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你發現沒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在約會 app 上標註:接受/不接受「situationship(情境關係)」了。
Situationship 是年輕人之間興起的一種新型戀愛,指沒有排他性承諾或明確標籤的浪漫關係。
雙方可能有感情,可能有性,在一起共度時光——但總體而言,ta 們只談愛,不談未來。
電影《好東西》裡的小葉和胡醫生,就是一種 situationship。他們交流情感和童年創傷,發生性關係,但不干預彼此的日常,對身份認同和是否有其他伴侶也不甚瞭解。
如果對比下 situationship 和開放性關係、利益朋友(Friends with Benefits,FWB)的區別:
· 在開放性關係中,伴侶同意在保持核心關係的同時,可以與其他人建立浪漫/性關係,並對於「第三人如何參與關係」建立了明確的界限和規則(而 situationship 對於這一點可能是模糊的)。
· 在 FWB 中,人們在沒有任何浪漫承諾的情況下進行性活動,ta 們之間有友誼基礎,但關係主要是在身體層面締結的(而 situationship 可能有浪漫關係,也可能有性,總之是不確定的)。

▷ 《好東西》
隨著時間推移,矛盾發生了:小葉想要進一步發展,而胡醫生只想維持 situationship。為了不在這段關係中低聲下氣,小葉給自己捏造了一個假身份:已育的同性戀母親。但她的內心狀態瀕臨破碎。
很明顯,和大多數非典型關係一樣,situationship 人也需要自己的行動指南。
這是簡單心理「非典型關係」欄目第 ③ 篇:situationship 為什麼流行?
01
為什麼人們需要一段鬆散而模糊的浪漫關係
為數不多的半結構式訪談,總結了人們進入 situationship 的動機。
1. 希望以更不受限的方式探索人際關係
從心智發展階段特徵來看,年輕人想進入 situationship 是說得通的。
一些研究者認為,18-35 歲屬於「新興成年期」。這是一個天然會對「全面承諾」感到猶豫的階段。其特徵是:身份探索、自我關注以及一種「將熟未熟」的感覺。
Ta 們希望探索自己是誰,有什麼偏好和慾望。出於一種不想「到了年紀就找個人湊合過」的心態,渴望更多自由空間。
2. 希望對浪漫關係保持開放的同時,更注重自我成長(Furman&Weisz,2004)
Situationship 聽起來相對輕鬆,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你們互相保留了自我空間,似乎既可以親密,又可以獨立。
萬一產生了繼續接近的衝動,就深化關係。不合適的話,也能體面地止步和後退。相當於給自己造了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安全堡壘(能不能成功下文再聊,但想想又不犯法)。

▷ 《大都市戀愛法》
3. 在戀愛中「有限勞動」,可以減輕被期待的壓力
每種關係都存在契約,無論是明示的還是隱形的,或是從社會文化中傳承下來的。
比如:
▨ 約會 5 次之後就該明確是不是要正式交往了;
▨談了 2 年都不結婚,對方是不是渣?
▨ 她理應幫我搭配服裝,提升我的時尚品味;
▨ 我換的垃圾袋,所以他該自覺倒垃圾;
……
有時這些契約太多、太雜,或從沒被說出口,可能導致伴侶間的口角紛爭。
Situationship 乾脆把這些部分剔除了。與其方方面面都被期待完美,不如從一開始就約定「有限做功」。
4. 希望隨意地探索性,而不摻雜任何情感
也有人承認,進入 situationship 只是為了消遣。因為這種關係允許性愛分離。
一名 25 歲的受訪者表示:「對我來說,situationship 沒有限制和約束。我這麼做是為了享樂(但我並不是唯一這麼想的人)。很多人只是為了探索性需求,而不用擔心依戀問題或產生情感紐帶」。
02
那些進入 situationship 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超過一半的 Z 世代約會 app 使用者承認有過某種 situationship,但竟然高達 80% 的人對這種關係不滿意,ta 們焦慮於是否要繼續關係,並對自我價值產生持續懷疑。
事實是,人們不但比自己想象中更不擅長愛,對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也知之甚少。
1. 在情境關係中,許多參與者報告對方突然「玩消失」
研究發現,70% 進入 situationship 的女性會尋求進一步的承諾。
但與傳統浪漫關係的可預測進展不同,situationship 的模糊性往往會無限地拖延下去。根據訪談結果,situationship 的平均持續時間是 6 個月(或更長),這表明人們並不如想象中那樣願意「深化」關係。
所謂 situation 變了,relationship 也沒了。當一方增強對關係的依賴,經常會出現另一方斷崖式消失,沒有任何解釋的現象(George,2024)。

▷ 《鳥類變形記》
2. 有人發現「內心生出了佔有慾」但難以離開
不少參與者並不滿足於 situationship,而是渴望高度承諾的愛。
在面對面的互動中,伴侶可能會表現得像刻板的男/女朋友,但在其他方面,你們的生活又完全分開。當對方從來不以某種「共同體」的方式談論未來時(比如職業選擇、搬家、生育),你想進一步發展的心思就只能憋牢了。
一名 25 歲女性說:
「這種關係很糟糕,他根本不在乎我的感受。我是非常焦慮的一個人,在 situationship 裡感到困惑、憤怒和悲傷,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魅力。但我沒勇氣切斷關係。這讓我在工作時也心煩意亂」。
3. 當模糊性持續下去,可能導致猜忌和懷疑
困惑、混亂、不確定,是參與者報告的最普遍的情感體驗(Pushkar,2023)。
對方在利用我嗎?我的感情是否變了?在不怎麼溝通的情況下,雙方可能都不願面對自己的真實感受。
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人們給 situationship 貼上了「酷」的標籤,身處其中時你就不能「不酷」了。承認自己有依賴性可能很難,因為這樣會顯得自己不獨立。
一名受訪者表示:
「我們關係比較親近,起碼我是這麼覺得的。當他和其他女孩聊天時,我很受影響,他說這沒什麼。但當我和別的男孩說話時,他卻很生氣。他對我佔有慾很強,又沒準備好正式承諾。我懷疑他一直在物色更合適的女孩,我只是備胎」。

▷《one day》
03
考慮好這三個問題後,再嘗試 situationship
1. 你瞭解彼此的真實需求和感受嗎?
Situationship 可能會出現的一個核心問題是:進入關係的動機與實際需求錯位。
一方面,有參與者說進入 situationship 是因為這種關係看起來壓力小一點,可以隨時退出。但如果對方是一個希望透過 situationship 來尋求長期伴侶的人,需求就錯位了。
另一方面,人們會「扮酷」,低估自己對他人的依賴程度。訪談發現,大多數進入 situationship 的人即使不處於忠誠關係,也會在情感和身體方面同時有所投入(Langlais 等,2024)。
還有些人的依戀系統和感官交流深度繫結。比如人群中的半性戀(demisexuality)者,ta 們只能在形成緊密的情感紐帶後,才會感受到對方的身體吸引力。對這些人來說,性和愛幾乎是不可能分離的。
所以,你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嗎?你是否足夠了解自己,是否擁有成熟的情感智力駕馭自己的需求和邊界?
2. 你是否存在未經處理的依戀創傷?
有帖子分析小葉說「缺愛的人不要進入 situationship」。認為不安全依戀者進入這種沒有承諾和未來的關係形態,更容易被激發不安全感。
這種擔憂是有道理的。
依戀風格的確會影響一個人如何看待親密關係和性行為(Reis&Aron,2008)👇
▨ 安全依戀者通常能在關係中平衡親密和獨立。Ta 們開誠佈公地溝通,表達自己的需要,尊重他人的界限。這使 ta 們能夠建立牢固的、支援性的關係,同時又不丟失自我。
▨ 焦慮型依戀者渴望與人親密,害怕被拋棄,所以總是透過黏人、佔有和控制來獲得一種安全感。如果對方違反自己的期望,或感到對方對自己關注不足,就會感到憤怒和焦慮。Ta 們可能會透過「消極性行為」(例如,過早開始性交,頻繁默許不想要的性行為)來獲得對方的愛。
▨迴避型依戀者常常壓抑自己對於親密關係的需要,表現出一種迴避和疏離感。Ta 們對私人空間的需求高,關係的拉近會使 ta 們產生被控制的恐懼。研究發現,迴避依戀者更常與人發生「短期性行為」,並儘量避免與固定伴侶性交——這可能是為了在關係中維持一種情感距離。
▨恐懼依戀者在高度焦慮和高度迴避的特徵之間搖擺不定,ta 們一方面想要與對方變得親近,一方面又恐懼與對方靠得太近。Ta 們不僅對自己的評價低,也難以信任他人。一項跟蹤 600 人近 40 年的研究發現,「恐懼依戀」可以預測個人一生中更多的性伴侶數量,以及更大的性依從性(即:遵從伴侶的性慾望)。對男女來說都是如此(Favez 等,2019)。因為 ta 們渴望愛,卻害怕親密,而偶然的性關係可以讓 ta 們置於這種處境。
話雖如此,以上內容我們建議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因為成人依戀風格需要專業人士進行訪談評估。也就是說:自 己 想 的 不 一 定 對)。並且依戀風格不是一成不變的。心理學標籤可能有助於你認識自我,但也可能窄化認知,限制你的改變和發展。

▷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
重要的是,你是否對自己的依戀模式有所覺察?
在 situationship 裡,你們既對彼此感興趣又有所保留,既有接近的意向又在某些層面釋放出疏離的訊號。如果雙方沒有充分溝通邊界和期望,這種不確定的關係,本身很容易製造出一種「追逃動態」(Becker-Phelps,2014)。
所以,situationship 其實很需要全面和坦誠的溝通。不過仔細想想,這不是大多數真正的親密紐帶都要求的一種技能嗎?
3. 你是否能意識到,關係中何時開始出現剝削感?
不充分溝通的 situationship 可能會以其「模糊性」造成傷害。
比如:
▨ 當你一會兒被珍視,一會兒被忽視;對方時而溫暖、時而冷漠,你可能會感到被操縱,進而懷疑自我。這不是什麼新型戀愛關係,而是一種叫做「間歇強化(intermittent reinforcement)」的情感剝削。
▨在創傷紐帶中,你可能會愛上施虐者,對其產生情感依戀。對方的某些行為讓你困惑,但你卻發現自己很難離開。
關於「如何去愛」這個問題,可以沒有標準答案。但永遠不要為了維持「關係」而忽視自己的感受。
像 situationship 這類關係,越是不存在固定框架和規則,越要與伴侶保持關於邊界的溝通和自我覺察。
比如:對關係的期待、什麼是可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我們互相的感覺是否發生變動;我過去需要什麼,現在需要什麼,我的感情是否發生變化,我感覺如何。
如果你準備好了,那就去試試看吧。愛是勇敢者的遊戲。
非典型關係 往期內容
參考文獻
————————
Louis et al.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s Situationships Among Young Adults –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and Research. November 2024. DOI: 10.21275/SR241106161902
Raashi Beri. A Study on Love Bombing, Narcissism and Emotional Abuse among Young Adults in Relationship and Situ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in Psychology. June 2024.ISSN: 2584-0142
Shaji George. (2024). Escaping the Situationship: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Modern Relationship Ambiguity Among Young Adults. Partners Universal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Journal, 2(3), 35–56. https://doi.org/10.5281/zenodo.11298549
Decoding the Language of Love: A Dictionary of Modern Dating Terms Used by Gen Z and Millennials. DOI: 10.5281/zenodo.10967972
Langlais, M., Podberesky, A., Toohey, L. et al. Defining and Describing Situationships: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Sexuality & Culture 28, 1831–1857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2119-024-10210-6
作者:江湖邊
責編:羅文
封面:《好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