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張昕
來源 | Dr昕理學
ID | PKUPsyXin



-
我是誰? -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
我怎樣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
我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對他們來說,發展自己的人生,很難會有成就感和滿足感。

-
我也沒有目標了, -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了, -
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未來, -
我就什麼都聽別人(主要是父母)的安排好了。
而這,也就是開頭那位孩子抑鬱的原因:
我人生都被父母安排得特別好了,自己不會比父母安排得更完美,我不知道自己留在這個世上,還能做些什麼。

“我以為的生命中偶然出現的驚喜, 原來都是我爸媽安排好的, 就和我人生中的所有事情一樣。”
“那場籃球比賽,你是故意讓我贏的嗎?” “欺負我的那個男生,是你們讓他退學的嗎?” “你們應該讓我自己嘗試成功或失敗。” “你們無法繼續追蹤我,我把手機密碼也換了。”

而開頭提到的女孩,直接採取了自我了斷的方式,來告別這不由自己掌控的遊戲。


本文轉自公眾號Dr昕理學,作者:張昕,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在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人自有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本能,有內心情緒流動的渴求,追求自我的體驗。
如果人的自我表達受到了限制,無法做回真正的自我,久而久之會產生低落甚至抑鬱的情緒,影響我們的身心。
如果你正在經歷個人成長和情緒上的困擾,推薦你來我們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由我們專業的心理諮詢師,陪你一同探索自我,接納你的情緒,療愈成長創傷,引導你慢慢重新找回自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