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黎4月7日(小新)曾是拉丁區活力象徵的聖米歇爾大道,如今正逐步失去它的商業光彩。從King Jouet玩具店到Benetton、Celio,一家家知名門店關門歇業,空置店面遍佈整條街道。儘管位於巴黎心臟地帶、靠近索邦大學和聖母院,這條大道卻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衰退。

【商鋪紛紛關門,“街區失去活力”】
2025年3月29日,King Jouet在僅運營六年後宣佈關閉位於聖米歇爾大道的門店。門店負責人馬克西姆·博納蒂(Maxime Bonati)表示,“街區活力的流失”是主要原因:“越來越多店鋪關門,沒人接手,顧客自然也越來越少。”該門店已計劃搬遷至更具商業潛力的聖拉扎爾區。
而接替原址的,將不是新商鋪,而是一家銀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該街區零售環境的衰退。
【空置店面激增,租金壓力難以承受】
如今,沿著這條近兩公里長的街道,空置的商鋪不下二十家。一位從1985年就開始在此經營鞋店的老闆吉爾表示:“以前很難找到空鋪,現在卻幾乎找不到營業的店。”

他每月需支付7000歐元的租金,佔據了四分之一的營業額。“以前我們只開六天,現在連星期天都得開門,就是為了勉強支付開支。”他說,他和兒子已經開始考慮轉讓生意,“如果局勢不變,我們也堅持不了多久。”
【疫情、租金、消費習慣變化多重衝擊】
新冠疫情重創商業生態,而如今,即便恢復營業,商圈依然難以復甦。高租金、網購衝擊、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遠端辦公普及……這一切都讓實體商業雪上加霜。
巴黎第5區區長弗洛朗斯·貝爾圖(Florence Berthout)與第6區區長讓-皮埃爾·勒科克(Jean-Pierre Lecoq)也承認:“這是一個正在衰敗的街區。”他們認為,除了租金高、交通施工影響外,整體消費環境和零售模式的變化是更深層次原因。
想要復興,先得“重塑街區吸引力”
兩位區長提出了一些應對方案,包括:
-
將全巴黎劃為國際旅遊區(ZTI),允許週日營業,吸引遊客和學生群體;
-
進行店鋪“預購權”干預,讓政府提前介入購買並招商,防止街區繼續空心化。
不過這些方案意見不一,ZTI遭到市政府反對,預購權又“成本高昂”。他們都承認:“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辦法。”
【聖米歇爾還能重現輝煌嗎?】
“聖米歇爾大道正在熄燈”,商家感慨。即使Notre-Dame重新開放帶來了部分人流回歸,但大多數遊客並不會繼續往南探索,造成“街區上段熱,下段冷”的尷尬局面。
目前,巴黎市政府的商業副市長尼古拉·邦內-烏拉吉(Nicolas Bonnet-Ouladj)計劃近期親自視察該街區,希望能找到解決之道。
聖米歇爾,這條承載著巴黎文化與記憶的街道,是否能在新的城市發展邏輯中找到新的定位?尚未可知。但對還在堅守的商戶們而言,每天開門營業都是一次“守望復甦”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