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魯茲人與貝都因人教派衝突致30餘人死亡

● ● 敘利亞
敘利亞內政部週一凌晨表示,敘利亞南部以德魯茲人為主的斯韋達市發生武裝衝突,導致30多人死亡,100人受傷,這是最新一起教派衝突事件。
據目擊者稱,暴力事件起因於一波綁架潮,其中包括週五在連線大馬士革與斯韋達的公路上,一名德魯茲商人被綁架。斯韋達是以德魯茲人為主的省份的省會。
以色列的德魯茲人對此感到非常擔憂,他們可能會採取措施幫助鄰國的德魯茲人保衛自己。
去年4月,敘利亞首都東南部的賈拉馬納地區曾發生遜尼派武裝與德魯茲武裝居民之間的衝突,隨後蔓延至鄰近省會的另一區域。斯韋達24網站負責人、當地德魯茲研究員拉揚·馬魯夫表示:“這輪暴力以令人恐懼的方式爆發,如果不盡快結束,我們正走向一場血腥屠殺。”
衝突主要發生在斯韋達東部的馬誇斯社群,該區居住著貝都因部落武裝,隨後被武裝德魯茲團體包圍並控制。
敘利亞內政部表示,政府部隊將直接介入斯韋達衝突,呼籲當地各方配合安全部隊,協助解決衝突。

德魯茲人

德魯茲人(Druze)是中東一個獨特的秘契主義族教群體,起源於11世紀初埃及法蒂瑪王朝時期。其信仰體系源自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但融合了基督教、猶太教和諾斯底主義等多種宗教哲學元素,形成獨特的一神論信仰。德魯茲教派信徒自稱“穆瓦希敦”(意為“一神論者”),信奉哈基姆·比阿穆爾·阿拉為最後一位偉大先知。
德魯茲人實行封閉的宗教社群制度,不對外傳教,強調信仰的秘密性和內部的團結。他們講阿拉伯語,主要分佈在黎巴嫩、敘利亞、以色列和約旦等地,全球人口約120萬至200萬。德魯茲人在社會結構上實行家長制,男性家長掌管家族事務,女性則在家庭和教育方面承擔重要角色。德魯茲人以其忠誠、勇敢和對其他宗教的寬容著稱,歷史上多次在複雜的宗教和政治環境中保持獨立生存。
傳統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

貝都因人(Bedouin)是中東和北非地區傳統的遊牧阿拉伯民族,歷史悠久,生活方式以遊牧和半遊牧為主。貝都因人以部落為單位組織社會結構,重視家族和部落的榮譽與團結,遵循傳統的習俗和法律體系。
他們主要分佈在沙烏地阿拉伯、約旦、敘利亞、以色列、埃及和北非部分地區。貝都因人以其適應沙漠環境的生活方式聞名,擅長馴養駱駝和羊群,傳統上依靠畜牧業為生。隨著現代化程序,許多貝都因人逐漸定居,但仍保留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社會習俗。
貝都因人在以色列和敘利亞南部等地與其他族群,尤其是德魯茲人之間存在複雜的社會和宗教關係,歷史上曾因土地、水源等資源發生衝突。
相關閱讀
居民稱,武裝貝都因部落成員還對斯韋達市西部和北部的德魯茲村莊發動襲擊。
據路透社援引醫療訊息人士稱,至少15具屍體被送往斯韋達州立醫院太平間,約50人受傷,其中部分傷者被轉送至德拉市接受治療。
此次暴力事件是敘利亞近年來最新一輪教派流血衝突。自伊斯蘭教派叛軍去年12月推翻總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後,少數族裔群體的安全擔憂急劇上升。3月,數百名阿拉維派人士被殺,疑似是對阿薩德忠誠派早前襲擊的報復。
這是敘利亞多年來最嚴重的教派衝突之一。敘利亞長達14年的內戰於去年12月結束,阿薩德政權被推翻後,他逃往俄羅斯避難。
所有內容可免費轉載:開白請文尾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