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來源:丹尼爾的旅行手冊 | ID:GO_DANIEL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在後臺輸入授權

▼
火災的悲劇

這場巴黎聖母院的火災,發生在一個平常的春日傍晚。起初是由於建築內部電氣故障引發的。但隨著時間推移,火焰迅速蔓延併吞噬著這座宏偉的哥特式教堂。

巴黎聖母院的標誌性尖塔在熊熊烈焰中轟然倒塌,木質屋頂幾乎化為灰燼,連同石質拱券的中殿屋頂一起坍塌在教堂中庭,所幸聖母院主體建築得以儲存。

消防員耗費15小時才將大火撲滅,但聖母院已經滿目瘡痍。目睹這一悲劇的人們無不心如刀絞,他們聚集在教堂前,默默為這座象徵著信仰與文化的建築祈禱。

法國總統馬克龍災後發表講話,承諾將在五年內重建教堂。各界紛紛捐款支援修復。據《路透社》報道,共有超過150個國家的捐贈者捐贈超過8.46億歐元。

作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圍繞聖母院的修復也引來不同的理念和爭論。有機構面向全球發起徵集,收到來自56個國家的建築師、設計師的226項腦洞大開的方案。


假想方案中的聖母院玻璃尖塔
經過反覆討論協商,法國政府最終決定:巴黎聖母院修復「忠於原始建築」。

災難評估與廢墟清理

聖母院火災之後的首要工作,主要集中在保護建築結構以及進行損毀評估。
據《紐約時報》報道,修復工作初步階段首先在於保護建築基礎結構,包括:在聖母院周圍搭建密集的腳手架,以確保建築安全併為後續修復工作提供支援。

針對巴黎聖母院開展的廢墟清理和損失評估工作,包括內部的桌椅、雕塑、畫作等,以及鉛皮屋頂被燒融後,在內部留下的燒焦碎片以及有毒殘留物的清理。
為防止墜落物體造成損壞,聖母院內外空間都安裝防護網,保護工作一直持續到2021年3月,才正式進入修復階段。

Christophe Morin / 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來自15個學科的國際團隊共同投身其中。每天有超過千人的頂尖的建築師、工程師、考古學家、科學家及藝術史學家,對教堂的內部和外部空間進行詳細調研。

專家們對巴黎聖母院的每個細節進行詳盡研究,包括屋頂、尖塔、牆壁以及內部裝飾等。確保所有修復材料和技術都與原有結構匹配,以保持建築的歷史真實性。
2021年4月15日,火災二週年之際,大教堂被毀壞部分木質模型公佈。次日,巴黎聖母院的重建工作正式啟動。

修復與重建 —— 屋頂與尖塔

巴黎聖母院的屋頂和木質樑架的重建,是整個修復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作為火災中受損最嚴重的部分之一,巴黎聖母院原本由木質結構支撐的屋頂被稱為「森林」,其獨特性在於使用約1300 根木樑,多來自於12世紀至13世紀。

因此修復工程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建築材料的短缺。據《衛報》報道,為保持歷史一致性和風格統一,重建塔體儘量使用與原有結構相同型別的木材和結構支撐。
因此需要1000棵樹齡在150至200年的橡樹。然而至2021年初,僅找到8棵符合要求的橡樹。在隨後的時間裡透過全球徵集採買,才終於選出符合要求的橡木。

這些橡木隨後被運往法國45家木材加工廠,進行初步的切割乾燥處理。同時召集技藝精湛的木匠,採用「古法工藝」,用傳統的工具與工藝構件進行人工雕琢。

高達96米的尖塔,是巴黎聖母院最具標誌性的部分,火災中被完全摧毀。新尖塔採用與原先相同的設計並使用同類石材,並計劃在尖塔頂部安裝新的十字架。
2023年7月12日,起重機吊起巨大的橡木桁架重新安裝在巴黎聖母院的頂部,塔尖照原樣複製並採用銅材質鍍金:橡木用於內部結構,鉛料覆蓋和裝飾外部。

Photo Credit: Supplied by PEFC, copyright from Patrick Zachmann
尖塔頂部的金色公雞風向標,由建築師 Philippe Villeneuve 設計,象徵聖母院的重生。其內部的密封裝置,記錄了為巴黎聖母院重建做出貢獻的人員名單。

重新安置的尖頂不僅修復了巴黎聖母院的外觀,更象徵這座歷史建築的復興。

修復與重建 —— 牆壁與柱廊

教堂內部的部分牆壁和柱子在火災中受到煙霧和熱浪影響,需要徹底清理修復。
專業修復團隊先使用強力真空吸塵器,清除大火融化大教堂鉛屋頂時釋放的有毒灰塵,煙燻痕跡以及灰燼,然後在牆壁表面噴灑乳膠層,清除石材孔隙的汙垢。

為了儘量避免對原有石材牆壁和柱廊造成損害。這一過程非常細緻,需要逐層多次清理,以確保恢復到最接近的原貌。
火災發生三年之後,約六個足球場面積石壁覆蓋的厚厚煙塵才被基本清理乾淨。

不僅清除了火災導致的灰塵,也清除了積累了幾個世紀的塵垢。如今,聖母院奶油色的魯特西亞石灰岩牆壁煥然一新,與肋狀拱頂重刷的原赭石色相映生輝。
修復專家還根據原有石材樣本進行分析,對受損嚴重的石材進行替換或補救處理,以確保新材料能夠與原建築完美融合。

巴黎聖母院以精美的彩繪玻璃窗聞名於世。火災中,標誌性的玫瑰花窗雖倖免於難,但專業團隊還是將受損窗戶拆卸,並送往法國和德國的玻璃工作室清理。

在這裡,工匠逐一檢查每片玻璃,重新拼接並替換掉破損部分,以保證窗戶整體風格的一致性。為了防止再次損害,新安裝窗戶時將加裝防護罩抵禦環境影響。

修復與重建 —— 地板與天頂

教堂內部的地板由多種材料構成,包括石材和木材。在火災後,這些地板不僅受到煙燻影響,還可能因水浸而變形。
專業團隊對地板進行全面檢查,對於可以保留的部分進行深層清潔以去除汙垢。無法恢復的部分將使用相似型別的新材料進行替換,確保新舊地板之間無縫銜接。

大火燒燬的拱形天花板上的大洞已不復存在,新的石塊被精心拼湊,高聳的天花板和乳白色煥然一新的石雕,抹去了人們對五年前那場毀滅性大火的陰鬱記憶。

一切都裝扮一新——從壁畫和格子地板,到自鐘樓取下、清除鉛塵、再由最初澆鑄它們的諾曼底鑄造廠修復的教堂鍾。一套嶄新的高科技照明系統也將為其增色。
高聳的拱頂與彩繪玻璃將燦爛的光線襯托得光彩奪目,精緻的金色天使從重建的天花板凝視教堂,似乎要再次振翅飛翔。

修復與重建 —— 祭壇與雕像

祭壇是教堂最神聖之處,火災中也遭受一定程度的損害。修復後的祭壇面積超過 200平米。禮拜臺則由127塊巨大石階和 156塊大理石板構成的金屬框架組成。

祭壇上的原有的雕塑、畫作等藝術品,均被小心拆卸並送往各專業機構進行修復。在此過程中,專家儘量在保留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對受損部分進行精細處理。

火災中倖存的「聖母憐子像」,作為聖母院最重要的宗教遺物。災後被轉移到聖日耳曼歐塞爾教堂保護修復。11月15日才再次返回聖母院,重置在原本的位置。

擁有8000根金屬管的著名管風琴雖未被燒燬,但被有毒鉛塵覆蓋。被送去科雷茲、埃羅、沃克呂茲三個管風琴製造車間,將金屬管逐一拆卸,清洗維護組裝。

Godong, UIG via Getty Images
聖母院內部22幅17-18世紀的畫作,掛毯及精美的工藝典藏,都經過各地手工匠人和藝術家的精心修復,煥然一新。

例如供儀式使用的「唱詩班地毯」Choir Carpet,曾與19世紀由法蘭西國王查理十世委託製作,作為法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織毯,在戈白林織毯廠進行了細緻的修復。

修復與重建 —— 傳承與創新

縱觀歷史,巴黎聖母院展示了裝飾風格的演變,藝術和建築也在空間中承續。藝術家 Marc Couturier 的巨大黃金十字架就是先代與後世相互作用的良好體現。
這個十字架安裝於1996年,下方就是「聖母憐子像」,18世紀路易十三和與路易十四的雕塑擁戴其旁。12世紀的中世紀建築立在這群構造後方,俯瞰著它們。

在觀摩歷史寶藏的同時,修復的聖母院還可以欣賞到現代藝術家的創新之作。
禮拜用具由設計師 Guillaume Bardet 設計,包括聖洗池、祭壇以及主教座椅。青銅的材質同時兼具高貴與簡樸,與聖母院的石質結構形成鮮明的對比和映襯。

超過1500把椅子、長椅、跪墊和跪凳,被安排在教堂禮拜區域。採用的橡木材料呼應聖母院屋頂的「森林」,較低的靠背不僅更加舒適,也讓人更願意坐下沉思默想。

© Philippe Migeat
此外,教堂內的祭祀器具如聖體盒、聖餐杯、香爐等也在修復過程中,由不同的法國藝術家和工匠重新設計和製作。既保留傳統的宗教象徵,又融入現代審美。


聖母院還特別強化火災防護措施,安裝了高效的監視系統,包括熱像儀和空氣抽吸分析裝置,能夠即時檢測火災跡象。一旦發現異常,會自動觸發噴霧系統滅火。

象徵意義的全新路線

巴黎聖母院最初建設花費了170年的時光,從壘下第一塊石頭,到最後封頂。
此後860年的漫長曆史中,這座建築歷經時光洗禮不斷改變,卻從未徹底翻修。現在,重修的教堂煥發出非凡光彩。
為此全新規劃的訪客路線:穿過中央大門「最後的審判」按順時針方向參觀,首先看到的是描繪《舊約》畫面和耶穌生平的畫作和雕塑,然後才是復活的場景。
參觀路線極具象徵意義,引導每位訪客從「北方的黑暗,走向南方的光明。」

最引人注目的是「荊棘王冠」,這件珍貴文物原先封存在藏寶室中,現在則裝在Sylvain Dubuisson 精心設計的新聖物箱裡,在中軸禮拜堂進行全方位展示。
「將看到前所未見的巴黎聖母院。這條路線將是一次偉大的重新發現之旅,讓人們瞭解教堂存在的意義。」主教說:「因為聖母院就是為上帝的榮耀而建的。」

盼望與信仰 ——

如今,巴黎聖母院重新開放,這座被歷史學家詮釋為「農奴獲釋、盛筵開辦、窮人尋得庇護,人們定立契約,並在旅途啟程之前慷慨贈予」之地,將再次交予人民。
聖母院在經歷大火後的漫長修復過程,是一段充滿挑戰與希望的旅程。從火災造成的嚴重損毀,到如今重新開放,展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的不屈精神與團結力量。

透過這場重生之旅,巴黎聖母院不僅將恢復昔日輝煌,更將以新的姿態迎接未來,繼續為世人講述它那悠久而動人的故事,成為連線過去與未來的重要橋樑。
這不僅是建築物的再生,更是人類文化精神的昇華。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座偉大教堂再次屹立於塞納河畔,成為盼望與信仰的新象徵。


信仰是心靈的燈,祂照亮未來,指引前路

| 詩篇 127:1 |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絡授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