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降薪,北美猛招新人!Microsoft降低門檻招人,應屆生速投!

微軟調整招聘策略,降低印度員工薪酬,擴大北美招聘?!
1
裁員!降薪!招新人!
印度微軟員工突然收到訊息,薪酬方案調整,薪資大幅縮水,如果不接受,就“另謀職位”。

北美員工銳評:比裁員好!

由於公司雲計算、AI等核心業務增長放緩,為了將更多的資源向AI傾斜需控制成本。在經歷全球大裁員之後,微軟的招聘策略也有所調整,印度地區人效滿足不了微軟對AI發展的要求,北美才是科技人才的聚集地。痛定思痛之後,微軟北美地區放出大量崗位,低門檻,應屆生可投!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微軟此次開放的崗位多為Entry Level,投遞門檻低,一年工作經驗或者無工作經驗要求,對應級別普遍為IC2-IC4。微軟之前裁員裁掉了很多高級別員工,又把印度的薪資降低,而現在集中招聘新人,這是對當下應屆生們實力的認可,這一招裁舊招新節省成本,算是被微軟玩明白了。

至於薪資水平,北美崗位的薪酬待遇和之前基本一致,雖然不及Meta,但也保持著科技大廠應有的水平,NG可投的IC3崗位薪酬最高可達$199K。

裁員後的微軟正是缺人的時候,大好機會擺在眼前,NG同學以及想要進入大廠的在職人,一定要積極投遞,趁著微軟改革的春風,開啟大廠的職業生涯!
微軟降低招聘門檻,求職人抓住上岸機會!
掃碼回覆【微軟】領取衝刺加油包,直通矽谷預祝各位同學都能順利拿到大廠OFFER!
2
到底是核心人才的競爭!
科技大廠為了降低成本,將大量的崗位轉移至印度。但目前看來,這個舉措並沒有給公司帶來真正的效益增加。微軟此次擴大北美地區招聘,恰好證明“便宜”的烙印或許根本無法滿足大廠的發展需求。
而近期Meta四處挖人,也恰恰證明了,科技發展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核心的業務,依舊會留在北美,而這也不僅僅只有AI。
正如GitHub執行長所說,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最聰明”的公司將僱傭更多的軟體工程師–而不是更少。

即使當下競爭激烈,很多人都有被AI取代的焦慮,但相信北美科技大廠也會持續挖掘開發人才,秋招開啟,或將有更多大廠開放崗位,加速招聘程序!

3
打鐵還需自身硬!
即便大廠開放崗位,上岸的難度相對幾年前也是普遍提高的。可以對市場保持樂觀,但是前提是自己要有過硬的本領!
直通矽谷學員拿到6個OFFERS
有人投遞幾百份簡歷拿不到面試,也有人接連6個OFFER拿到手軟。
總有人以為自己只要多投遞就一定能有機會,但卻不知現在企業招人只看是否匹配。
也有人想要尋找求職機構的幫助,但是卻總是猶豫,覺得再試試或許還有機會。但是殊不知,這一試就錯過了最佳的求職期,沒有專業老師幫忙把關簡歷,沒有大廠面試官指導面試細節,沒有內推的資源,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單打獨鬥刷刷題就能上岸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當下求職,從拿面試到過面試,你都需要一個詳細的規劃,直通矽谷1V1求職計劃,不僅可以幫你拿OFFER,更可以帶給你技術能力的提升、面試技巧的掌握、對職業有了更全面的認知,以及終身受用的專業能力!
我們有1300+大廠在職面試官導師,覆蓋各大廠、各細分方向和應用場景。他們將以評估定位為依託,有針對性的解決學員目前存在的問題,由大廠在職面試官導師,為學員私人定製課程大綱,全方位提升學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簡歷缺少工業級專案經歷,和大廠崗位匹配度不夠,同方向大廠在職面試官導師將使用當前大廠主流技術棧,帶你完成符合大廠商業場景的,具有成果導向的工業級專案。
並且會從面試官的角度,幫你完成專案在簡歷上的呈現。與此同時,我們的顧問導師還會從HR&recruiter的角度,按照STAR的原則,幫助同學最佳化關鍵詞、專案經歷和技術棧描述。確保技能、經驗與招聘要求的高度契合。

(直通矽谷簡歷精修案例,紅色為導師批註)
幫助同學拿到面試之後,我們也會為同學精準匹配同方向或者同領域的大廠在職面試官導師,進行1V1的全真模擬面試,提前熟悉大廠面試風格,當場點評反饋,幫助同學提升綜合面試技能。
(學員Mock反饋)
拿到OFFER是我們的目標,但是在求職輔導的過程中,我們的導師也會詳細的解答同學的技術疑問,幫助同學瞭解職場以便更好的適應職場。直通矽谷成立10年以來,已經成功幫助同學拿到了8000+大廠高薪OFFER。我們的導師、課程、服務都備受同學和家長好評。
復購、推薦、好評
秋招已經開始,不管是找實習還是找全職亦或者在職跳槽的同學,如果你投遞簡歷拿不到面試,或者面試總是不透過,掃碼諮詢1V1求職計劃,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

* 本文原創於直通矽谷【https://www.zhitongguigu.com】,歡迎尊重版權的轉載。一般轉載請在文章開頭或結尾正確註明以下資訊:
作者:直通矽谷  公眾號:直通矽谷訂閱號
直通矽谷,讓科技求職更簡單。
封面: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Amazon_factory.jpg 
Author:Elekes Andor
文中素材、截圖來源於新聞媒體或論壇,版權歸釋出人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