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藥吃一片沒事,吃半片卻過量?

昨天看到了這樣一則新聞,福州的一位40歲女性最近血壓比較高,覺得自己平時用的藥量不夠,於是就自己咬斷了降壓藥,多吃了大半片,結果不到半小時昏倒,血壓都快測不出來了。
之前也跟大家提過,因為遺傳,我這些年一直都有高血壓的問題。自然也瞭解身邊有哪些人也有高血壓的困擾。其中有不少一直服用高血壓藥物的長輩對於用藥的一些禁忌問題也不是很在意,於是就趕快轉了這個新聞給一些親友。
效果還是有一些的(雖然不是都有),但這個新聞也帶來了一個副作用,就是不少人擔心自己日常吃的那些半粒藥物會造成類似的風險。其實這也是這個新聞並沒有說清楚的內容。

為了能正確的理解這個新聞事件提醒我們的安全事項,也不至於過度擔心,那我們今天就聊幾句吧。

硝苯地平是一種常見的針對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雖然核心成分一樣,但這種藥物一般會分為三類:
  • 硝苯地平常釋製劑(硝苯地平片
  • 硝苯地平緩釋製劑(硝苯地平緩釋片) 
  • 硝苯地平控釋製劑(

    硝苯地平控釋片

對於降壓的效果來說,這三類產品有明顯的區別:普通的硝苯地平片的降壓效果一般持續1-2個小時,半衰期短,很快血壓又會上升,血壓波動大,需要多次服用,因此目前很多醫生已經不怎麼推薦這類藥物。
而硝苯地平緩釋片,使用包衣或者骨架等方式,讓藥物中的有效成分在12小時內緩慢釋放,患者只需要每天吃2片就可以。但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釋放藥物的速度與血藥濃度有關,還會受胃腸道酸度、飲食情況等因素影響,所以還是會有一定波動。
而最後一種硝苯地平控釋片,是使用滲透泵原理,在藥物外面包裹著膜,吸水膨脹後藥物可以透過膜上用雷射打的小孔緩慢釋放,之後空藥片會經腸道排出體外。相比前兩者,控釋片可實現24小時的穩定緩慢釋放,波動小,也不受飲食和胃腸道酸度的影響。而且患者一天吃一次就可以了。相比於前兩種,有不少優勢。
但控釋片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它一天服用一次,所以它裡面包含的藥物量是普通硝苯地平片的3倍。正常情況下這些藥物會在一天的時間內緩慢經過外膜的小孔釋放。而外膜在服用後也不會被腸胃環境破壞,最終會完整地排出體內,所以並不會有什麼問題。但如果膜在服用過程中,因為咬、嚼或者掰斷、研磨等原因被破壞,那原本應該緩慢釋放的藥物就會一下子直接被吸收,從而給帶來如這次新聞中那位患者遇到的風險。
所以這幾類藥物在外包裝上也會有區別。比如硝苯地平片和硝苯地平緩釋片外包裝就相對“正常”。
而各個品牌的硝苯地平控釋片上都會有明顯的警示語“請勿咬、嚼、掰斷藥片。其活性成份被吸收後,空藥片完整地經腸道排出”。而醫院醫生和藥房在開藥的時候,也應該對這點進行說明。
這位福建的患者之所以出現休克的情況,原因就是沒注意這個警示,將硝苯地平控釋片咬了一半吃下去。膜被破壞,原本應該緩慢釋放的藥物,一下子被吸收,導致血壓驟降。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患有高血壓等疾病,那需要提醒一下:服用硝苯地平控釋片,要注意這個風險提示。但也不需要把這種擔憂擴大,因為很多降血壓的藥物,包括緩釋片,都是可以分開吃一半的。比如下面的倍他洛克(琥珀酸美託洛爾緩釋片)的藥片中央有一個小槽,就是為了方便大家掰開吃一半而設計的。(但一般也不建議嚼或者壓碎服用)
當然,重點還是在醫生開藥的時候,要仔細問清服用的次數、劑量和相關禁忌。
不管是什麼疾病,我們應該記得用藥,尤其是處方藥是一件要謹慎對待的事情。而現實中,包括我身邊,很多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人,往往有“久病成醫”的自信,在用藥上很具有主觀能動性,吃什麼藥,如何搭配,吃多少,都根據個人的經驗和想法來確定調整。這其實是會面臨更高的相關風險的。
如果我們發現血壓近期控制不好,想調整藥物,還是要去跟醫生進行溝通,根據醫囑來增加或者更換藥物,同時也最好固定下來自己去看的醫生,這樣醫生也會對我們既往的用藥情況和病情變化更加熟悉。
當然,別忘了飲食低鈉健康,好好休息,還有適度運動。
特別說明:因為微信又……“改版”,現在如果沒星號的話,基本就很難看到我們的文章推送了,所以勞煩大家將我們公眾號設成“星標”。多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