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能為物聯網帶來哪些啟示?

作者:趙小飛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近日,2025年前2個月通訊業經濟執行情況資料公佈,資料顯示,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數為15.61億戶,比2024年末淨減874.5萬戶。雖然過去幾個月有增有減,但基本趨勢是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已達到飽和。使用者的飽和在市場收入上也有所反映,資料顯示,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網際網路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網際網路業務同比下降0.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6.4%。
同期,物聯網實現快速增長。資料顯示,截至2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使用者27.02億戶,比上年末淨增4608萬戶。移動網際網路雖然使用者增長乏力,但在過去幾年的發展,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物聯網的發展雖然和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不一定遵循同樣規律,但移動網際網路應用創新經驗,或許能給物聯網帶來一定的啟發。

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見頂,提升單個使用者價值為主導

2012年,“網際網路+”首次提出,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2015年7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釋出,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迎來加速發展,各類創新層出不窮。
彼時還有一個背景是,國內4G網路開始大規模內設,在運營商投入鉅額資金大規模建設網路基礎設施同時,也是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期。根據中國網際網路網路資訊中心釋出的資料,2015年至2020年期間,各類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者數實現快速增長,很多應用使用者數實現翻倍,從而驅動網際網路各類業態的繁榮。

各類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使用者增速(單位:億,來源:CNNIC)
從資料中可以看到,尤其是網上外賣、移動支付、網路直播、網路影片、網約車增速最快,這些也是移動網際網路流量增長的大戶。當然,2020-2024年這幾年使用者規模也依然在增長,只是增速沒有2015年之前快。今天這些應用的形態和功能是2015年無法比擬的,如今這些應用已經將大量新的商業模式嵌入,如金融功能、社交功能等,其所體現出來的單使用者價值遠遠超過2015年。因此,也有近年來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等新興平臺公司的社會影響力在持續增強。
如今,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雖然已飽和,總體收入也出現下滑,但圍繞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在多方面的應用價值依然在增長。資料顯示,2024年以資訊服務為主的企業,包括新聞資訊、搜尋、社交、遊戲、音樂影片等方面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5%,增速較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提供生活服務為主的平臺企業,包括本地生活、租車約車、旅遊出行、金融服務、汽車、房屋住宅等方面網際網路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7%。
各類網際網路廠商依然進行大規模的投入,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在這個過程中,電信運營商從每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身上獲得通話和流量收入,而平臺企業則從每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身上都能直接或者間接獲取收益,例如透過使用者訂閱內容模式直接向每個使用者收費、透過收取交易佣金模式向交易的某一方收費、透過免費使用方式實現流量變現等,不論何種模式,最終還是需要網際網路使用者來買單,因此龐大的使用者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基礎。
2020年之前,使用者數量增長還是網際網路廠商獲得收益的主要驅動力,而2020年之後,隨著使用者數量增長放緩,存量經營成為收益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在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到頂甚至下滑的背景下,需要新的花樣提升單位使用者的價值。當前火熱的人工智慧大模型的發展,很短時間內吸引海量使用者使用,同時也堅定了各類科技企業投資的決心。筆者認為,這從另一個角度可以理解為,廠商很大程度上是給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增加從單個使用者獲取收益的可能性,提升單位使用者價值,最終也是由每個使用者來買單。

物聯網使用者遠未見頂,但也需要考慮提升單個使用者價值

過去幾年,移動物聯網迎來快速增長,從2019年末使用者數10.28億增長到2024年末26.56億,給相關物聯網連線和運營的廠商帶來增量收益。
物聯網的發展存在單個使用者價值太低甚至下滑的問題,相關廠商收益增長緩慢,物聯網的發展還更多聚焦於透過使用者量的增長來實現收益的線性增長。當然,物聯網使用者目前也確實還處於快速增長期,而且還遠遠看不到使用者數量天花板。不過,目前物聯網使用者數量已經達到規模化量級,是時候可以考慮單個使用者的價值提升,即圍繞每一個聯網終端的收益挖掘。
在移動網際網路領域,每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對應的是一個移動終端,即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類終端,但實際上真正的使用者還是持有移動終端的個人,有些個人可能會持有超過1個終端,這些終端與個人密切相關,相關終端操作基本是由個人完成。
與移動網際網路不同的是,物聯網使用者具有特殊性,所謂的物聯網使用者是一個物理存在的聯網終端(非手機和電腦),雖然基於所有權歸屬,這些物理終端歸屬個人或單位,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終端具有自主執行功能,不一定是人為的操作,所以可以認為很多物聯網終端是一個獨立的“使用者”。
基於此,筆者認為,是否可以參考移動網際網路模式,把每個物聯網終端也當做一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參考各類廠商挖掘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價值的模式,挖掘每個物聯網終端的價值。除了物聯網終端本身軟硬體價值提升外,在物聯網終端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創新應用和商業模式或許是提升單個使用者價值的突破口。
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有支付、購物、出行、社交、搜尋、辦公、直播的需求,那麼物聯網使用者,即物聯網終端是否也有類似的需求可以挖掘?這樣單個物聯網終端的價值會得到顯著提升,也給相應服務和運營廠商帶來超越線性的收益。例如,知名運營商沃達豐推出數字化資產管理平臺(DAB),使連線到沃達豐全球物聯網平臺的物聯網裝置能夠與其他經過驗證的物聯網裝置進行自動化和安全的交易,而無需人為干預,沃達豐曾展示了新能源汽車自行發現最佳充電點(基於價格、綠色能源驗證供應商、最近的地點和充電時間)並自動進行費用支付的場景。這可以看作是對於物聯網使用者支付需求的挖掘。
當前,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智慧物聯網(AIoT)引入大模型等人工智慧最新成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LLM-IoT可以看做是另一種典型的提升單個物聯網使用者價值的核心手段。首先,這一模式充分利用了物聯網採集的資料,透過預訓練模型的介入,形成新的洞察。其次,能夠創造新的物聯網使用者,例如開發出新的具備更高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的智慧助理,這些裝置將能夠理解並響應人類的命令和查詢,改變我們與技術互動的方式。再次,打造個性化的體驗,智慧家居系統可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演算法為個人使用者建立個性化的照明和溫度設定,提高舒適度和便利性。
總之,雖然物聯網使用者發展還處於遠未見頂的狀態,但提升單個物聯網使用者價值的時機逐漸成熟。移動網際網路過去幾年發展的歷程,也是不斷提升單個使用者價值的過程,或許透過移動網際網路發展的經驗,能夠給提升物聯網單個使用者價值帶來一些啟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