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奇蹟,自研3奈米晶片量產?不奇怪

合理猜測一下小米如何搞出3nm晶片的?

大家好,我是衛明。
輿論風波後,雷軍迴歸社媒,一連發了好多資訊,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今晚7點的戰略釋出會上將釋出重磅新品,特別是小米「玄戒O1」晶片和首款運動型轎車Yu7,而在其後的微博中,雷軍還特別說到這個手機晶片,製程是3奈米(nm),而且已經大規模量產!
小米已量產3nm製程手機晶片「玄戒O1」?很多人說:我沒看錯吧?
這一下子市場就炸了,目前國內最先進製程是7nm,如今小米自研晶片在沉寂幾年後突然說要釋出3nm晶片,且已經開始量產,直接躋身全球頂流,這到底怎麼回事?
圖源@小伊評科技
晶片要出品主要分為設計、製造和封測三個環節,目前普通的看法是,設計已經被國內公司趕上了,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而封測早就不是太大的問題了。
但網上還是出現了兩種聲音,第一類不相信小米,總覺得這個自研設計有水分,我看到有博主說小米不是純自研,至少在架構層面不是,還列了以往產品中的一些案例來推測,不過也都是猜測。

還有一類認為晶片產業全球合作很多,晶片公司購買IP是很正常的,架構基於ARM很正常,譬如蘋果的A系列晶片自研等級最高,也是基於ARMv9,也就是ARM架構的第九版(指令集最佳化過),不過蘋果確實是花了很多時間重新設計去適配自己的iOS系統。而小米這款晶片如果基於ARMv9 公開版架構,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已經是很領先了,而且估計小米第一款晶片大機率是ARM公開版架構,第一版應該求穩,還沒到自己開始“魔改”的階段。
其實這兩類觀點都認為小米這款晶片應該會用ARM公版架構,至於是不是算“自研”就看從哪個角度說了。
此外,還有關於AP與BP是否整合,製程是否決定一切的討論,這些討論簡單來說就是:不能一概而論,都是需要根據實際應用場景和產業發展來調整,並不是“非A即B”這樣的定論。
不知道釋出會上雷軍會不會補充資訊來回應設計問題,這是今晚釋出會的一個看點。

另外,製造這個環節也值得提前瞭解一下。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晶片“製造”環節是被卡脖子的地方,最高製程的光刻機沒辦法進入中國大陸市場。一句話:目前中國大陸沒有3nm製程晶片的工藝,全球僅有三星、臺積電和Intel可以生產。而大部分媒體預測,小米這款晶片大機率是臺積電製造,這個推測我認為也比較合理。

但也有很多看客們提出問題:如果確為臺積電生產,為何小米的手機晶片製造沒被卡脖子?
其實小米並不是第一家在臺積電流片或者生產的先進製程晶片,比如恆玄科技,晶晨股份都在臺積電生產6nm晶片,如果算上16/12nm這個節點,中國內地企業有百家以上在臺積電或三星流片及投片先進製程,他們無一例外都是中國的優秀企業。
另外,美國商務部對中國晶片生產卡脖子的標準也不是根據多少nm的製程,而是根據單顆晶片300億電晶體這個標準。
具體來說,美國商務部BIS對中國fabless去海外流片的規定,2023年的1202法案規定是單顆晶片500億電晶體以下,2024年底加強限制到300億以下,至始至終都不是根據多少nm的製程,什麼5nm或者3nm禁止去臺積電流片都是錯誤的,沒有這樣的規定。

我也向瑪思研習社的晶片產業專家求證這個說法,得到的回覆是:確實如此。
小米這款晶片,面積乘以電晶體密度後應該是在300億下的,且消費級晶片從來也不是被卡脖子的目標,所以去臺積電或三星生產也很正常。
最後,不管你支援哪個品牌,晶片產業是有其客觀規律的,在短期無法改變卡脖子的情況下,中國晶片產業發展還是需要兩條腿走路。
被卡脖子的高階晶片製造當然需要突破,極度有限的先進製程產能,譬如中芯國際,當然應該留給華為這樣被限制的品牌,而不被卡脖子的消費級晶片,當然可以利用國際最先進工藝來生產,良率高,不佔用國內先進製程產能,不內卷,還能快速推動後續的晶片研發,大家各取所得,各自良好發展,才能助力中國晶片產業成長得更快。
參考資料:
https://mp.weixin.qq.com/s/jkxVc3iGYxfNGFwUOOpZWg
點選推薦」,錦鯉附身!
END
瑪思研習社MarsClub
 – 以知名商學院校友為核心組建 –
我們致力於聚合精英企業家,
舉行月度沙龍,
邀請10年以上豐富實踐經驗的產業科技專家
分享最前沿洞見,
共同學習研討未來趨勢與機遇。
2025年,16場精彩沙龍,30位行業大咖,
靜候以待,
歡迎加入!
我們相信:
智行同優,洞見未來!
Ai時代,認知是最核心生產力
加入我們,
共享認知複利!
申請入會、商務合作 
請新增微信:MCtiger2025
*** 歡迎CXO&未來CXO加入***
—————————————
AI大潮洶湧而來,
不懂AI的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即使腳步慢一點,也隨時面臨被淘汰
大部分企業連基本的資訊化都沒有,
更何談AI轉型
為此我們精心打造
企業AI領袖營
 – 眾多案例 & 結果導向 & 極速落地 –
火熱報名中…
1天課程,3個實踐派名師,4個硬核模組
為迷茫中的CEO/總經理
解決4個關鍵問題:
1. AI的底層邏輯與巨大機會
2. AI賦能戰略升維,開闢藍海戰場
3. AI打造爆款產品,迅速破局
4. AI重塑企業組織,大幅提升員工能效

三位專家導師

都在IBM、阿里等科技企業浸潤十多年
服務過NIKE、傳音、必勝客等500強客戶
即使基礎,也能教你站上AI風口
在內卷時代乘風破浪!
線下課程 * 6月21日 * 上海
報名/諮詢請加微信 MCtiger202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