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Things開年致辭:在“未知之年”,加密貨幣的明天…?

頭圖  丨  envato

記者  丨  吳天一
出品  丨  DeThings

去年在 DeThings 採訪中,嘉賓談及加密市場,有一個反覆提及的比喻:2000 年的網際網路。在這個比喻中,充斥著投機的加密市場是“野蠻的”,但最終,經歷過破滅的網際網路成為 21 世紀最重要的行業。
同樣在去年,無數演講中,曾經熱門的“去中心化”一詞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Mass Adoption(大規模應用)”。
我們正處在行業爆發的前夕,接入網際網路的個人計算機的數量從 1990 年的 31 萬臺增加到了 2000 年的 4323 萬臺,10 年之間增加了 130 多倍。而根據貝萊德報告,目前,加密貨幣使用者數量達到 3 億,採用率已經超過了手機和網路的成長軌跡。而且,加密貨幣僅用了 12 年就實現了這個里程碑。
此外,2025 年全球經濟增速將保持在 2.8% 左右,遠低於疫情前的 3.2%。全球經濟增速將面臨投資疲軟、生產率增長乏力和高債務的挑戰,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如俄烏衝突、中東局勢等)將繼續推高市場的不確定性,再次上任的特朗普也同樣是不確定因素。
種種事件向 Web3 行業丟擲了兩個終極問題,一是,複雜而動盪的全球格局有何影響?二是,如何讓每一個人用上加密貨幣?如果說 2024 最火的人工智慧技術是提高生產力的工具,那麼 Web3 行業則提供了重塑生產關係的可能,關鍵是實現這一程序的 When(何時)與 How(如何)?
一連串的前震和餘震,正在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美元走強就是在加速去美元化?
特朗普的復位將導致美國國內外政策的大幅變化。美國將可能採取更加保護主義的經濟政策,包括高關稅和減稅,推行“美國優先”戰略,這可能加劇全球貿易摩擦,尤其對歐洲和日本等經濟體產生不利影響。
特朗普的政策雖有可能對美國經濟帶來一定的刺激,但也存在負面因素,如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的經濟拖累。
減稅政策和預期對全年實際 GDP 增長的拉動或不超過0.6 個百分點,而關稅政策和移民政策的拖累可能至多0.6 個百分點,“去監管”和削減政府支出的影響相對中性。這意味著,美國經濟將繼續邁向未完成的“軟著陸”,預計 2025 年經濟增速回落至 2% 左右。
美國庫存週期或將步入“補庫存”後半程。美聯儲全年可能降息 2-3 次左右,維持“溫和限制性”利率,以應對有限的通脹風險。美聯儲年內可能適時停止縮表。
美元依然處於全球金融市場的中心地位,特朗普政策可能導致美元短期內走強,但這也可能進一步加速“去美元化”程序,推動更多國家和機構尋求使用加密貨幣進行國際支付和資產配置。
此外,美元的強勢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加快本國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從而推動全球數字貨幣生態系統的多元化。這意味著,加密貨幣將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跨境支付和國際貿易中。
CBDC之年?
特別是 2024 已經開啟的 CBDC “潮流”,為應對經濟脆弱性,金磚國家正在嘗試建立替代性金融體系,目前 俄羅斯和伊朗已經開發並連線了自身系統,用於處理國家之間的金融資訊傳遞。目前俄羅斯和伊朗之間60% 以上的貿易都是以本國貨幣進行的。
此外,過去 13 年,中國以人民幣進行的國際結算佔總支付額的比例大幅上升。其他金磚國家從中看到了好處,並渴望加入這一新體系。隨著對美元體系安全性的信心急劇下降,央行數字貨幣和黃金正在取代央行持有的美元。中國和俄羅斯正在引領這一運動,持續增加黃金購買量。
隨著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加劇,加密貨幣作為資本流動和金融創新的工具,可能成為兩國競爭中的一個意外前沿。美國在技術領域的限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和國家安全方面,但加密貨幣卻可能成為下一輪競爭的焦點。
與 BRICS Pav 平行,中國一直在發展基於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系統;其中 CIPS 與環球銀行間金融通訊協會(SWIPT)和大額支付系統(CHIPS)類似,自 2015 年起開始執行;同時,中國是“貨幣橋(mBridge)專案”的主要參與者,這是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多方央行數字貨幣(CBDC)系統。
Mass Adoption的兩條路
2025 年,加密貨幣的 Mass Adoption 主要有兩條路徑,除了上文提及的國際支付中 CBDC 的崛起。還有兩個重點,首先是 BTC ETF 的推出加速了加密貨幣的主流化,其次是商戶、使用者的支付普及。
主流認可
2024 年,加密貨幣的信任度和投資者信心顯著提升,其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批准並推出了現貨比特幣(BTC)和以太坊(ETH)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這一創新促進了散戶和機構投資者廣泛採用這一工具來投資加密貨幣。
僅在短短一年內,現貨 BTC ETF 的資產管理規模突破500 億美元,且淨流入量大多保持正值。這標誌著比特幣這一波動性較大的資產,逐步成為主流投資工具。比特幣 ETF 的推出不僅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和監管合規的投資途徑,還推動了更多傳統金融(TradFi)機構的參與。
特別是 SEC 對現貨 BTC ETF 期權的批准,將為機構提供更靈活的風險管理工具,並進一步促進該領域的普及。隨著期權和其他二級金融產品的推出,加密貨幣將進入更加成熟的金融市場,帶來更多的流動性和對更復雜金融工具的需求。
此外,現貨 BTC ETF 的成功可能會為以太坊、Solana等其他加密貨幣的ETF提供催化作用,推動整個行業走向更廣泛的零售和機構採用。總體而言,這一系列發展為加密貨幣的大規模應用和機構化鋪平了道路,標誌著加密資產正朝著更加成熟和主流的方向發展。
此外,Ripple 公司與 SEC 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也有望迎來解決,法庭裁決多次對 Ripple 釋放積極訊號,為 XRP 掃清了部分發展的障礙。
通俗的說,加密貨幣需要真正有人在使用 
另一方面,在小額支付等領域,將 3 億持有加密貨幣的人轉變為接受加密支付的商戶和使用者,依舊是一個艱鉅的過程。
首先,加密支付閘道器的普及將簡化商戶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過程。商戶能夠在現有支付系統中整合加密支付選項,無需進行大規模的技術變革,而使用者和商戶則將依賴集成了多種加密資產的支付錢包,這些錢包不僅支援加密貨幣支付,還能無縫整合法幣支付,簡化支付流程。
其次,解決加密貨幣價格波動的問題是推動其大規模採用的關鍵,穩定幣(如 USDC、USDT)的普及將繼續增長,因為它們能提供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價值,消除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平臺將推動即時結算技術,讓商戶和消費者能夠在幾秒鐘內完成交易,避免等待結算和匯率波動的影響。
合規性和監管框架的完善也至關重要,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預計將在 2025 年推出更明確的加密貨幣監管框架,這將增強使用者信任,促使商戶更加願意接受加密支付。跨鏈技術和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將成為另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使用者將能夠在不同區塊鏈之間輕鬆轉移資產,享受一致的支付體驗。
支付平臺將支援多鏈操作,確保使用者和商戶能夠不受限制地進行交易。此外,隨著更多商戶接受加密支付,尤其是在數字商品和跨境電商領域,加密支付將變得更加普及。支付閘道器、POS 終端和線上支付系統將整合加密支付選項,從而最佳化支付體驗。
加密貨幣支付在跨境支付方面也有巨大的應用潛力,它能夠幫助全球使用者以低成本、快速地進行跨境匯款,尤其是在傳統匯款平臺收費較高的情況下。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加密支付的結合將為消費者和商戶帶來更多創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商戶不僅可以接受加密支付,還能參與流動性挖掘或獲得資本,而消費者則可以透過 DeFi 協議快速借貸進行支付。
此外,使用者教育和意識的提升將是加密貨幣大規模採用的關鍵,透過簡化技術門檻、改進使用者介面和加強市場教育,加密支付平臺將幫助普通使用者更容易上手,並且逐步增強他們對加密支付的信任和理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