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TikTok聽證會落幕,美國的網民們也已經開始嘗試著接受,禁令已經難以被推翻的殘酷事實。所以很多TikTok的使用者們,也已經紛紛轉向了其他平臺。

在Meta、Threads及字節跳動推出的Lemon8等眾多強勁對手中,誰又能想到,異軍突起的竟然是小紅書?!在短短時間內,迅速登頂熱門應用榜單。
截至1月13日,小紅書在美區AppStore免費榜位列第二,社交類app的榜首,大家高呼這才是"中國版TikTok"。

這一波風向沒有金主控制,也沒有徵兆,純屬TikTok網紅自發達成的共識與潮流。
那麼這一大波潮流是怎麼形成的呢?
說來也有趣,因為美方持續渲染TikTok是所謂的中國“間諜”軟體,美國網友便創作了各種各樣的梗圖(meme)。

"18日11時59分時,我與我的中國‘間諜’be like…."
這位更是有才,直接整上虐戀劇情了。

“當我在20號看Youtube,和美方本土‘間諜’在一起時,腦子卻不禁回想起各種與中方‘間諜’人員共度的美好時光。”
博主剛釋出,評論區的Tiktoker就火速抵達!
“沒事的,我們將在小紅書遇見我們的新中國‘間諜’”。
“因此我授權了小紅書全部許可權。”
“致中國‘間諜’:我可以把我所有的資料都給你,你可以不要走嗎?”

用幽默分解了危機感,熱度也跟著水漲船高!
我們又一次見證了Meme影響世界!
一、為什麼是小紅書?
小編相信有的同學這時候就會有疑問了,這麼多軟體,為什麼偏偏是小紅書接到了這潑天的富貴?
早在2024年,小紅書就已經在海外引發了關注,那時候的"聽勸改造"話題,就已經讓國外眾多“網路鋼琴家”使用者為之驚歎了。他們萬萬沒想到,世上竟存在著如此友善並且能提供這麼多情緒價值的平臺。
再與美國其他應用相比,抖音中文版在美國雖然可以下載,但是無法評論互動;位元組推出的替代品lemon8,始終難完全避免連帶風險。

而美國其他熱門社交平臺,也選擇站在了TikTok的對立面。
從敘事經濟學視角分析,TikTok的擁護者的根本立場是主要反對華爾街與科技巨頭壟斷市場、控制一切的現象。同時認為美國本土社交平臺過於偏袒知名創作者,未能為TikTok內容生產者提供平等的競爭機會。
而這個時候,小紅書不僅僅是中國的,還是個“小公司”,廣告與商業化內容也相對較少。天時地利人和,成就了小紅書這一波大火。
二、TikTok難民湧入小紅書
當前外匯市場兩大浪潮,一是中國擴大免籤政策吸引境外遊客消費,二是“TikTok Refugee”事變帶來的流量經濟效應。
每日沉迷小紅書10小時的我,今天一開啟首頁,就被滿屏的"Refugee"震撼到了,一下子誤以為是難民真湧入中國了。
往下滑了滑了兩分多鐘,映入眼簾的全是印有"你好中國"、"很高興認識你"、"紐約逃亡者兄弟"及"來自美國的問候❤"等外籍人士的帖子封面。

這些自稱來自美洲各地的難民,似乎都擁有著相同的命運。
因涉嫌使用者隱私安全問題,TikTok或將在美面臨封禁。2025年1月19日,美國最高法院將作出最終裁決。這一決定可能導致眾多內容創作者失去平臺,多年積累的粉絲群體也將隨之流失。為此,使用者開始尋找國內替代平臺,期待在新的社交陣地重建互動圈。
從某種角度來看,轉向小紅書平臺也是對社交媒體"盜取使用者隱私"論調的有力回應。一位新註冊的美國使用者表示:"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試問哪個社交平臺沒有收集過我的個人資訊?無論是Snapchat、Instagram還是Reddit,全都如此。"
而小紅書,儼然成為了大家的社交新天地。

在玩梗方面,全球網民可都是駕輕就熟。
在評論區中,美國網友紛紛留言:"如果你就是收集我資料的‘間諜’人員,請點贊示意,我想死你了"、"特來尋找失聯的中國‘間諜’",“來此只是為了與我的SPY好友重聚”…刷著小紅書的小編,在看到這些評論後,發出了今日的第一聲爆笑。
三、全球人民的聯歡會
“難民兄弟們也是不把大家當外人,有活兒也是真往外整。
黑人小哥現實即興說唱開場,街舞老歌隨即展示起了地板旋轉技巧,寵物愛好者則分享了巨型萌貓與愛犬的日常,“為我的狗狗測試”,還從國內網民那裡瞭解到一個流傳已久的網路梗,“這隻可愛的小狗似乎有點問題,不如送到中國讓我仔細檢查一下”,這個老梗距離現在已經不知道多少年了。

從1月13日的凌晨開始,擅長吉他、原創音作、美食製作、甜點烘焙以及名言分享的外籍人士,和愛捧場,會給情緒價值的中國網民,共同開啟了一場多元文化盛宴。
海外創作者透過熱情互動快速收穫了大量關注,而在TikTok走散的網友,也在小紅書上實現了重逢。
這樣的氛圍如果能持續下去,全球網友都可以齊聚小紅書共度新春佳節了。
一邊是對小紅書將評論收藏點贊欄從底部橫欄改為右側豎列感到困惑的中國使用者(小紅書有先見之明,把介面改得和抖音介面相似了)。
另一邊是頻繁詢問如何更換頭像、表情符號含義、怎麼新增字幕等基礎功能操作的外國新使用者。
海外的留子們一開啟小紅書,估計都震驚了,本來想著閒暇之餘開啟小紅書刷一刷國內最近的熱門話題,結果"小紅薯"一下變成了"小洋芋"。

中國和美國博主甚至推出了各種小紅書使用教程。

誰能想到,“TIKTOK難民事件”還意外引發了中英文學習熱潮。
國內網民還開始焦慮了,擔心無法用英語表達自己充沛的情感。
甚至還有美國網友已經自學成才,掌握了使用拼音翻譯軟體的方法。
網民熱評,"網路迎來史詩級增強,或將改變語言學研究格局"。
“TikTok禁令引發全球團結。”
“中美人民竟以這種方式凝聚在了一起。”
“楊子萬萬沒想到1月18日盛會會被洋人ban了。。”

部分"難民"博主認為自己的行為可能對中國使用者的軟體造成"入侵",擔心會消耗公共資源及網速流量,因此頻頻致歉,開始瘋狂道歉,"很抱歉這樣突然闖入您的空間”。
中國網民熱情回覆“哈哈哈哈我們很願意和你共享空間”,“不會的,我覺得這很有趣,像一個網路英語角”,“我們白天用,你們晚上用,剛好錯峰了,完美。”

還有“來了得隨點兒禮”型tiktok難民,在小紅書上鼓勵其他"難民"們在小紅書購物,以此證明他們這些新使用者的價值,促使平臺保留他們。部分國內商家透過小紅書平臺已經達成多筆交易。

在這如火如荼的互相幫助下,跨越文化語境的差異,比預期中更加容易。
就像是童年美術課上經常描繪的主題:人們手拉手立於地球之上,那時世界充滿開放、包容和協作的精神。

“You are not refugee.You are explores.”
你並非難民,而是一個探索者。

在小紅書上盡情衝浪了好一會,整天的聯歡下來,小編也關注了好些人。
看到觸動的一句話是,"So we can still communicate!!"是的!我們都要跟世界保持對話!
當今全球社交媒體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無論未來哪一個平臺脫穎而出,最重要的始終是使用者對平臺的需求和平臺本身如何適應這些需求。資訊時代下,平臺與使用者的互動不僅影響著社交網路的未來,更可能重新定義我們的數字生活方式。
資訊化加上多元文化的結合,跨越語言和地域的溝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緊密。網際網路的發展和浪潮讓我們在數字空間中共同探索、共同分享。希望我們都能在時光的長河中,永遠善於對話,樂於對話!

對留學申請有疑問?
想知道你的背景如何規劃申請名校?
快掃碼新增常青藤申學小助手
預約免費【1v1申學定製規劃】吧👇



申請路上並不易,奧運冠軍來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