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換美援?烏克蘭可能把特朗普騙慘了……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熱衷向烏克蘭提出的協議是,烏克蘭向美國提供包括稀土在內的該國一半關鍵礦產資源,以換取美國支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還圍繞該協議與美方進行了反覆爭執。但越來越多的美國媒體發現,所謂烏克蘭蘊含著大量稀土礦藏的說法,似乎並沒那麼靠譜——換句話說,特朗普“稀土換美援”提議的根基,搞不好壓根就不存在。
美國彭博社19日稱,特朗普執著於從飽受戰爭蹂躪的烏克蘭中獲得稀土等關鍵礦產,其實是陷入了幻覺。報道稱,對烏克蘭海量稀土資源的炒作始於烏克蘭自己。“去年11月,為了找到與即將上任的特朗普接觸的方法,烏方提交了一份‘勝利計劃’,其中就包括對該國礦產資源巨大潛力的描述——總價值超過1萬億美元”。特朗普對此非常感興趣,不久前他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明確談到了他與烏克蘭官員的會談:“我告訴他們,我想要價值5000億美元的稀土。”
但詭異的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地質機構之一——美國地質調查局並沒有將烏克蘭列為擁有稀土資源的國家,國際採礦業中常用的其他資料庫中,也沒有提到烏克蘭擁有巨大的稀土資源。
稀土資源對於現代工業、尤其是國防工業的重要性已經不需要更多介紹。理論上稀土資源分佈非常廣,但真正形成可開採的礦產資源卻並不容易,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顯示,在中國之外,全球主要的稀土礦產儲量分佈於巴西、印度、澳大利亞、俄羅斯、越南和美國——的確沒有烏克蘭。彭博社稱,在過去二十年間,國際礦業巨頭積極地在全球尋找未開發的稀有金屬礦床,但它們並沒有對烏克蘭產生太大的興趣——這從側面也表明,關於烏克蘭擁有海量稀土儲量的說法似乎是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彭博社根據烏克蘭政府資料繪製的該國關鍵礦產資源分佈圖
報道還提到,有關烏克蘭稀土礦床的資訊主要來自烏克蘭政府資料,但該國地質調查局的前負責人承認,並沒有對該國的相關資源進行過現代評估。現有公開資料顯示,當前烏克蘭的稀土來源似乎大多數是生產磷酸鹽等材料的副產品,更尷尬的是,美國《防務新聞》提到,烏克蘭列出的稀土礦床中,很大部分都位於俄羅斯控制區。同時已知的烏克蘭4座鋰礦中的兩座,以及多處鈦礦都位於烏克蘭東部和南部戰線的俄羅斯控制區。
此外,即使烏克蘭確實擁有足夠的稀土礦藏,但想要開發它們仍有更大的挑戰需要克服——開採稀土相對容易,但從礦石中提煉要困難得多。報道稱,中國約佔90%的稀土元素分離和精煉的產能,因此美國與烏克蘭達成的任何相關協議都不能真正解決這個痛點。美國希望在稀土問題上擺脫對中國依賴,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稀土分離和精煉生產鏈,而目前西方在這方面的能力基本不存在。
更坑的是,烏克蘭提出的其他關鍵礦產資源,其實也沒有看起來那麼美妙——例如烏克蘭宣稱擁有歐洲最大的鈦礦,而鈦合金是航空航天、醫療和汽車行業的關鍵原材料;烏克蘭還宣稱擁有歐洲最大的已知鋰礦,這是生產現代高效能電池、陶瓷和玻璃所必需的。
但彭博社稱,如今的現實是,鋰礦的全球儲量和分佈都很大,隨著鋰電池需求的激增,鋰礦開採量的增長遠遠領先於需求,導致碳酸鋰等鋰化工產品價格近年來持續暴跌;烏克蘭雖然擁有巨大的鈦礦儲備,但不一定能生產美國國防工業所需的產品。烏克蘭是鈦鐵礦和金紅石這兩種含鈦礦物的前十生產國,但這些初級材料95%都被用來製造常見的白色顏料。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烏克蘭並沒有能力生產海綿鈦——這才是現代噴氣發動機、裝甲和其他國防應用中廣泛使用的關鍵金屬。
美媒挖掘出的這些資訊,表明特朗普心心念唸的烏克蘭關鍵礦產資源,恐怕是鏡花水月。俄衛星通訊社也提到,特朗普政府最關注的礦藏主要是鈦、鈾和鋰等稀有金屬以及稀土,而澤連斯基政府熱衷於公關和(虛假)資訊運動,炒作烏克蘭資源對西方國家至關重要,因為這樣才能讓基輔有希望繼續得到西方的支援。
熱文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