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奪走了?敘利亞海岸線

今天的敘利亞,國土西起地中海,向東深入內陸腹地,直抵底格里斯河岸,可以說是地中海東岸面積較大的國家。西臨地中海的優越位置為敘利亞提供了便利的海上交通,然而相較於其他地中海東岸國家,

敘利亞海岸線卻最為短小

,甚至稍短於國土狹小的鄰國黎巴嫩,再加上首都偏南的地理位置,使得大馬士革顯得十分閉塞。

距離地中海近在咫尺的大馬士革。圖源wiki。
痛失三分之二海岸線
歷史上,大部分地中海東岸沿海為敘利亞所有
1516年,奧斯曼帝國南下入主敘利亞,對敘利亞開始了殘暴統治。為了方便統治,奧斯曼帝國將敘利亞分為大馬士革、貝魯特、阿勒頗和代爾祖爾四個部分,其中貝魯特大致相當於現在的黎巴嫩,阿勒頗則包含現在敘利亞西北沿海地區,兩地囊括地中海東岸大部分沿海地區
當時“萬國來朝”的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統治者利用各地區民族差異製造矛盾,挑起爭端,使得各地區尤其沿海與內陸紛爭不斷,敘利亞處於“人為內耗”長達三百餘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在一時期,統治者首次將黎巴嫩地區從敘利亞分離出來單獨設立酋長國,雖然仍由敘利亞代管,但黎巴嫩已開始出現脫離敘利亞的徵兆
18世紀,法國人來到敘利亞並宣稱其為法國保護地,開始與宗主國奧斯曼帝國爭奪這片土地的主導權。1914年,一戰爆發,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為核心的同盟國陣營,隨著同盟國在戰爭中的慘敗奧斯曼帝國陷入風雨飄零。在勝利方英法的脅迫下不得不退出敘利亞地區,法國人正式接管統治敘利亞
奧斯曼帝國末代蘇丹穆罕默德六世步出多爾瑪巴赫切宮。
實行多次鎮壓之後,法國人徹底征服敘利亞,牢牢掌控了敘利亞從沿海到內陸腹地的廣闊地區。這一時期,法國人對敘利亞進行了重新劃分,把敘利亞分成了阿勒頗邦、大馬士革邦、阿拉維邦、德魯茲邦。這時法國人對黎巴嫩進行了委任統治,並不歸法屬敘利亞管轄,這幾乎標誌著黎巴嫩正式脫離敘利亞。由於黎巴嫩為沿海地區,敘利亞因此失去西南沿岸
1923年,奧斯曼帝國滅亡,土耳其脫殼而出。新生的土耳其著手與法國就土敘邊界進行談判,雙方就伊斯肯德倫灣的歸屬問題爭執不下,伊斯肯德倫灣位於敘利亞西北部,屬敘利亞阿勒頗邦管轄,土耳其人認為該海灣對於土耳其連通東地中海、南下進入蘇伊士運河至關重要。最終雙方協定該海灣為兩國共有,為敘利亞失去西北沿海埋下伏筆
伊斯肯德倫灣。圖源wiki。
此後,法國為削弱阿勒頗敘利亞人在該地區的影響,將伊斯肯德倫灣南部從阿勒頗邦中析出建立亞歷山大勒塔州,這給本就想吞併這一地區的土耳其人看到了希望。二戰爆發後,德國入侵法國,法國自顧不暇,於是土耳其趁機出兵敘利亞,佔領了垂涎已久的亞歷山大勒塔州,正式將伊斯肯德倫灣收入囊中,土耳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哈塔伊省,至此敘利亞正式失去西北沿海
二戰後,歐洲衰落,殖民地紛紛獨立,1946年敘利亞宣佈脫離法國獨立建國,繼承法國統治時期的領土範圍,這時敘利亞海岸線只剩中段,較之奧斯曼帝國時期,已然失去了三分之二的海岸線
還我河山,收復海岸的嘗試
獨立的敘利亞將首都設在大馬士革,但是大馬士革地處敘利亞南部內陸,出海困難,且靠近以色列地區,距黎巴嫩邊境僅24公里,給新生的敘利亞以極大的不安全感。再加之黎巴嫩在歷史上長期屬於敘利亞,於是敘利亞當局萌生了收復黎巴嫩建立“大敘利亞”的思想
黎巴嫩沿海城市朱拜勒。圖源wiki。
1967年以色列出兵佔領了敘利亞大馬士革南部的戈蘭高地,極大地震撼了敘利亞。敘利亞開始著手實施收復敘利亞計劃。1975年,黎巴嫩發生內亂,這讓敘利亞看到了機會,立即於次年出兵黎巴嫩,在各方反對聲中控制了黎巴嫩。
戈蘭高地以及戈蘭高地敘利亞和以色列停火線。圖源wiki。
黎巴嫩內戰成了可乘之機。
此後二十餘年,敘利亞一度恢復西南沿,藉助法國人修建的從大馬士革至貝魯特鐵路,黎巴嫩首都成為了敘利亞最便捷的出海口,敘利亞南部在這一時期發展迅速,成為敘利亞經濟重心。可惜好景不長,21世紀以後,黎巴嫩反對敘利亞控制的聲音越來越大,2005年,在各方壓力下,敘利亞正式撤軍,兩國關係逐漸正常化。西南海岸“得而復失”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圖源wiki。
至於西北海岸,也就是被土耳其佔領的伊斯肯德倫灣南部,敘利亞一直持反對態度。獨立的敘利亞同土耳其多次就伊斯肯德倫灣南部進行交涉,均無結果。二戰後,土耳其實力恢復迅速,伊斯肯德倫灣南部的伊斯肯德倫港已經成長為土耳其南部重要港口,土耳其幾乎沒有歸還的可能性。伊斯肯德倫灣南部歸屬問題一直懸而未決,至今仍困擾著兩國關係。
敘利亞的出海之路
阿勒頗位於敘利亞北部,是敘利亞北部最大城市,同首都大馬士革一樣,阿勒頗也面臨著其西面沿海被他國佔據,從而導致出海不便的困境。為此,獨立後的敘利亞高度重視其僅剩“中段海岸”港口建設
阿勒頗老城。圖源wiki。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敘利亞政府對“中段海岸”最大港口拉塔基亞港進行擴建,擴建工程由丹麥、南斯拉夫等國承建,建成的拉塔基亞成為敘利亞第一大港口。20世紀70年代初,拉塔基亞港建立自由貿易區,再次進行擴建,碼頭長度增加,水域擴大,進一步提升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到2000年,拉塔基亞港再次建設17個新碼頭,港口年吞吐量達到1500萬噸,是擴建前的5倍。拉塔基亞港成為地中海東岸主要港口,拉塔基亞市也隨之迅速發展起來,成為敘利亞第五大城市
集貨運和休閒為一體的拉塔基亞。圖源wiki。
港口建設的意義是連通國內和國際兩大市場,進而帶動全國發展。敘利亞在加快港口建設的同時,也在加強拉塔基亞港與敘利亞內陸城市之間的交通聯絡。為此,敘利亞政府不惜花重金改建從首都大馬士革、阿勒頗以及霍姆斯這三大城市到拉塔基亞港的鐵路,改建後的鐵路極大地暢通了敘利亞各經濟要地與世界市場的聯絡,西方工業電子產品源源不斷地進入大馬士革等地,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城市樣貌煥然一新。
敘利亞東部的幼發拉底河流域,長期以來是敘利亞棉花和糧食產區,這裡光照充分,灌溉水源充足,生產的棉花個大質優,備受市場青睞,除此之外,這裡也是敘利亞重要的石油產區。自從阿勒頗到代爾祖爾的鐵路修建完成後,這裡的棉花和石油透過鐵路一路向西,直達拉塔基亞港,銷往世界各地。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和伊拉克曾計劃將兩國鐵路連入敘利亞,透過敘利亞東西鐵路從拉塔基亞港出海,從而達到繞開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的目的,這將大大提高敘利亞在中東經濟格局中的地位,促進拉塔基亞等沿海地區的開發與發展。
幼發拉底河流經敘利亞城市代爾祖爾。圖源wiki。
鐵路聯通內陸和海港。圖源wiki。
然而,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拉塔基亞港成為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港口一度停運。戰爭還對敘利亞鐵路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敘利亞各地區已然陷入割裂狀態。2024年12月8日,反政府力量控制大馬士革,宣告敘利亞政權更替。新政府以重建作為首要任務,恢復包括鐵路和港口在內的交通設施,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敘利亞沿海地區必將重新煥發應有的活力。
參考資料古敘利亞文明的流變和特徵.王新剛;拉塔基亞港—博弈角力的“西大門”.中新社;敘利亞成為地區勢力競技場.中國社科院西亞北非研究所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給個關注唄˘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