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32年前的畢業證,簽發人是習近平

一張閩江職業大學的畢業證,黃道亮珍存了32年。泛黃的紙張上,簽發人處清晰地印著三個字:習近平。
黃道亮自小有個大學夢,儘管高考分數達標,卻因身體條件兩次落榜。原來,他年幼時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雙臂,但依然堅強地以腳代手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
1990年,黃道亮第三次參加高考。父親擔心孩子的願望再次落空,就給閩江職業大學寫了封信,講述自己孩子的求學故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在他的關心協調下,黃道亮成為閩大1990級中文秘書專業的學生。

黃道亮的畢業證書

升學、圓夢,“閩大的經歷對於我來說,不亞於一次重生”。畢業後,黃道亮回到家鄉,成為一名為殘疾人服務的殘聯工作人員。
1997年5月18日,全國助殘日當天,黃道亮參加了一個座談會。看到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也在現場,黃道亮又驚又喜,“習校長簽章的畢業證書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會上,黃道亮作為殘疾人代表發言,分享個人成長經歷。當提到“1990年,我被閩大破格錄取,成為福建省第一位無雙臂的大學生”時,他發現習近平正微笑注視著自己,“還微微點了一下頭,那笑容、那目光是那麼的親切、和藹”。
細微之處見“格外”的關愛。
當前,我國有8500多萬殘疾人。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他們是社會大家庭的平等成員,也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當年在梁家河,有個孩子叫靈娃,智力上稍有缺陷,習近平一直對他很和氣。一同下鄉的知青回憶,“有近平在這兒,靈娃反而不受欺負,愉快自如多了”。
在浙江工作時,有一年春節前看望困難群眾行程緊張,需要精簡,習近平仍然叮囑工作人員,“殘疾人家庭不要落下”。
2017年一次地方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帶著米麵油走進王三女家。這位老人獨自照料有殘障的孫子、孫女,日子過得十分艱辛。總書記安慰她好好生活,還叮囑當地幹部安排好她孫子、孫女的特殊教育。
2022年1月專題調研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備工作時,總書記來到北京冬奧村(冬殘奧村)考察。他專門走進殘疾人運動員住房樣板間,仔細察看房間內的無障礙設施,叮囑工作人員“要把細節處理好”。
總書記對殘疾人群體的關心關愛,深入細緻。
他謀深慮遠,“各項建設事業都要把殘疾人事業納入其中”,“讓廣大殘疾人安居樂業、衣食無憂,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020年9月,為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總書記在湖南長沙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會上,楊淑亭作為殘疾人創業者代表發言,提出完善殘疾人服務保障體系等建議。
楊淑亭發言時,總書記聽得十分認真,不時在本上記錄。他對這個坐著輪椅參會的“90後”姑娘說:“你提到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問題,是一個國家和社會文明的標誌,我們要高度重視。”
三年後,我國首次就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定的專門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

2016年7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看望慰問截癱傷員

近年來,全國每年有3萬餘名殘疾人被各級高等院校和特殊教育學院錄取;去年,全國城鄉新增持證殘疾人就業51.2萬人,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914.4萬人。
在今天的中國,殘疾人上學就業、追夢圓夢,已不再侷限於少數“幸運兒”。
2014年1月28日,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兒童福利院,總書記鼓勵聾啞女孩王雅妮好好學習、學業有成。小雅妮情不自禁伸出右手彎了彎大拇指,向總書記“說”謝謝,總書記也作了同樣的動作回應。
幾年後,王雅妮走上特殊教育學校講臺,圓了自己的教師夢。“好好學習、學業有成”成為她對學生們“說”得最多的話。
一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都將殘疾人看作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支重要力量。他說,殘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為人類社會作出重大貢獻。
在湖北武漢青和居社群,獨腿女孩杜誠誠與總書記分享自己給盲人朋友解說電影的經歷。總書記俯身握住她的手,誇獎她的工作“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總書記用雙手扶住全國自強模範、無臂畫家胡林的肩膀,微笑著鼓勵他說:“小胡林,繼續努力!”
生活在唐山市截癱療養院的楊玉芳,去年剛寫完一本題為《輪椅人生》的新書。她說,新書出版後,特別想送一本給習近平總書記,就像2016年7月28日那天一樣。
那天,總書記專程到療養院看望在震災中受傷的截癱傷員。他告訴大家:“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這句話,正是對我國殘疾人事業作的最生動註腳。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網

相關文章