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高爾夫緊密連線,價格定位堪比拉夫勞倫,服裝品牌比音勒芬是製造“身份信念感”的集大成者,天然將自己與其他商務男裝劃分開來。
帶著些“老錢”風格的休閒,向自己將近八成未打過高爾夫球的VIP客戶販售高爾夫球夢:雖然你暫時沒站在高爾夫球場,但站在高爾夫球場的人和你穿著一樣的衣服。
紛紛擾擾中,比音勒芬儼然把自己活成了一種穿衣成功學。
文 | 宋春光
編輯 | Yang
運營 | 芋頭

忠誠的買家

眼前的服裝門店裝潢精緻,陳列著色彩濃郁的Polo衫,新代言人是一張年輕面孔,店內放著他身著亮綠色衝鋒衣的青春畫報,在一眾略顯成熟的單品中有些跳脫。孫彤也覺得自己和這裡不搭,他今年剛讀大學一年級,就走進了比音勒芬買衣服。
這是孫彤父親的提議——最近兩年,50歲的父親十分迷戀這個讀起來有些拗口的服裝品牌。今年春節假期,父親獻寶一樣對孫彤說:“帶你去個好地方買衣服。”一家人就驅車趕往商場。知道目的地是比音勒芬後,孫彤有些不理解,向父親提議“不如去拉夫勞倫”。
同樣是以拿著長杆打球的小人兒做LOGO,比起打高爾夫的比音勒芬,打馬球的拉夫勞倫更被孫彤和同學們接受。
最終,他還是在父親熱情的介紹下來到這家服裝店,還得知父親往會員卡里充值了將近5萬元。孫彤驚訝於父親對這個品牌的“狂熱”,他生活在陝南,父親做承包鐵礦的生意,他聽父親提起,許多同行也是這樣買衣服,成為比音勒芬的會員,為其花錢。
你也許沒聽過這個品牌,但一定見過它的衣服。比如,《哪吒2》的導演餃子在最出圈的幕後花絮中,表演示範“你打我噻”,穿著的紅色衛衣就來自比音勒芬。又比如,在各大城市的機場和高鐵站,比音勒芬的招牌總是默默佇立。早在2006年,比音勒芬就開始佈局機場渠道,畢竟在那個年代,只有真正的“精英”會時常出沒在機場和高鐵站,品牌很容易和這群忙碌的高淨值人群繫結。

▲ 深圳機場候機大廳的比音勒芬門店。圖 / 視覺中國
一件短袖Polo衫在比音勒芬店內的官方定價大約在1000-2000元之間,價格不菲。在2013年到2023年十年間,比音勒芬的營收漲了5倍到35.36億,淨利潤漲了8.4倍到9.11億。2016年港股上市後,股價一度從每股不到6元飆升到近30元,因此有“衣中茅臺”之稱。
可以說,這是一個被中年男性買起來的服裝品牌。2019年,浙商證券曾分析比音勒芬的消費者畫像:這是一群年齡在35歲-55歲之間,月可支配收入在3萬元左右,注重品牌且價格敏感度低的人群,其中,40歲以上為主力人群。
鄭苗人在澳大利亞,比音勒芬是他每次回國都會購買的衣服,整個衣櫥幾乎半數以上的衣服都來自這個品牌。他覺得衣服面料好,又賣得上價格,穿出去很精緻。鄭苗身型勻稱,遠沒有到50歲,第一次接觸這個牌子的衣服,還是讀書時母親買給自己的。
人到中年,身型擴張的趨勢難以逆轉。鄭苗母親喜歡這個品牌的衣服,T恤領口空間更大,不緊繃,似乎能從視覺上把脖子拉長。
顯瘦是一門技術活。除了脖子,最被中年顧客關注的還有難以修飾的肚腩。
比音勒芬的衣服在腰的位置,似乎都增大了彈力。尤其是肚子附近,選了伸縮性強的衣料,加上腰側邊線用了立體剪裁,給肚子留出更大的放置空間。當然,最樸實的方式是,在比音勒芬可以買到5個X的衣服。

▲ 比音勒芬店內,一件上衣腰部採用立體裁剪方式。圖 / 每日人物攝
可是,修飾身材的噱頭終究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現實生活中,多數中年人的啤酒肚如西瓜般鼓出,圓潤飽滿,單靠彈性面料和增大尺碼難以遮蓋。真正修飾身材與年齡的,是比音勒芬本身。
去年春天,一位ID為“不知疲倦的大哥@範海龍”的博主在短影片平臺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影片中,範叔兩鬢斑白,前仰後合地演唱著抒情歌曲《蘋果香》,與憂傷氛圍不同的是,在評論區,網友們更加關注他身上那件上千元的灰色夾克外套,來自比音勒芬。
單憑一件衣服,就讓不少看客為他帶上了“有錢”“有品位”的標籤。有人說:“懂得比音勒芬的人也不是一般人。”也有人留言:“活了40年了,這個有錢的老男人讓我認識了一個服飾品牌叫比音勒芬。”
社交平臺上,也不乏吐槽這個品牌的消費者。首當其衝的是設計“登味十足”,換言之為“土”又“爹”;其次是對比音勒芬身份的“指控”,稱其明明是國產,卻偏要起一個像洋牌的名字;還有人對定價很有疑問,不明白為什麼一件短袖能賣到2000元。

“玩圈子”

為何比音勒芬能有如此奇效?
誕生之初,創始人謝秉政選中了高爾夫這項運動,主做Polo衫。根據公開資料,謝秉政特意從港商那兒為自己的品牌買來了一個外文名字Biemlfdlkk。
這樣一來便造就了一個奇異的現象,一個名字來自外文音譯,為了顯得“洋氣”的品牌,卻沒人知道如何正確地用外文讀出來。畢竟,“lfdlkk”六個字母裡沒有一個母音,發音難度堪比努哈爾克語。

▲ 比音勒芬的外文名字Biemlfdlkk,很難發音。圖 / 視覺中國
高爾夫是一種高階圈層的運動,在服裝品牌資深從業人士李暢看來,卡位準,是比音勒芬做對的第一件事。
90後海歸七七在廣東生活,從小跟著父親打高爾夫球。十幾年間,當地的高爾夫球會會籍的價格已經從十幾萬元翻了10倍,到100萬元以上。想同在這片草場打球,准入資格已經被悄然設定。
七七的第一件比音勒芬也來自父親的贈送。他讀高中時,和同齡的男孩們一樣喜歡打籃球,講究穿耐克,休閒裝也更認來自法國的LACOSTE。一次,父親參加了當地的服裝展銷會,看到了比音勒芬,覺得服裝料子不錯還打折,就想給七七買一件穿。當時七七拒絕了,“一聽就是國產的牌子,”他說,“挺low的。”
拗不過父親的堅持,七七隻好在五顏六色的Polo衫裡選擇了黑色,並叮囑父親:哪個LOGO最小買哪個。
未曾想,這個當年令他覺得“羞恥”的品牌,卻在父親所在的高爾夫球會蔓延開了。2020年,七七從美國留學回國,入職了一份體制內工作,也繼承了父親的高爾夫球會會籍,他發現球會里,那些身價百萬、千萬的老闆們幾乎人手一件比音勒芬。

▲ 七七的父親身著比音勒芬在球場打球。圖 / 講述者提供
這群老闆們,更偏愛豔麗的款式,有明度極高的紅色、橙色、粉色,也有講究撞色的條紋樣式,在球場的一片綠色中,非常顯眼。
一些場合中,男人穿的不僅是衣服,還是人情世故。“要跟著球隊的大佬穿,你們才有破冰的共同語言。”緊接著,七七又提醒道:“不是球技高超的大佬哦,而是更有錢的大佬。”
至於這些“大佬們”的衣服是自己買的,還是品牌贊助的,就不得而知了。七七跟著“大佬”穿比音勒芬,再也不覺得“羞恥”了。
高爾夫是一項長時間曝露在陽光下的運動,對服裝的要求是隔熱、防曬和透氣。七七認為,他穿著比音勒芬的衣服體感不差,領口不容易卷邊,最重要的是不心疼。球打一下午,可能換兩三件衣服,穿上千元且不打折的拉夫勞倫或者LACOSTE,太貴了。
另一方面,比音勒芬自2013年開始成為中國高爾夫球隊唯一官方贊助商,提供訓練服裝,試圖從根本上讓自己“顯得專業”。

▲ 比音勒芬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中國高爾夫球隊比賽服。圖 / 比音勒芬微博截圖
然而,關於“真正打高爾夫球的人到底穿不穿比音勒芬”,在社交平臺上仍有爭議。七七推測可能有地域和人群之分,比如臨近製衣工廠的廣東,人們穿衣服更加務實,至於是來自外國的真洋牌,還是國產的假洋牌,總歸是價效比更重要。
在李暢的觀察中,真正專業的高爾夫人士,主動穿著比音勒芬的仍在少數。
事實上,比音勒芬曾對使用者面貌進行過分析。在其招股書中提到,有將近八成購買比音勒芬的VIP使用者表示,“不打高爾夫,或僅僅在高爾夫練習場打過球”。
除了高爾夫,體制內是比音勒芬悄然潛入的另一個“圈子”。Polo衫比西裝休閒,比運動裝嚴肅,是“廳局風”的核心單品,也是融入圈子,開啟對話的方式。
也有人因此受到爭議。去年,一位黑龍江的村支書,為了推廣鄉村,拍攝了一則穿著白襯衫走過花田的自我介紹。可評論區再次將目光瞄準了他胸前打高爾夫球的LOGO——比音勒芬。有人說這件襯衫不便宜,也有人建議他要“穿樸實一些”。
不難發現,因為定位緊貼象徵高階的高爾夫,服裝品類主要做休閒類別,曾經默默無聞的比音勒芬在近幾年反超了曾經的中高階西裝品牌,比如雅戈爾、報喜鳥等。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雅戈爾服裝業務營收增幅為-10%,報喜鳥營收增幅為-4%,比音勒芬卻仍為正數。“廳局風”戰勝了“商務風”。

縣城小老闆的高爾夫夢

如今,我們對男裝的想象,很大程度被當年跳著踢踏舞歡快出場,說著:“男人,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的廣告影響,認為男性不愛逛街。這個判斷只對了一半,對於一部分男性而言,他們的確不愛逛街,但這並不代表他們不愛買衣服。
縱觀國產男裝市場,跑出了“西褲專家”九牧王,“夾克專家”七匹狼,“西服專家”報喜鳥,比音勒芬則稱自己為“T恤小專家”,一件件男裝把這些品牌送上A股、港股。與女裝相比,男裝市場受潮流影響更小,製作難度相對較低,品牌的關鍵是如何定位自己,並讓男性消費者產生某種信念感,比如稱自己為“專家”。很難想象女裝市場上出現“裙子專家”與“牛仔褲專家”,還能賣到上市。

▲ 比音勒芬的廣告牌上明確寫著“T恤小專家”。圖 / 視覺中國
信念感的有用之處在於,令男性消費者購買到商品背後蘊藏的符號價值,展現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對於那些有錢有閒的縣城中產老闆,“成功”與“體面”無疑是他們的終極追求。
比音勒芬則是製造這種信念感的集大成者,與高爾夫緊密連線,價格定位堪比拉夫勞倫,天然將自己與其他商務男裝劃分開來,帶著些“老錢”風格的休閒,向自己將近八成未打過高爾夫球的VIP客戶販售高爾夫球夢:雖然你暫時沒站在高爾夫球場,但站在高爾夫球場的人和你穿著一樣的衣服。儼然活成了一種穿衣成功學。
為了讓男性們更好地產生這種身份自信,一些品牌會為進店選購服裝的男性及家屬,提供在奢侈品門店VIP室才能享有的服務,比如擦皮鞋。
曾幾何時,關於成功人士的想象中,一雙鋥亮的皮鞋是標配,男裝店不會錯過這個合理想象。於小歡生活在華北三線城市,她至今難以忘記十年前和父母逛商場,走進一家男裝店選購,櫃姐拿出堪比鞋皇的專業工具箱,側膝跪地給男顧客擦鞋油的景象。如今,這類服務經久不衰,許多男裝品牌門店都有提供。在一則影片中,一位來自比音勒芬的櫃姐說:“不論顧客消費不消費,都會提供這些服務。”

▲ 北京燕莎友誼商城,比音勒芬門店內設有咖啡區。圖 / 每日人物攝
如此一來,擦亮的除了腳下的皮鞋,還有顧客浮沉半生的身份。
七七去年曾和球會成員一起飛到海南度假。在機場,一群人將一米多高的高爾夫球包辦理託運,七七看到身旁的中年老闆腰間綁著愛馬仕的皮帶,腳上踩著PRADA的鞋子,伸出手看看時間,手腕還戴著金色勞力士,身上就穿著顏色俏麗的比音勒芬。
“從遠處看這群人很浮誇啊,”七七說,“金光閃閃的。”明明閃的是勞力士,順帶連衣服都更加奪目了,或許這就是營銷中常用的方式——繫結。
一個消費力鄙視鏈曾廣為流傳,即“男性的消費力小於狗”,而有錢的中年男性不在這個範疇中。某種程度上,這些男人的錢,好掙。
“你要知道,中年男人有一定能力之後,很在乎別人會透過看他們的著裝來判斷他的階級或者地位,”李暢說,“幾年前還有過一個大廠碼農穿特步鞋子相親被嫌棄的事,主要是覺得鞋子賣得便宜。”
最近,不帶任何LOGO的高階服飾也在悄然走紅。2月27日,雷軍在小米Ultra新品釋出會上身穿一款棕色皮衣亮相,這件看不出LOGO的皮衣迅速引起網友注意,許多男性使用者想“買同款”。

▲ 雷軍在小米Ultra新品釋出會上身穿一款棕色皮衣。圖 / 視覺中國
跟著大佬買衣服,買的是一種身份認同。品牌迅速將衣服標註為“釋出會同款穿搭。不到24小時,這款售價2000多元的皮衣在天貓、抖音等平臺現貨售罄。
始祖鳥的商務線Veilance系列,以胸前沒有LOGO為特色,被消費者叫做“商鳥”。不做顯眼標誌的高階品牌不止始祖鳥,葆蝶家、Lemaire等都是“老錢風”的代表,盡顯一種“安靜的奢華”,重要的是穿衣人的身份,而不是衣服上的LOGO。
比音勒芬沒錯過這個趨勢,店內售價5000多元的夾克,與8000多元的羽絨服的胸前也沒有LOGO。在一個比音勒芬山西運城的店鋪影片中,一件5280元的Polo衫和一件4280元的黑色長褲被組合介紹,都沒有LOGO,被櫃姐稱為“高階新商務男裝”。

重燃的身份焦慮

今年1月,比音勒芬宣佈啟用全新LOGO,將之前的“Biemlfdlkk”改為“Biemlofen”,至少發音好讀了許多。
和最佳化名稱近乎同期到來的還有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4億元,同比下降4.37%;實現淨利潤2.83億元,同比下降17.32%。這是比音勒芬首次出現營收和淨利潤雙下滑。
就在2023年——比音勒芬品牌成立20週年的年份,品牌創造了35億元營業額,毛利率接近80%,超過了全球頂級奢侈品集團LVMH和愛馬仕。同在這一年,創始人謝秉政在20週年慶典上,宣佈未來十年比音勒芬的經營計劃:以10倍增長為目標,營收總規模超過300億,並瞄準500億進軍。
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目標。要知道截至2022年,全年營收超過500億的中國服裝企業只有安踏。
一種有關身份的焦慮始終縈繞在比音勒芬周圍。在誕生的前20年,比音勒芬的身份焦慮是真國貨想做假洋牌,這一戰術奏效了。可如今,新的身份焦慮誕生了。來自國外的奢侈品品牌仍在過冬,財富密碼逐漸失靈,那麼在“假洋”半生後,比音勒芬的國產高階服裝品牌的路又要如何走呢?
2023年,比音勒芬斥資約7.2億人民幣收購義大利品牌CERRUTI1881、英國品牌KENT&CURWEN兩大歐洲奢侈品的全球商標所有權。這不是比音勒芬的第一次向外擴張,早在2018年,比音勒芬就已經收購了義大利男裝品牌威尼斯狂歡節。
即便擴張腳步頻頻,收效卻不如預期,這一過度自信的營收目標搖搖欲墜。根據財報, 2024年上半年,運營CERRUTI1881和KENT&CURWEN的子公司廣州厚德載物淨虧損金額超過7500萬元。
在李暢看來,比音勒芬將自己定位為“T恤小專家”有模糊既有身份的可能性。“常規意義裡,T恤並不是POLO衫,而是那種普通的圓領上衣,本身屬於工人階級,”他解釋,“而比音勒芬主要做的是帶領的POLO衫,這才是起源於馬球運動的著裝,屬於上層階級,是兩個不同的定位。”無法叫“POLO衫小專家”的原因,或許是避免與拉夫勞倫更加類似,畢竟對方有一個支線品牌叫做“Polo by Ralph Lauren”。

▲ 比音勒芬門店內標語“T恤小專家”。圖 / 每日人物攝
去年年末,比音勒芬宣佈內地青年男演員丁禹兮作為品牌的先鋒代言人。在這步決策中不難品出比音勒芬想擁抱年輕人的心。此前,品牌的代言人是蓄著鬍鬚的楊爍,和霸總奶爸吳尊。
唯一的問題是,如此俊朗的面孔對品牌固有的中年男性使用者而言,吸引力有多大呢?畢竟,他年輕且沒有啤酒肚。
許多男裝品牌為了擺脫“中年危機”,在尋找更年輕的面孔。比如,劉昊然代言了威可多,魏大勳、李昀銳代言了九牧王,張若昀代言了報喜鳥。
2024年,比音勒芬拿出不超過23億元人民幣買地蓋樓,這相當於過去四年公司淨利潤總和。根據規劃圖,這是一幢漂亮的雙子建築。有人認為,比音勒芬蓋樓能提升品牌的奢侈品調性,畢竟在國外,許多奢牌也都曾建樓。也有相關投資者表示質疑,認為這個略顯冒進措施並不能增加品牌的底氣。
雖然主打高階男裝,比音勒芬卻很少入駐國內高奢商場。比如SKP、恆隆、太古匯等,從未見過它的身影。
在北京,比音勒芬入駐位置最核心的是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百貨大樓。與隔壁的王府中環相比,北京百貨大樓略顯老舊,牆外“新中國第一店”的題字顯露著這座百貨大樓的歷史性。
比音勒芬位於這座大樓的4層,與耐克為鄰。在店裡,如果想要買男裝,店員著重介紹的還是面料與版型,第一句話基本是“這件衣服的面料好”,第二句話熟練地進行判斷“1米75,160斤的男士就穿L碼”。當然,店員還不忘提醒更換了LOGO,“以前的顧客總說不好讀,現在就更清楚了”。

▲ 比音勒芬北京百貨大樓門店。圖 / 每日人物攝
比更換名字更為複雜的是,在靠販賣高爾夫夢發家之後,比音勒芬仍要回答“我是誰”的身份問題。
在比音勒芬擅長的高爾夫賽道,許多專注運動市場的對手已經上場。2022年,FILA在中國重啟高爾夫業務,迪桑特也有自己的高爾夫旗艦店。
孫彤在店員熱心的介紹下,買了外套、褲子、鞋子一身行頭,花了8000多元。雖然過程有些忐忑,但他發現有些款式還蠻適合年輕人的。看著去付款的父親,他還是決定,下次回家就帶父親去逛拉夫勞倫。畢竟,父親從沒打過高爾夫球。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比音勒芬——過度自信的高階品牌》阿福先生
2.《靠“爹味”俘獲中年男人,“衣中茅臺”年入35億》天下網商
3.《比音勒芬“高階”夢碎:毛利率曾超愛馬仕,如今遭小老闆拋棄》 新浪財經
4.《收購、蓋樓和擴張:比音勒芬狂飆模式的利與弊》 向善財經
5.《體制內男人,穿出“衣中茅臺”比音勒芬》 消費巴士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如果不標星,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還請點選星標🌟“每日人物”,及時接收每篇新鮮出爐的推文,我們期待與你的每一次見面。


每人互動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