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富人圈子裡,如今掀起了一股“英倫園藝風”:
擁有一座復古、優雅、極具英倫風情的溫室,成為身份與品位的象徵。
這些溫室造型講究,靈感多取自19世紀的維多利亞式花房,常見於英國莊園或鄉間別墅,如今卻出現在紐約郊區、康涅狄格的鄉村豪宅、甚至德州的私人莊園裡。
這股“英式溫室熱”的背後,不僅是對園藝的熱愛,更折射出越來越多美國富人對英國生活方式的嚮往。

他們不滿足於購買產品,更進一步將目光投向了英國本土,掀起了一股“跨洋購房潮”。
一,追求“真實的英倫生活”,美國買家湧入英國
據多家英國高階房地產機構透露,近年來來自美國的購房者數量顯著增長,尤其是在英鎊疲軟的背景下,英美匯率的差價讓美國買家“感覺像在打折”。
倫敦、科茨沃爾德(Cotswolds)、蘇塞克斯(Sussex)和康沃爾(Cornwall)等地區,成為他們的首選。
不少人表示,他們看中的不僅是房地產本身的保值空間,更是那種“英國鄉村生活”的整體氛圍——大片綠地、安靜社群、復古建築,搭配一個精緻的溫室或茶室,彷彿穿越回《唐頓莊園》。

二,從度假到定居:富人家庭的雙重計劃
除了作為“度假居所”,一些美國高淨值家庭也開始將英國視為長遠的“第二居所”。
子女在英國留學、或看好英國教育和生活環境,都是推動他們購房的主要動因。
居住在紐約上東區的對沖基金經理理查德·J和他的妻子,在2023年底以約320萬英鎊購入了一座位於科茨沃爾德的小莊園。妻子是一位園藝愛好者,理查德則在疫情後決定減少工作強度,“我們去過幾次英國鄉村,被那種寧靜的、有歷史質感的生活吸引住了。”
另一位來自加州帕洛阿爾託的科技企業家,在2024年購入了位於蘇塞克斯一帶的維多利亞風格別墅。他在接受《Financial Times》採訪時直言:
“在矽谷,我買得到更大的房子,但沒有這樣‘有靈魂’的生活。”

三,美國人奔向英國尋求避風港
儘管特朗普的政策對某些保守派有吸引力,但在美國國內,他重返白宮卻加劇了另一部分人群的焦慮與不安。
特別是中產知識分子、文化行業從業者、高淨值自由派家庭,他們對美國社會未來的不確定性、文化撕裂和政治極化深感擔憂。
這種情緒直接體現在移民和購房行為上:越來越多美國人選擇“用腳投票”——離開美國,搬到英國——特別集中在以下幾類人群:
-
來自加州、紐約、馬薩諸塞州的高淨值自由派家庭
-
科技、文化、教育行業中產階層,具備遠端工作能力
-
LGBTQ+家庭與跨族裔婚姻者,尋求更寬容多元的社會環境

一位來自舊金山的影視製作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我們愛美國,但我們無法再忍受極端政治和文化衝突。英國整體更文明、更穩定。”
她和丈夫於2024年夏天在巴斯附近購入了一棟帶花園的聯排別墅,並計劃讓孩子在當地入學。
四,美國買家佔比上升,特別看重“綠地+歷史感”
根據英國房地產機構Savills與Knight Frank聯合釋出的市場分析:
-
在倫敦西區、牛津郡、薩里和科茨沃爾德,美國買家佔所有外國購房者的30%以上。
-
2024年,美國購房者在英國購置100萬英鎊以上住宅的成交量同比增長了超過40%。
-
特別是2025年初,隨著特朗普宣佈政策強硬迴歸,英國南部富人區的美國家庭購房量環比增長近50%。
-
美國買家普遍更偏好帶花園、學區優質、文化氛圍濃厚的社群,看重生活質量
Knight Frank的一位分析師指出:“越來越多美國買家不僅是為了資產配置,而是希望真正體驗一種別樣的歐洲生活節奏。”

房產圈的結尾提示:
近年來,隨著美國部分富裕階層對英國生活方式的嚮往以及對美國國內政治和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感增加,越來越多美國買家湧入英國高階房產市場。
他們偏愛倫敦及英格蘭南部的鄉村別墅和歷史建築,追求優質教育資源和寧靜的生活氛圍。
這股熱潮不僅提升了英國房地產的國際需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成為英國房產市場繁榮的重要推動力。
ref:https://www.thisismoney.co.uk/money/markets/article-14790219/A-touch-glass-Glam-greenhouses-create-frenzy-US.html


———————————————
我們是英國房產圈,一個靠譜,有料,不忽悠的英國房地產公眾號。
如果你對英國房產投資感興趣,就戳下面關注我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