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主喊話雷軍:別直播了,給我們一個解釋吧

一次成功的營銷,一次失望的購車。
|《中國企業家》記者 王文彤
編輯|馬吉英
頭圖來源|直播截圖
改還是不改?這是昨晚徘徊在眾多小米YU7車主腦海中的問題。
“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聽天由命吧。”7月6日上午10點剛過,一位車主對《中國企業家》記者表示,他剛剛把自己的YU7顏色從寶石綠改為鈦金屬。
7月2日的“萬分感謝”雷軍返場直播(以下簡稱“返場直播”)中,雷軍宣佈了小米YU7的限時改配時間:7月6日上午10點到7月7日晚上24點,鎖單使用者(非準現車)可參與,但改配成功的訂單將重新預計交付時間。
在記者加入的多個車主群中,與上述車主抱有同樣心態的不在少數。
一位車主在群內發言稱,他最終決定改配置,如果交付時間太靠後,就去買別的車。他的發言也獲得了其他車主的認同。
來源:小米車主群截圖
在7月2日的直播中,雷軍也表示,如果著急用車,很多國產新能源汽車都不錯,Model Y也推出了新的優惠政策。
小米官方稱,改配活動結束後,將根據訂單總量、改配數量、車輛配置、鎖單時間等因素展示新的預計交付時間。一些改完配置的車主發現,自己的交付時間被推遲到60周左右。他們“懸著的心終於死了”,轉而開始在群裡聊起各自的家鄉。
7月6日限時改配開始後,雷軍也更新了關於更改版本、顏色的微博,並回復了排在前四位的評論。
然而,有車主並不買賬。“對雷軍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營銷,但誰來為我們這些車主買單?”
來源:小米車主群截圖

“收留小米心碎車主”
“我們就是為了吃小米的訂單,很多車主都已經轉過來了。”7月5日,當記者以YU7 MAX車主身份詢問轉購是否有定金補償時,一位北京阿維塔銷售對記者表示。
他進一步解釋,只要在7月30日之前下定阿維塔新車,15個工作日之後5000元定金就會打入下定者的銀行卡賬戶。在他的微信朋友圈,最新的一條內容展示了三位獲得定金補償的小米車主情況,並配文“收留小米心碎車主”。
想要發“小米財”的不止阿維塔一家。
經記者不完全統計,智己、蔚來、極氪、智界、螢火蟲等品牌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為小米車主報銷定金。
其中,智己提供5000元電卡,時間最多可以爭取到7月13日;極氪提供小程式5萬積分,“只要不提就沒有時間限制”;蔚來和螢火蟲可以分別減去5000元、2000元車價;智界則針對小米YU7上市推出了兩萬元現金優惠、一萬元選裝基金贈送和5000元車款抵扣活動,時間截至7月底。
如果使用者表示猶豫,銷售們會表示,現在還有時間好好考慮,可以先安排上門試駕體驗,“別再像買小米時那樣激情下單了”
針對友商的訂單攔截,雷軍在7月2日的返場直播中回應稱,友商的部分話術內容並不準確,甚至帶詆譭歪曲,直言“大可不必”。
友商動作不斷,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小米YU7“上市三分鐘大定破20萬”的成績帶來的衝擊。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在6月27日的2025高通汽車技術與合作峰會上表示,本來零跑的訂單數量不錯心情很好,但看到小米的訂單數量後,心中壓力倍增。
7月3日上市的小鵬G7也選擇將價格下探至19.58萬元,比預售價降低4萬元,避開了小米YU7的價格區間。
也有汽車行業人士對小米汽車的訂單情況提出異議。
6月27日上午,東風日產高管黃照昆在微博發文稱,小米YU7 3分鐘大定20萬臺,這種資料的背後意味著使用者交車時間要等待一年以上,並稱這種爆單是手機行業拉動情緒的套路。但他在當天下午刪除了相關內容併發文道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針對這些質疑,雷軍在6月26日釋出會後的群訪上回應稱,機會很重要,能力更重要。“就像我們這次成功以後,有個別同行把它包裝成小米是靠營銷贏的。你們今天看我們的每一個指標、每一項能力,在任何一個維度裡面,我覺得在絕大部分數字裡面小米都是領先的。”他說。
點選封面訂閱全年雜誌

一次讓車主“非常失望”的直播
7月2日晚,成都的小米YU7車主吳亮早早守在直播間內。為了更改成自己喜歡的配置,他兩次下單了YU7 MAX版,花掉了1萬元定金。他期待著雷軍能退給他定金,或者給他一個解釋,哪怕只是向體驗不佳的車主們道歉。
然而,這兩個小時的返場直播更像是為了宣傳新品而準備的,對於評論中反覆刷屏的產能、配置、系統延遲等問題,雷軍並沒有回應。吳亮只等到了限時改款的通知和一句“懇請大家耐心等待”。
雷軍在返場直播中沒有回覆這些刷屏的問題。來源:雷軍返場直播截圖
“非常讓我失望的直播,簡直是浪費了我兩個小時。”他直言。
他對《中國企業家》表示,他不會再等待小米交車,這兩個單子能轉就轉,轉不了就算是交了學費。接下來,他準備去看特斯拉或者理想的新車。
維權車主群也在雷軍的返場直播後更加活躍起來。
車主們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一是系統bug導致下定時間推遲;二是無法提前試駕導致部分車主盲訂選錯配置;三是鎖單後發現交付時長遠超預期,明年提車的車主將多繳納一萬多元的購置稅,而此時已經無法退回5000元定金。
在一個300人左右的維權群中,記者看到一封名為《關於要求小米汽車對YU7交付週期超24周客戶開放限時退定權益的聯合意見書》,要求小米汽車開放限時退定通道、完善合約條款、明確交車週期,並指出小米汽車應在開售前公開預計週期和交付量,進行週期性限購。7月5日中午12點前,在信上簽名的車主已經超過6頁紙。
據《大河報》報道,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付建表示,若系統故障致使消費者喪失鎖單黃金期,小米仍拒絕退定金,則構成“以格式條款排除消費者主要權利”。消費者可主張該條款不成為合同內容,並要求返還定金。
但記者觀察到,距離7月6日限時改配期越來越近時,車主們討論的重點話題已經從如何讓小米汽車回應問題、退款,轉移到改成什麼配置、轉購哪家友商。許多車主一邊討論著什麼顏色炫酷、什麼配置價效比高,一邊擔心改配後提車是不是要等待更久。

來源:小米車主維權群截圖

也有車主提議,可以在7月6日把配置改成非常小眾的情況,比如MAX版本、藍色車漆、橙色內飾,並選配19寸輪轂、冰箱和碳纖維材料,再去友商轉購報銷定金,故意讓小米汽車生產難以出售的庫存車。
來源:小米車主群截圖

車主的悲喜並不相通
吳亮在去年3月SU7釋出時就開始關注小米汽車,現在他已有一臺寶馬X3,想再購買一臺新能源汽車。於他而言,吸引他下單小米YU7的原因是外形、空間和小米的人、車、家生態聯動。
6月26日小米釋出會前,他和同事來到家附近的小米交付中心,想先看一看實車再選購。但銷售告知他們,今晚實車不會全部到店,也無法試駕,店裡只孤零零地擺著幾臺圍起來的寶石綠和鈦金屬的樣車。吳亮和同事只能在沒見過實車的情況下盲訂。
“這是我感覺被騙的第一個地方。回家之後我才知道,當天釋出會結束之後實車就到了。如果銷售沒有誤導我,我一定會等到釋出會結束。”他說。
三個小時的釋出會,講解小米YU7的時間僅有半小時,車輛很多細節沒有展示。為了儘可能搶到首批車主的名額,吳亮匆匆選擇了一臺寶石綠的SU7 MAX,提前填好了身份資訊,蹲守在下單頁面。但當他晚上10點準時按下下單按鈕時,頁面卻彈出了身份證資訊有誤的提示。
等他重新整理成功下單時,時間已經來到了10點02分,他的訂單被排到了19~22周(約5個月),最早要年底才能提車。
這是他感到被騙的第二個地方——在下訂單之前,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訂單會排到這麼久,如果拖到明年交付,他要多花一萬多元的購置稅。
“我付款時最多用了10秒鐘,硬生生被拖到兩分鐘,新車明年才能拿到。既然要等到明年,我為什麼還要買小米呢?”
吳亮的情況並非個例。
《中國企業家》記者採訪的車主中,有三位提到他們在搶單時遇到了系統錯誤、提示身份證資訊有誤的情況。
車主黃凱表示,當時他還去找了身份證來核對,也去人工客服和各種投訴渠道反映過,得到的回覆是“網路問題”。投訴的痛苦早已沖淡了他買到新車的喜悅,他也已經準備放棄YU7訂單,下半年再看看其他新車。
“小米確實很會營銷,但其他車也並不比它差。希望友商能多點誠意,把小米‘卷’下去。”他說。
不只是下單環節出現問題,由於盲訂、資訊瞭解不充分,車主們在選配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MAX版本的天幕是藍色的,在吳亮看來,這嚴重影響了視野,花了更多的錢但是沒有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如因為沒有看到所有顏色的實車,加上小米實車的顏色和圖片差距較大,吳亮只能選擇寶石綠,不敢嘗試其他顏色;
比如下單時明明看到標準版車型的配置表裡有防眩光後視鏡,更新之後卻發現該配件不翼而飛……
除了購買環節體驗不佳,試駕的體驗也影響到了車主們的購買決定。
劉明在下單了YU7標準版後,第二天便來到了店裡試駕。
他發現,YU7的某些內飾細節與他想象中的有些差距,比如車頂的材料並非20萬級別車型常見的麂皮絨,而是一種碳纖維複合材料;標準版的方向盤並非電動調節;花2000元加配的車載智慧冰箱只能在電量超過20%的情況下使用,最低溫度只到兩度,容量也較小,僅能裝下兩小瓶礦泉水和三小瓶可樂;輪轂的顏色也不如PPT上看起來那麼亮。
這讓他覺得,小米YU7的價效比沒有小米的其他產品那麼高。“同樣的價格,我在智己可以買到四驅頂配版本。”他說。
此外,他在與小米汽車銷售交流時,發現對方對YU7不同版本的配置和引數的差別也不像其他品牌銷售那樣爛熟於心。當他問到相關問題時,銷售需要查詢才能解答他。
或許只有提前詳細瞭解過YU7且運氣較好的車主,才能擁有較為滿意的購車體驗。
胡鑫在今年三月下單了一輛紫色的小米SU7 PRO,並在YU7上市後第一時間改成了同色的YU7標準版。據他觀察,大部分改車型的車主都是從SU7 PRO改成了YU7標準版。“二者的價格差不多,且YU7的標準版涵蓋了SU7 PRO的功能。”他說。
6月26日晚上10點,他已經把心儀的配置選好,並準時點選了“一鍵確認”的按鈕,20秒內就完成了下單,絲滑地搶到了6~9周的新車。“我身邊的朋友有搶到30多周和50多周的,他們都很羨慕我。”他說。
對於車主們反映的配置問題,他也有不同的看法。他是理工科博士,更習慣自己提前做好功課再下單。“小米的訂單量確實太多了,肯定不能滿足所有人試駕和講解的需求。”他表示。
不過,他也坦言,雷軍確實應該對車主們提到的配置問題以及長時間的等待作出回應,如果是他排到50周的話,他可能也會把訂單退掉。
“小米汽車畢竟才剛上市沒多久,應該讓子彈再飛一會,時間或許會給出答案。”
文中吳亮、胡鑫、黃凱、劉明均為化名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吳瑩  製作:姜辰雨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