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裁員,如何解讀?

作者 | 堵錢眼的申公豹
外企的下限是勞動法,國企的上限是勞動法,而私企的下限是日內瓦公約。
最近賓士N+9裁員這件事,我認為要警惕,資本主義公司跟我們打馬列牌。
賓士被裁員工可獲得N+9的補償,若未來兩個月內未入職新公司,還可額外獲得3月和4月的工資,相當於最高N+11。
如果你之前月薪2萬,幹滿5年被裁,一次效能拿28萬,如果在家繼續躺兩個月,再給你4萬。
賓士中國這波裁員,原因主要是銷量下滑,2024年銷量下跌了6.7%,營收下降8.5%,利潤跌了28%,沒辦法國內車企太捲了,BBA根本卷不過。
但最荒誕的是,同樣身處這個捲到極致的市場,一邊是外企的“分手費天花板”,一邊是私企的“自費上班奇觀”。外企用錢買時間,私企用時間換生存。
幾個月前的極越汽車,事先沒有任何通知,大部分員工直接裁員,社保直接斷繳、大群全員禁言,留下來的少部分人有兩條路,要麼拿N+1的賠償,要麼留下來自費上班,薪資無法發放。
那些口口聲聲要對標賓士邁巴赫的車企,在對待自己員工的時候就改口了、雙標了。
裁員補償金的厚度,丈量著一家企業的人性溫度。賓士的N+9,特斯拉的N+3、大眾的N+6、本田N+2+1,透過額外工資緩衝員工的就業風險,非對員工個體的否定,本質上是對員工長期價值的認可,是對契約精神的敬畏。
而部分國內企業,尤其是私企,勞動法是“上限”,“規避勞動法”是本能,末位淘汰,畢業,放棄平庸員工,結構性最佳化,鼓勵狼性,淘汰不能拼搏的兄弟,向社會輸出人才,這些話術本質上是一種“成本轉嫁邏輯”——即企業風險最終由員工買單。
說白了,一個把員工當資產,另一個把員工當耗材。
為什麼很多人更願意去外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每次外企裁員,都有喪事喜辦的感覺。而打工人的內心訴求是,如果不能避免被裁,那至少被裁時也能體面離場。
某站有個梗圖,叫你背叛了工人階級,8小時工作制代表的勞動法,成了外企的下限、國企的上限。資本主義公司開始打馬列牌,這樣的現實太魔幻了。
這兩年很多中國企業出海,驚人的發現越南的勞動力成本,沒比國內低多少;更不用說越南工人動不動罷工,外企無奈妥協後感慨,還是中國工人好。
名創優品的葉國富說,他們的美國員工是按一個小時計工資的,一個小時20美金,而中國員工是按一個月結工資的,所以創業環境最好的還是中國。
還有去年,保加利亞高鐵專案,我們意外落選,反而是西班牙公司入選,原因讓人哭笑不得,對方報價47億,我們報價24億,保加利亞看了看自己國內的工資水平,不相信我們能做到這麼低價。
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進場、全國多地外賣騎手網約車相繼飽和,但是各地還是各種用工荒,據工信部資料,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缺口,接近3000萬人。
因為產業升級如果只追求生產效率,忽視勞動者尊嚴,只提升企業利潤率,不提升勞動者待遇,難免陷入“越升級越缺人”的迴圈。
最後,阿豹覺得產業升級的本質,應該是人的升級。
因為真正的產業升級,從不侷限於技術引數,而是如何讓每個勞動者,都能在時代浪潮中體面轉身。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