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在偷偷幹大事

來源 | 智谷趨勢
中國全球化最大的對手,可能不是美國,而是日本。
最近,日本發生三件大事,一個比一個意外,這個隔壁鄰居,野心再也藏不住了。
第一個,1月6號這天,日本企業,把美國總統給告上了法庭,這可是破天荒的頭一次。
要知道,過去日本都是緊跟在漂亮國屁股後面,老美說要圍堵大國晶片,本子二話不說就把上游關鍵原料“光刻膠”給斷供了。
但現在,日企直接把美國總統、美國財政部長、美國司法部長,美國政府這三個關鍵角色,都告上了聯邦法庭,理由居然是美國不同意日企收購美鋼。
為了一個產品越來越賣不動、利潤越來越低的鋼鐵公司,日企竟然公開對抗老美,寧願關係鬧僵也要死咬不放,為什麼?
第二個,本田和日產,宣佈要合併了。
這兩家,分別是日本第二大、第三大汽車製造商。
早不合並晚不合並,偏偏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準備吃慶功宴的時候合併,什麼意思?
第三個,日本開啟了全球併購潮,瘋狂買買買,去年涉及併購交易居然達到了4700起。
什麼概念?中國這麼大一個國家,24年完成的併購也才4635筆,而且這還是中國企業大肆出海的結果。
彈丸之地,卻成了我們角逐全球最大的對手之一。
更詭異的是,全球併購量在這兩年,處在十年來的最低點,日本這樣大手筆的買買買,卻已經持續了整整四年,無異於大肆“抄底”。
三件大事合在一起看,野心絕對不一般。日本,到底在下一盤什麼大棋?
答案是,重構全球產業鏈。
拿本田日產合併來說,合併之後,全球銷量將超過800萬,直接超越起亞,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和大眾。
去年唱衰日本汽車,說日系崩潰的人,直接笑不出來了。
美鋼同樣如此,如果收購成功,那麼日鐵加上美鋼,不僅能規避川普上臺後的“關稅大棒”,還能有資本和中國的寶武鋼鐵正面硬鋼。
我查了下日本去年併購的資產情況,相當震驚。
從第三代半導體器件廠商、全球最早的印刷電路板 (PCB) 設計工具提供商,再到全球最大的敞口船航運公司……
可以說,日本這一回盯上的,都是晶片、材料、船舶等和大國重器相關的領軍企業。
而且日本製造,本來就引領過一個時代。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從東芝、索尼的消費電子,再到豐田、本田的汽車製造,再到佳能、尼康的光學儀器,三菱重工、川崎重工的船舶製造……連我們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都是在參觀日產時才感慨地說了一句:“我懂得了什麼是現代化”。
所以我們要看到,日本本身就有著深厚的產業基礎,他要在本身優勢的領域繼續鞏固自己,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但為什麼日本蟄伏几十年,偏偏這時候鬧出大動靜呢?
一個不可忽視的是,我們正到了從低端製造向高階製造、智慧製造轉型的關鍵時刻,而越轉型,意味著我們越靠近產業鏈上游關鍵環節,也越能握住產業發展的命脈。
命脈如果被我們握住,勢必有人就要緊張了。
當下正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在通往全球化的路上,我們面對更強大的對手,必須加倍努力。
2024已經結束,2025充滿不確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確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加入智谷圈,每週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標準的內部研判。每週3分鐘,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財富訊號。新春訂閱,贈送未來一年12場閉門直播。
新春優惠價199元/年,未來隨人數增加逐步恢復至499元/年。掃碼加入,圈內等你,每週三更新。
限時開放2周,趕緊加入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