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房價再次下跌!

作者:高牛探
來源:高牛探(ID:gaoniutan)
全文3121字,預計閱讀需5分鐘。
20254月。
蘇老闆最終決定,把廣州南部那套賣掉,不然,公司沒錢發工資了。
2018,蘇老闆420萬買下那套海景房後面房價就不怎麼動了,反而2021年開始下跌,但他覺得只是暫時的。
去年,他看到網上有人最低掛牌280萬,不由得暗自焦躁起來。
今年,蘇老闆最終決定掛牌套現但是中介小陳直言不諱:
“你如果想快點賣掉,建議價格別超過260萬,不然掛半年都沒人
小陳告訴他,同小區同類型房子,最新成交價就是260萬。
更讓他揪心的是,小陳還分析:5月可能還有一波更大的降價潮。
這話像一記重錘,砸得蘇老闆心慌意亂,曾經的香餑餑,如今怎麼就成了燙手山芋
我們知道,當下樓市正處於風口浪尖,房價的每一次波動,都牽動著無數家庭的心
似乎一夜之間,房價再次下跌
這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規律呢
今天,我們結合最新發生的2件事(土儲專項債和黃金價格),給大家分析房價的規律,相信對你有所啟發。
1
土儲專項債的雙刃劍:政策託市難阻下跌潮
估計很多人都沒注意到昨天這個訊號。

為了穩定樓市,地方政府紛紛掏出土儲專項債這一工具。
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4月初,全國已公告擬透過專項債收購存量土地的金額超1800億元,北京、廣東、湖南等地率先啟動發行。
然而,現實卻給了當頭一棒,執行效果遠未達預期。
以廣東為例,投入307億元專項債,收購了86宗地塊,本以為能盤活市場,結果庫存只下降了2%
這說明了什麼呢?
說明政策邏輯與樓市現實之間,橫亙著巨大的鴻溝。
我們想想,地方收儲價僅為市場評估價的7-9折,開發商一算賬,寧可讓房子爛尾,也不願低價割肉,土地流轉陷入停滯。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廣東部分城市,因收儲價格問題導致原本有意向盤活的專案,超過60%擱置,土地資源依舊處於沉睡狀態。
與此同時,區域分化也十分嚴重。
北京、上海等試點城市,稽核效率高,政策落地快,能快速將收儲土地投入市場,穩定當地樓市
可到了三四線城市,收儲資金到位率不足30%,像一些中西部的三四線城市,申請的收儲資金遲遲難以全額到位,導致計劃收儲的土地大半隻能繼續閒置。
這邊政策小馬達飛速運轉,那邊卻連油都加不上,區域樓市失衡愈發嚴重。
更要命的是債務風險。
專項債還款全靠土地出讓收入,可2025年百城土地流拍率飆升至28%,土地賣不出去,債卻得還,償債壓力就像一把懸在頭頂的利劍。
在某些城市,因為土地流拍嚴重,各城甚至需要從其他民生專案資金中抽調來償還專項債利息,財政運轉捉襟見肘。
當政策工具箱裡的招數越用越少,降價似乎成了樓市唯一的出路,土儲專項債非但沒成為救生圈,反而成了加速樓市下沉的加速器。
2
黃金暴漲3400元:房價下跌的血色訊號
421
現貨黃金價格如同脫韁野馬,一舉突破3400美元/盎司,創下歷史新高。
我們回溯過往,這種黃金與房價的反向走勢,其實早有跡可循。
2011年,黃金價格漲至1900美元,同期根據相關房產資料平臺監測,全國多個重點城市房價跌幅超15%,像深圳部分割槽域房價直接跌回1年前水平
2020年,黃金衝上2100美元大關,樓市庫存激增,多地房價直接跳水行情
例如鄂爾多斯曾經火熱的房地產市場,房價從高位跌落,大量房屋閒置,淪為鬼城一般。
我們分析發現,黃金與房價,很多時候,確實就像坐在蹺蹺板兩端。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方面,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市場人心惶惶,資金為了避險,紛紛逃離樓市這類風險資產,一頭扎進黃金的懷抱。
比如2024年,CPI連續6個月負增長,實際利率為負,持有房產不僅不能保值,還要倒貼隱形成本,越來越不划算。
另一方面,我們從資產配置資料來看,一線家庭的黃金佔比從5%一路飆升至12%,而房產佔比則從68%降至55%
此外,我們從20243月百城房價指數報告中也能看出端倪
100個重點城市的二手住宅市場均價環比下跌0.88%,同比下跌5.5%,且環比跌幅較上月有所擴大
與此同時,黃金價格卻在持續攀升。
黃金價格每上漲一分,房價的根基就鬆動一寸
這不是偶然,而是資本用腳投票的生存法則。
3
房價與黃金背道而馳的三大死穴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體感的,只是從未這麼深刻的對比和衝擊。
相比於黃金的牛氣沖天,房價卻背道而馳,主要有這幾個因素。
第一,樓市供需崩盤庫存吞噬流動性
我們知道,當前全國商品房庫存總量高得嚇人,哪怕不新開工,也足夠3億人居住。
資料顯示,部分城市庫存積壓嚴重,鄭州、昆明等城市,去化週期超過10年,房子多得都快溢位來了。
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各種促銷手段層出不窮,甚至打出買別墅送勞斯萊斯的廣告,可購房者早已見怪不怪,不為所動。
市場上房子供遠遠大於求,房價哪有不跌的道理?
許多城市的新樓盤開盤現場,冷冷清清
與以往搶購熱潮形成鮮明對比,大量新房只能積壓在開發商手中,資金難以回籠,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惡性迴圈。
第二,是政策失靈降息落空與債務雷暴
我們看到,4LPR屹然不動。
事實上,央行連續6個月維持LPR不變,南京首套房利率雖已低至3%,但居民新增貸款同比暴跌96%
一邊是政策努力降低購房門檻,另一邊是大家卻不敢貸款買房,政策的熱臉貼上了市場的冷屁股
從銀行信貸資料來看,儘管房貸利率不斷降低,但新增房貸額度卻持續萎靡,民眾對購房前景充滿擔憂。
與此同時,房企債務危機爆發,美元債違約超600億美元,斷供法拍房數量激增150%
開發商沒錢,購房者也不敢出手,樓市陷入了惡性迴圈。
大量房企因資金鍊斷裂,專案停工,購房者損失慘重,對樓市信心降至冰點。
第三,是信心湮滅中產財富信仰崩塌
人口結構的變化,給樓市帶來了沉重一擊。
90後比80後少3100萬,0090後少了4000多萬,並且購房意願還不到父輩的一半。
我們從市場調研機構的問卷調查來看
年輕人更傾向於靈活的生活方式,寧可花50萬改裝房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也不願背上30年房貸,被房子拴住
沒有了接盤俠,樓市就像沒了燃料的火車,再難向前。
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城市的學區房市場,曾經一房難求,如今隨著入學人口減少,價格也開始急速下跌學位房熱度大降
4
普通人自救:在鐮刀雨中尋找生機
說到這裡,估計我們讀者粉絲已清晰判斷房價的走勢了。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該如何應對呢?
這裡,主要給出3個建議:
首先,我們要緊盯政策視窗比如存量房貸利率下降,大機率在今年五月後落地
LPR降至3%以下,有條件的可以考慮置換低息貸款,減輕還款壓力。
但一定要警惕轉貸陷阱,別省了利息,卻掉進了其他坑裡。
總之,我們要密切關注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以及地方政府出臺的購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抓住政策紅利期。
其次,對我們家庭來說,抓緊最佳化資產結構
比如,你手裡要是有三四線城市的房產,或者超高層老破小,該出手時就出手,及時止損。
把資金置換到一線核心區,寧願是70㎡的,這類房子抗跌性強,相對更保險。
我們可以參考房產中介平臺數據,在過去2年,一線核心區房產價格波動較小,而郊區和三四線城市區域房價跌幅超過30%
再次,是現金為王
在通S的環境裡我們儘量把家庭負債率控制在30%以內,手裡留足現金,才能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我們要清楚,在經濟不穩定時期,現金就是家庭資產的穩定器,能讓你在風雨中有更多的選擇權。
另外,家庭配置一些黃金ETF近兩年年化收益能達到18%
還有超長國債,收益穩定在3.5%左右,超過銀行定存
總的來說,
當最後一波中產在庫存洪流中掙扎
當最後一本房產證鎖進銀行檔案櫃
我們終將明白:
房價下跌從不是意外
而是資本逃離時碾碎幻想的鐵證。
記住:
在歷史的車輪前,看不清趨勢的人
連當塵埃的資格都沒有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供讀者交流討論,不代表平臺立場,不被視為投資建議。)
為了防止讀者朋友們走丟,
請大家關注我們的矩陣號“經濟生活雜談”
經濟學人小助手為好友,
加入微信群,建立更深度的閱讀連線。
▼ 經濟學人小助手 ▼

點選推薦」,讓更多的人看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