習和不懈努力塑造了他們的理想與價值觀:他們認為,自己經過漫長而艱辛的學術歷程,投入了無數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理應獲得一份體面、高階的工作。
這種“理應”的心理,深深植根於他們的內心,成為了他們對未來職業的基本期待。
然而,生活的現實往往讓這些曾經的學霸們感到無法接受。送外賣這一看似最為普通、最為基礎的工作,完全不符合他們對於理想工作的預期。
對於他們而言,送外賣不僅是依靠體力勞動的職業,且工作環境通常較為艱苦,薪酬水平相對較低,毫無“高階”與“體面”可言。在他們的認知中,這與自己多年來接受的優質教育、身處的高貴身份截然不符。
在這類學生的心中,送外賣似乎是無法與他們的人生目標相匹配的“低端”工作。他們抱有更高的期許:進入金融行業,成為一位掌控資本、叱詫風雲的投資經理;進入科技領域,成為引領創新的技術專家,影響世界的未來。
因此,他們不願接受“低端”工作,因為這會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生活的選擇上有所退讓,背離了自己對成功和社會地位的定義。
尤其是在面臨生活壓力時,這些學生的心理往往充滿了矛盾與掙扎。
儘管外部環境的壓力日漸沉重,且生活費用不斷增加,他們依然難以放下自尊與身份認同的框架,無法坦然接受這類工作選擇。
內心的驕傲、對於自我價值的過高期望,使得他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與送外賣這一職業達成和解,甚至拒絕將其作為一條現實的生存之路。
02 市場飽和,就業崗位難尋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留學人數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
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跨越國界,去海外接受更為優質的教育,尤其是那些曾在國際學校中接受過精英教育的年輕人。
他們擁有紮實的學術背景,廣泛的國際視野,以及對未來職業的憧憬。然而,這種大規模的留學潮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國際學校畢業生數量的激增。
與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的趨勢相比,就業市場的發展卻顯得步伐緩慢,職位的增長遠遠滯後於畢業生的供給。尤其是在某些傳統行業,就業機會的競爭愈發激烈。
尤其是對於剛剛步入職場的國際學校畢業生而言,他們不僅需要與國內的普通高校畢業生競爭,還要面對外部環境的嚴峻挑戰。科技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人工智慧(AI)的崛起,更是對傳統就業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例如,在資料錄入、客服等基礎工作領域,人工智慧(AI)已經能夠取代大量的人工操作。以資料錄入為例,人工智慧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海量資料,且準確率遠高於人工操作,不僅節省了人力資源,也大幅提高了效率。
類似的技術革新正在逐步滲透到各個行業,傳統的低技能崗位逐漸消失或者被自動化取代。在這種情況下,原本以“簡單工作”而為許多人提供就業機會的崗位,逐漸變得稀缺,許多原本可以依賴的工作機會,因科技的進步而逐步消失。
這些技術的飛速進步,讓就業市場變得更加狹窄,尤其是對於國際學校的畢業生來說,競爭更加激烈。
在許多行業中,尤其是人工智慧技術正在廣泛應用的領域,職位數量的增長遠遠落後於畢業生數量的增加,這使得他們在求職時面臨的壓力巨大。
更重要的是,連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崗位,如送外賣這樣依賴體力勞動的職業,面對眾多求職者的湧入,也逐漸變得僧多粥少,難以獲得。
因此,國際學校的畢業生即便懷有高期望,夢想著進入金融或科技領域的頂尖企業,卻不得不在就業市場的夾縫中掙扎。
面對這一現實,他們或許不得不在內心做出某種妥協,承認即使是送外賣這樣的工作,也可能成為他們進入職場的一條出路。然而,這種心態上的轉變並非一蹴而就,許多學生依然無法完全接受這樣“低端”工作的現實。

面對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困境,尤其是對於那些來自國際學校背景的學生,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都需要進行深刻反思,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幫助學生應對這一挑戰。
01 學校:課程體系最佳化與全球化職業規劃
國際學校的教育體系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
然而,面對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僅僅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理論知識傳授,顯然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就業需求。學校應在最佳化課程體系時更加註重實踐性和全球化的職業規劃。
首先,學校可以與國內外企業、跨國公司等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開展實習專案和企業合作課程,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鍛鍊自己的實踐能力,積累行業經驗。
這些實習機會應不僅侷限於本地公司,而應儘可能涵蓋跨國企業,以更好地幫助學生了解全球化的就業市場和工作流程。
其次,學校應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從學生入學開始,就為他們提供系統的職業規劃課程。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自全球各地,他們的職業選擇不僅僅侷限於本地市場,因此學校需要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就業形勢及行業發展趨勢。
此外,學校應特別關注學生的跨文化能力和國際化職場適應性培養,增強他們在全球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
邀請各行各業的成功人士,尤其是有國際背景的行業領袖來校園舉辦講座和分享會,幫助學生更清楚地認識社會需求和全球職業發展的趨勢。
這種跨國、跨行業的資源共享能夠使學生在畢業前就瞭解不同領域的發展機遇,從而更好地為未來就業做好準備。
02 家長:拓寬視野,支援孩子的全球職業發展
國際學校的家長通常擁有較為開放的教育理念和國際視野,但他們對孩子未來發展的期望往往偏重於學術成就和名校畢業證書。然
而,面對全球化的就業環境,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進一步調整。家長不應僅僅關注孩子進入傳統的高薪職業,而是要鼓勵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天賦,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業道路。
家長應當認識到,國際學校的孩子有更廣闊的職業選擇空間,他們不僅可以選擇國內的高薪行業,還能夠進入跨國公司、國際組織,甚至從事與國際事務相關的工作。
家長應支援孩子多角度拓展職業選擇,例如國際貿易、跨國金融、全球諮詢等領域,不要把孩子的未來僅侷限於國內傳統行業或本地就業市場。
同時,家長應鼓勵孩子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全球視野以及團隊協作能力等軟技能,這些都是進入全球化職場所必需的素質。
家長可以透過帶孩子參與海外志願活動、國際交流專案、跨文化實習等方式,幫助孩子提前適應國際職場的多元化和複雜性。
03 學生:積極尋求國際化就業機會,提升多元化能力
作為國際學校的學生,主動適應全球化就業市場、提升個人綜合能力是破局的關鍵。國際學校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學術背景和語言能力,但在進入職場時,僅僅依靠這些基礎是遠遠不夠的。
學生需要主動尋求實踐機會、拓展職業視野,並根據市場需求提升自身的競爭力。
首先,學生應當利用假期時間積極參與國際化的實習專案和跨國公司的工作機會。透過跨國公司的實習,學生不僅能增加實踐經驗,還能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鍛鍊自己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跨文化協作能力。
此外,學生可以透過國際志願者活動或海外社團等方式,積累在多元文化環境中的工作經驗。
其次,學生可以透過線上課程、短期專案等方式,學習一些與全球職場需求密切相關的技能,如資料分析、程式語言、數字營銷、人工智慧等,這些技能不僅有助於提升個人競爭力,也能增強學生在全球化行業中的適應能力。
學生應關注全球就業市場的動態變化,定期瞭解各行業的趨勢,特別是國際組織、跨國企業和新興行業的就業機會。
例如,綠色能源、科技創新、國際金融等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學術背景,提前為未來的職業規劃做出調整。
04 學校、家長與學生三方協同: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要真正打破國際學校學生的就業困境,學校、家長和學生三方必須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教育改革,最佳化職業規劃,並積極應對就業市場的變化。
學校在提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課程內容的同時,也要加強與全球企業的合作,推動學生的國際化實習與就業專案;家長則要鼓勵孩子拓寬職業視野,支援孩子的個人興趣和職業發展;學生則要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在全球化環境中競爭所需的軟技能和專業能力。
透過三方的共同努力,國際學校的學生將能夠真正突破就業瓶頸,在全球化的職場環境中佔據有利位置,實現職業夢想。
只有形成這種強大的教育合力,學生才能在未來的職場中不僅迎接挑戰,更能享受更多的發展機遇。
國際學校的學生不應只停留在學術成績的單一評價標準上,他們需要擁有更全面的能力和更加開闊的職業視野。
學校、家長與學生三者應共同努力,為孩子們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在全球化的就業市場中擁有更多選擇和機會。透過這樣全方位的努力,我們才能確保國際學校的學生畢業後,不僅在知識上得到全面的提升,更能在職場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跑贏留學起跑線
掃描二維碼,新增1V1留學諮詢顧問
【新時代新勢力 | 2025國際教育領軍者年會暨福布斯中國留學行業頒獎典禮】
2025年3月29日,上海將迎來一場教育行業的頂級盛會——「新時代新勢力」國際教育領軍者年會!活動匯聚行業大咖,開啟深度圓桌論壇,分享前沿趨勢;同期舉辦國際教育行業交流晚宴,搭建高階合作平臺;更有2025福布斯中國留學行業系列評選頒獎典禮,見證行業標杆的誕生!
誠邀教育從業者、留學家庭及行業關注者共同參與!點選下方小程式,立即報名,搶佔席位,與領軍者同行!👇
多說一句:
微信更新了推送機制,很多小夥伴反饋說經常看不到我們的更新,這裡建議大家將我們的公眾號加一個星標,以免錯過我們的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