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作者: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01
過一個年,
越來越覺得手機是電子毒品。
02
年初四的時候,
回老家的舅舅家拜年,
他的孫子陽陽今年上五年級。
進門時沒見他的身影,
開啟臥室才發現,
他關著門拉著窗簾,
躲在被窩裡玩手機。
嘴裡不時念叨著:
“快,快上,我靠!”
我喊了他好幾聲,
他才不耐煩地應了一句。
後來吃飯時客人都上桌好久,
叫了他好幾遍才不情願的出來,
一手吃飯一手划著手機,
幾分鐘吃完後再次躲到了屋裡。
舅舅無奈嘆息,
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為了方便聯絡,
去年給他買了部手機。
可自從有了手機整個人都變了。
以前還愛出去玩,
現在放了學就抱著手機,
作業也不認真寫,
成績一落千丈,說他也不聽。
更讓人唏噓的是:他不是個例。
當我們去村上鄰居家拜年,
發現這種情況太普遍了。
每家孩子姿勢都非常統一,
躲在屋裡或是躺在沙發上,
要麼刷著影片,
要麼打著遊戲,
不時髒話飄來,
他們對手機外的一切充耳不聞。
鮮少出現的線下交流,
也都是網路熱梗和遊戲話術。
作為一個從農村走出來的人,
我看到這一幕無比心痛:
我們農村的孩子,
正在大面積自毀下墜。
03

如果你去搜索一下就會發現,
在農村這是一種普遍現象。
四五線城市的孩子,
手機癮特別大。
人手一部手機,
遊戲玩得不亦樂乎,
腦子裡只有遊戲,
學習根本學不進去,
而家長根本管不了,
或者說想管但不知道怎麼去管。

不僅是遊戲,
他們還沉迷於短影片和直播。
聊天裡滿嘴都是:
“奧利給”“芭比Q”
“家人們”“你個老6”
甚至還盜用家長的錢,
給喜歡的主播刷禮物。

沉迷手機的孩子年紀也越來越小,
咿呀學語,
連字都不認識的孩子,
見到手機比親孃還親,
熟練點著螢幕,
不給玩就哭就鬧。

回想我們小時候,
假期都是滿村子跑。
村子裡的老槐樹下,
全在跳繩、踢毽子、捉迷藏、玩摔炮。
那時雖然都玩得髒兮兮,
但充滿朝氣活力。

可如今,
手機正將大批農村孩子鎖在家裡。
摧毀他們的成績、
吸乾他們的精氣神、
讓他們變得暴躁易怒,
對周遭一切喪失熱情。
就像吸毒了一樣,
空洞麻木、精神萎靡。
在虛擬世界很“快樂”,
但在現實世界裡正步入絕境。
04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精英階層對孩子玩手機越來越警惕。
我身邊許多條件不錯的家庭,
反而對孩子有著嚴格的限屏。
孩子可以藉助手機
查資料、學習、看新聞,
但絕不容許無節制地玩樂。
他們反而更傾向於,
讓孩子“迴歸現實”:
比如一起按照步驟圖,
拼1000片的拼圖,
自己去種豆芽、做手工,
畫裝飾畫、用程式設計做小程式等等。
他們更願意帶孩子去戶外運動,
哪怕就是找個公園曬太陽,
也不會在家裡一起躺著玩手機。
這讓我想起之前劉德華曾提起,
他女兒有平板電腦,
但會讓女兒儘量遠離網路,
除了學校必須下載的APP和網站外,
其他都不允許女兒使用。
馬斯克也多次提醒:
家長應該限制孩子
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因為短影片演算法,
以多巴胺最大化為目標,
會讓孩子們的大腦變得遲鈍。
精英家庭控制孩子使用手機,
底層家庭放任孩子使用手機,
上層家庭的孩子把手機當工具,
底層家庭的孩子被手機當奴隸,
這樣就會導致一個奇怪現象:
底層孩子上升通道狹窄,
本更應該好好學習,
珍惜這改變命運的機會,
可現在反而越是底層的孩子,
越容易手機上癮荒廢自己,
越是有錢越是精英的家庭,
就越把大部分時間放在學習,
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識上面,
從而讓兩個層次的孩子,
差距越來越大。
手機正在將這一代孩子分層。
許多上升通道本來就狹窄的孩子,
正在一塊小螢幕面前崩塌和淪陷。

05
其實,
城市和農村的教育本就不平衡。
以前智慧化不發達時,
至少基礎教育階段差距不大。
大家用一樣的書,一樣的授課,
一樣的快樂童年玩耍,
差距拉大可能要到高中那個時候。
可現在,
從幼兒園小學開始差距就如鴻溝。
城市學校,
普遍擁有先進的智慧教學裝置、
以及各種實驗室和豐富的課程、
擁有更優質的師資力量,
無論硬體還是軟體都高出幾層,
這都是農村學校可望不可及的。
這樣的差距,
都讓農村孩子被甩得越來越遠。
而一個更扎心的現實就是:
農村教育資源本就落後,
本以為電子裝置的普及,
能拉近教育資源的差距,
而農村孩子接觸電子裝置後,
反而成為限制他們的火坑。
管控沒有跟上,
手機到了很多農村孩子手裡,
都被用來追尋多巴胺快樂了,
讓他們把自己加速玩廢了。
電子產品,
最先摧毀的就是底層家庭的孩子。
因為精英家庭的孩子,
父母大多都在身邊,
管的都很嚴。
也更關注孩子的陪伴和教育,
但大多農村孩子,
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
錯過了管控教育的最佳時機。
老人也管不住,
因為孩子總會想方設法去“騙手機”:
比如要做作業,要查資料
要提交作業、打卡……
老人根本不懂,
只能乖乖把手機拿出來,
最後孩子把它拿去玩遊戲。
這就像一個惡性迴圈。
以前沒有電子產品,
農村孩子還能靜下心來學習,
考上大學的機率還高一點,
但現在,
本就落後的他們還沒人管,
越來越浮躁。
大多都只能上箇中專,
以後多半賺的是辛苦錢。
鮮少有那麼幾個讀出來,
也很難考上很好的大學。
很多農村的孩子都很可惜,
因為本有機會躍升的他們
卻因為手機早早掉隊了。
06

其實手機不僅是給孩子分層,
更是在給父母分層。
這次回老家還發現一個現象:
別說農村孩子沉迷了,
他們的父母多半也控制不住玩手機。
就拿鄰居家的大哥大嫂來說,
兩口子每天在工廠流水線上班,
下班回到家往床上一躺,
就開始擺弄手機。
一頭扎進短劇、短影片、直播裡,
一刷就是好幾個小時,
完全掉進了奶頭樂陷阱,
而他們的孩子,
玩手機就更加不用提了。
這讓我想起之前papi醬的採訪:
雖然自媒體是她的職業,
手機是她的謀生工具,
但她和丈夫還是約定好,
儘量在孩子身邊少玩手機,
更不在孩子面前看短影片。
而我自己也是如此,
雖說我是手機重度使用者,
工作需要每天大量輸入資訊,
但只要孩子在身邊,
我基本都用電腦工作,
不會點開娛樂app。
手機正在給家長的自律分層。
精英們同樣依賴電子產品,
可他們更多把手機當作工具,
懂得剋制,讓其為自己所用。
然而很多底層的人群,
卻太容易被手機奴役。
平臺精巧的演算法,
能讓人短短15秒就上癮,
也把你固化在底層。
改變任何一個人都很難,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改變自己。
能剋制住自己的父母,
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越來越優秀;
而被手機奴役的父母,
孩子大機率,
也會重複他們的人生軌跡。
07

馬斯克做過預言:
未來只有特權階層,
才能進行數字戒斷,
而80%的底層階級,
將會被綁在智慧手機上。
當智慧裝置越來越普及、下沉,
對那些抵擋不住誘惑的人,
將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未來或許我們會看到
更加分裂的社會:
精英群體踩著更高的起點,
繼續加速向上衝,
而底層孩子在惰性環境
和電子成癮環境裡持續下滑,
最終把自己鎖死在了底層。
社會階層固化,
留給孩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身為家長我們要做的,
不是冰冷的呵斥和批判,
而是需要讓他們真正明白
沉溺手機的危害,
帶他們看看更有趣、更大,
更真實的世界吧,
讓孩子明白,在螢幕之外,
有更多的快樂,
更多的價值等待他發掘。
-END-
本文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問題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