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點財經丨蘋果用iPad分擔晶片成本;TikTok上訴,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還在對抗週期的奢侈品牌寥寥無幾

蘋果用 iPad 分擔晶片成本
TikTok 上訴,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還在對抗週期的奢侈品牌寥寥無幾
微軟遊戲向錢看
關注《晚點財經》並設為星標,第一時間獲取每日商業精華。
蘋果用 iPad 分擔晶片成本
按照蘋果的一貫做法,新款晶片會先用在 iPhone、MacBook 等核心產品上,用更大的銷量帶動晶片產能,儘可能幫蘋果和臺積電回收研發成本,再用到 iPad 等產品上。
M 系列晶片的前三代產品,都是在 MacBook 首發。蘋果昨晚釋出的 iPad Pro(第七代),改變了這個延續多年的趨勢,成為第一個搭載 M4 晶片的產品。
據蘋果介紹,M4 晶片採用臺積電第二代 3nm 工藝,電晶體數量達到 280 億,比上一代多 30 億。市場極其關注大模型的當下,蘋果特意強調 M4 的 AI 算力達到 38 TOPS(每秒運算 1 萬億次),說它比其他用到 AI PC 中的晶片都快,展示能追上熱潮的實力和姿態。
用上更先進晶片的 iPad Pro,起售價也到了 8999 元(和用了更好的螢幕也有關係),比上一代貴 2200 元——顯然會縮窄它的目標受眾,畢竟沒那麼多人會花近萬元買個 “生產力工具” 看影片。
但這可能也是蘋果必須要做的選擇:用盡可能多的產品,幫助公司和臺積電承擔研發 3nm 晶片的投入。並且新制程需要產能爬坡,所以選擇銷量壓力小很多的 iPad Pro 而不是 MacBook Air 或者 iPhone。
曾經,蘋果、三星、華為、高通競爭激烈,每家都爭著開發最先進的晶片,確保了晶片行業有足夠的投入,共同推動技術前進。但手機行業已經幾年不景氣,華為又因非商業因素遇阻。現在除了蘋果,市場上還找不到第二家釋出搭載 3nm 晶片產品的公司。
就連 iPhone 也賣不了更多。根據 IDC 資料,今年一季度,iPhone 出貨量同比減少近 10%。
隨著製造工藝逼近物理極限,3nm 晶片量產比之前更難。結果是臺積電過早給 3nm 定價,被這幾年的通脹吞噬了利潤率。3 nm 晶片的良率提升也沒有 5nm、7nm 那麼快,臺積電為了穩住蘋果這個大客戶,主動承擔數十億美元的報廢晶片損失。
“下半年 3nm 產能擴張,會導致公司毛利率稀釋 3 到  4 個百分點。” 臺積電 CFO 黃仁昭(Wendell Huang)在近期的財報會上說,“原本 5 nm 或 7nm 工藝,8~10 個季度就能跟上公司整體利潤率,3nm 大概要 10~12 個季度。”
臺積電正在縮減資本開支,今年預計為 280 億~320 億美元。而 2022 年臺積電研發 3nm 晶片期間,資本開支超過 360 億美元。縮減的資本開支會對開發更先進的工藝造成影響,從而拖慢蘋果持續押注前沿技術、保持產品領先的迴圈。
同時臺積電也正被投資人頻繁 “拷問”:臺積電掌握大部分先進晶片製程產能,為什麼不提高定價,賺更多錢?這也不是蘋果想看到的結果。
除了 iPad Pro 用上新款晶片,蘋果想了辦法提高 3nm 產線的良率,減少臺積電承擔廢片的成本。也因此在新款 iPad Pro 上,蘋果按照儲存容量區分不同的版本,還給不同儲存容量的 iPad 的搭配了不同的 M4 晶片:256 GB 和 512 GB 儲存版本搭配 9 核 CPU,1TB 和 2TB 版本搭配完整的 10 核 CPU。
蘋果曾在 MacBook 系列的低端產品上遮蔽部分核心。在 iPad 上也這麼做還是第一次。
晶片製造是先做成更大的晶圓板,再切割成一個個符合規格的晶片。但生產過程中,晶圓板上的電路、電晶體會因為各種問題無法全正常工作,導致晶片中部分核心有問題,最後切不出來足夠多符合要求的晶片。
如果放寬晶片要求,不再按照統一規格,像蘋果這樣,一個晶片中有 9 個 CPU 核心能正常工作也用到產品中,就可以從一個晶圓板上切出來更多可用晶片。(賀乾明)
TikTok 上訴,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1985 年 9 月,時為澳大利亞公民的默多克向美國國旗宣誓。他的媒體帝國遍佈全球,那天起他終於有資格做 20 世紀影業的大股東 —— 以美國籍的新身份。
美國法律長久以來禁止外國實體控制境內的廣播電視公司,來防止外國人影響美國輿論。即使默多克來自美國傳統盟友國家也不行。
但 TikTok 很可能不會是默多克這個情況。因為在接下來的訴訟中,法官可能更著重考慮 TikTok 的性質 —— 是一家媒體公司,還是一個平臺、一種普通人使用的工具。
在 “不賣就禁” 法律生效兩週之際,TikTok 和位元組一起在哥倫比亞特區上訴法院起訴美國司法部長梅里克·加蘭德,TikTok 方面認為自己被單獨封禁是美國政府的一種 “權力確認”,而這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TikTok 在上訴檔案中所有的自我定位都是 “線上論壇”“言論平臺”。以此為認知基礎,它進一步主張國會封禁 1.7 億美國使用者自我表達的平臺是 “前所未有” 且違憲。
TikTok 表示,國會認為 “禁令” 是一種選擇,但實際上是一個幾乎極端的選擇。TikTok 指出,其採取了包括出資保護使用者資料、和國會簽訂協議等可以解決國會擔憂的措施,但禁令依舊不可動搖,意味著國會此舉是目的高於邏輯。
美國最高法院確實有判例可以支援 TikTok 所說的情況。1965 年拉蒙特訴郵政總局長(Lamont v. Postmaster General) 一案裡,最高法院裁定《郵政局法》的某些條款違憲。
前所未有的另一方面在於,此前沒有像 TikTok 這樣來自外國的大型社交平臺長久活躍在美國。Telegram 或許是,但它沒有大眾廣播的能力,和能夠把特定內容直接推送給大量使用者的 TikTok 不同,它沒有空間被人定義成媒體,所以安全得多。
也因此,包括美國國安部和國會在內的禁令支持者主張 TikTok 為外國對手提供了一種強大的工具,理由正是 TikTok 可以監視美國人並用演算法操縱輿論。於是迫使 TikTok 與中國切斷聯絡成了化解安全風險唯一的方法 —— 支持者預設 TikTok 是一家媒體。
TikTok 身上的標籤確實太多、太深,此前也並沒有適合的判例。
案件的時間點也很關鍵。270 天期限直接包含了總統競選週期,意味著剝離或者出售,都變成了下一任總統的事情。
遞交上訴檔案還只是美國聯邦法院上訴流程的十分之一。在這 270 天、最多再加 90 天內,TikTok 還要經歷呈交材料、等待被告回應、答辯、取證、審前動議,然後審判正式開始。如果有一方對審判結果不滿,可以繼續上訴到最高法院。
很難保證 TikTok 能在法律生效前得到最高法院的落槌,不過美國法律允許原告在案件受理期間向法院申請 “暫時禁制”。不管結果如何,這份判例都會成為未來美國法律和營商環境的重要參考。(實習生徐煜萌)
還在對抗週期的奢侈品牌寥寥無幾
疫情期間,經濟放緩的困擾似乎總也影響不到真有錢人,奢侈品大牌,從皮具到豪車、手錶都在那幾年迎來了最好的時候,而且越貴的品牌表現似乎越好,越漲價賣得越好。但就像之前每一次經濟環境衝擊所證明的,只要問題持續足夠久,大多數品牌最終會被拖下水。
據麥肯錫的資料,整個奢侈品行業預計將在今年增長 3% 至 5%,低於去年已放緩的 5% 至 7%。近期各大奢侈品集團公佈的一季度業績進一步印證這一趨勢。
今年一季度,絕大部分奢侈品大牌銷售額都轉為下滑。
主要豪華車品牌只有法拉利的營收、利潤還在同比增長,銷量基本持平。它的營收和利潤同比增長超 10%,分別為 15.8 億歐元、3.5 億歐元。一季度交付新車 3560 輛,比去年同期少了 7 輛,因為歐洲和美洲的增長不夠抵消中國區 20% 的下滑。
比法拉利門檻低一大半的保時捷在中國和美洲兩大市場交付量均下滑近 1/4,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滑三成,但依然有 12.8 億歐元。勞斯萊斯在全球的銷量也下滑了 7%。
行業領導者愛馬仕憑藉其標誌性難買的 Birkin 和 Kelly 包,仍是最承壓的奢侈品牌。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7% 至 38 億歐元,但也比去年同期的 22% 下滑,環比增速持平。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 LVMH 一季度銷售收入同比下降 2%、至 207 億歐元,其中跌幅最大的是葡萄酒和烈酒部門,收入同比下降 16%,時裝皮具部門下滑 2%,珠寶腕錶部門下滑 5%。
LVMH 集團內部顯著分化。LVMH CFO 在財報會議中表示,LV 主品牌的銷售增長略高於部門平均水平,表現依然穩健,但另一核心品牌 Dior 已經結束了高增長期,低於平均水平。Celine、Fendi 等品牌分別憑藉凱旋門系列和 Selleria 皮具系列表現良好。
同樣艱難的還有開雲集團,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 11% 至 45 億歐元,其中主力品牌 Gucci 和 YSL 分別同比下滑 18%、6%。
Prada 集團則在旗下 Miu Miu 的推動下,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6%、至 11.9 億歐元,超市場預期。其中主力品牌 Prada 銷售額同比增長 7% 至 8.3 億歐元,而 Miu Miu 的銷售額則同比大增 89%,達到 2.3 億歐元。
部分專注細分領域的品牌也取得增長。奢侈羽絨服品牌 Moncler 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長 17% 至 7 億歐元,主要得益於在中國市場 26% 的增長。義大利奢侈品集團 Brunello Cucinelli 同樣受益於中國市場,一季度營收增長近 18%。LVMH 旗下主打天然材質的 Loro Piana,一季度實現兩位數增長。
在越來越多奢侈品告別了增長通道的同時,所謂的 “傳統”“中等價位” 品牌開始獲得更多增長。比如 Zara 在截至 1 月底的財年裡取得創紀錄的利潤。優衣庫大中華區在截至去年 8 月底的財年裡收入新高。這周,豐田宣佈在截至今年 3 月底的財年裡,收入和利潤均創新高。(曾興)
微軟遊戲向錢看
微軟日前決定關掉 Xbox 旗下游戲工作室 Arkane Austin、Tango Gameworks、Alpha Dog 和 Roundhouse Games,並裁撤部分員工。目前尚不清楚裁員人數。這些工作室都發布過口碑不錯的遊戲作品,包括《血色降臨》和《完美音浪》。

微軟 2021 年開始先後收購 ZeniMax Media、Bethesda 和動視暴雪,這次涉及的工作室屬於前兩家,它們被關閉原因是微軟 “優先考慮高影響力的遊戲、進一步投資重磅遊戲”。
疫情曾經帶給遊戲行業更多的使用者和更長的時長,遊戲行業也因此擴招。但當秩序恢復,對於這家市值 3 萬億美元的科技公司,所有那些經濟效益不高的遊戲都是潛在待售資產。
微軟不像騰訊或者任天堂,有一個喜歡打遊戲或者知道什麼是好遊戲的一號位,所以它像投資公司那樣看待手裡的遊戲資產,也就不奇怪了。畢竟,Xbox 現在的增長就是來自上一輪的收購。(實習生徐煜萌)
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拿到建設許可。
原計劃在今年二季度投產的特斯拉上海儲能工廠今天獲得了工廠建設審批許可,可能要到明年一季度才投產。我們瞭解到,特斯拉將從寧德時代採購成品電芯,再組裝成用於工廠、寫字樓等場景的儲能系統。按照規劃,新工廠每年能生產 1 萬套儲能系統,是特斯拉去年儲能系統銷量的 2.5 倍,主要出口,但也會在中國銷售。
特斯拉中國 4 月銷量繼續下滑。
繼一季度交付量近四年來首次下降後,4 月特斯拉中國交付新車 6.2 萬輛,同比下滑 18%、環比下滑 30%。與中國其他新能源車企持續降價不同,特斯拉在 4 月初全系提價 5000 元,二十天後又降價 1.4 萬元。
iPhone 中國 3 月出貨量意外增長。
據中國信通院資料,在蘋果官方及電商平臺的降價努力下,3 月 iPhone 在中國的出貨量同比大增 12%,而 1 月和 2 月 iPhone 出貨量累計下滑了 37%。上週的財報電話會上,至少 3 位分析師對蘋果一季度在華收入大幅增長感到不解,因為所有第三方市調機構資料均顯示,iPhone 在中國銷量加速下滑。庫克對此沒有做詳細說明,只是希望外界將眼光放長遠些,並且重申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樂觀。一個可能的解釋是 iPhone 雖然在中國銷量下滑,但高階機型佔比增加,拉高了平均售價,進而讓蘋果在銷量下跌的情況下收穫更多銷售額。
三家網際網路銀行不良率升高。
2023 年,螞蟻旗下網商銀行不良貸款率(按逾期 30 天)增長 0.34 個百分點、至 2.28%,公司稱原因是主要客戶小微群體正 “穿越經濟週期”。另兩大民營銀行微眾和新網不良率(按逾期 60 天)和 2022 年幾乎持平、較 2021 年仍上漲,分別為 1.46% 和 1.71%。提供微貸的民營銀行因為客戶更偏小微企業和個體戶、放貸審批標準更低,採取比商業銀行(90 天)更短的逾期時間來劃分不良貸款。
需求激增,皇家加勒比今年全球招聘 1 萬人。
為了滿足激增的出行需求,皇家加勒比遊輪今年投入運營三艘新船,人力需求也隨之增長,公司計劃在全球招聘約 1 萬名員工。旗下最大的遊輪 “海洋標誌號” 可容納 7600 名乘客,需要配備 2350 名員工,相當於一個員工至少需要服務 3 名乘客。去年皇家加勒比載客量創新高,接待人次超過 760 萬。
OpenAI 開發搜尋功能。
據媒體報道,ChatGPT 將新增搜尋功能,允許使用者向 ChatGPT 提出問題,並獲得包含詳細來源的答案,且答案不限於文字,還包含圖解。這項新功能將比 ChatGPT 目前向付費使用者提供的線上搜尋服務更加即時、準確。此外,此前有訊息稱,OpenAI 的搜尋服務可能得到微軟 Bing 的支援。
OpenAI 制定訓練資料的規則。
5 月 7 日,OpenAI 宣佈正在開發一款名為 Media Manager 的新工具,旨在允許內容所有者向 OpenAI 確認其作品的所有權,並決定這些作品是否應用於 AI 的訓練過程之中。這款工具預計在 2025 年前推出。
此外,OpenAI 還公佈了其模型訓練資料的來源,包括公開資料、合作伙伴的資料集以及 AI 訓練師等的人為反饋。而在 4 月底,OpenAI 就因版權問題遭到包括《芝加哥論壇報》在內 8 家新聞機構的聯合訴訟。
AWS 疫情後加速全球擴張。
亞馬遜 AWS 的全球擴張在加速。目前,AWS 已在全球 33 個地理區域建有資料中心,並計劃新增墨西哥、泰國、馬來西亞、沙烏地阿拉伯、德國和紐西蘭 6 個區域。此外, AWS 今年宣佈在美國以外地區的投資已近 350 億美元,大部分針對亞洲市場,包括日本(約 150 億美元)、沙烏地阿拉伯(約 53 億美元)和新加坡(約 89 億美元)。
AWS 目前是亞馬遜最賺錢的部門,一季度運營利潤同比增長 84%、至 94 億美元,佔總運營利潤的六成。同時,亞馬遜一季度資本支出 140 億美元,CFO 布萊恩·奧爾薩夫斯基(Brian Olsavsky)表示,隨著對 AWS 基礎設施,特別是生成式 AI 方面的投入增加,這只是今年季度資本支出的最低水平。
美國撤銷高通、英特爾對華為的出口許可。
據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於當地時間 5 月 7 日撤銷高通、英特爾等公司向華為出口晶片的許可。3 月份有訊息稱,AMD 曾申請撤銷英特爾向華為出售晶片的許可。2019 年華為被美國政府列入 “實體清單” 之後,英特爾等公司在 2020 年底獲得了向華為繼續供貨的許可,但 AMD 申請未果。華為上個月剛釋出搭載英特爾酷睿 Ultra 9 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 MateBook X Pro。
任天堂業績超預期,但將迎來充滿挑戰的一年。
在截至今年 3 月的財年中,任天堂銷售額小幅增長至 16718 億日元(約 777 億元人民幣),淨利潤上漲 13.4% 至 4906 億日元(約 228 億元人民幣),均超市場預期。目前釋出 7 年多的 Switch 遊戲機銷量 1570 萬臺,同比減少 12.6%。由於硬體老化,在 4 月開始的新財年,任天堂預計銷售額和淨利潤將大幅下降至 13500 億日元 和 3000 億日元,Switch 銷量減少至 1350 萬臺。而新一代 Switch 遊戲機要在明年 3 月底前才能推出。
日元疲軟、混動車熱銷,豐田營收、利潤創紀錄。
截至 3 月底的 2023 財年,豐田收入同比增長 21.4%、至約 2900 億美元,淨利潤同比翻番、達到 319 億美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業績增長主要由日元貶值和油電混動汽車的熱銷拉動。豐田同時宣佈未來一年將以 1 萬億日元(約 64 億美元)回購股份。不過,公司 CFO 宮崎洋一表示,他們在某些領域遠遠落後於中國競爭對手,為此,豐田將大力投資純電汽車、人工智慧和氫燃料電池,預計下一年利潤將因此下滑 20%。
Reddit 一季度人均收入貢獻比位元組高。
這家 3 月上市的 “貼吧” 類公司第一次公佈季度財報,今年一季度日活躍使用者數 8270 萬,營收同比增長 48%、至 2.43 億美元,都好於市場預期。其中,廣告收入同比增長 39% 至 2.23 億美元、貢獻了大部分收入。
只有 2000 名員工的 Reddit 業務單一、靜態,不是馬斯克眼中 “硬核” 的公司,也不會像位元組一樣用人數把業務往前推。它可能是更緩和的 Telegram,但這不妨礙 Reddit 一季度人均貢獻(據公開資料估算)12 萬美元收入,位元斯拉(18 萬美元)、Google(37 萬美元)低,但高過位元組(7.5 萬美元),和阿里巴巴齊平。
龔方毅 @Barynx  /  欄目主編
邱豪 @porison  /  作者
曾興 @ZXsnbbhhhh  /  作者
徐煜萌 @Xuyumeng_1997  /  實習生
朱悅 @Whiskey_and_Morphine  /  實習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